1976年1月11日,北京城乌云密布,一辆灵车缓缓驶过长安街,街道两旁是成千上万的群众,男女老少,井然有序,浩浩荡荡,他们都在这里送别伟大的周总理。追悼会上,当哀乐响起,一个90岁老人缓缓走进来,他就是朱德,他对朝着总理的遗照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军礼,献给了毕生的战友,周恩来同志。
大概半年前,周总理就得知朱老总想来看看自己,由于公务繁忙,二人一直没有见上面,一直到7月中旬的一天,周总理忙完后,叫来秘书嘱咐道,打电话问一下朱老总,看看有空没,我们叙叙旧。
秘书赶紧给朱德住处打去电话,秘书其实也很担心,因为这几年很奇怪,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三个人的身体都不好。
未几,秘书向周总理汇报,康大姐那边传来消息,称下午五点多朱老总将会前来。就这样,周总理一直等到下午6点,朱老总穿着一件大衣走进来了病房,周总理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他们二人风雨同舟这么多年,一样居住在中南海,见一面这如此奢望,主要是大家一来身体不好,不方便走动,二来是工作繁忙,军队上的事情更多。
朱老总先是端详了周总理的面色,表达了希望周总理保重身体之意,而后随口询问:“毛主席状况如何?”周总理问了一个秘书,秘书告诉大家,毛主席身体还可以,手术做完后,大病初愈,现在可以正常看书读报了。
朱老总颔首言道:“主席之体魄,远胜于我们啊。”说起来疾病,周总理谈起说,我们走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没被子弹打倒,到被癌症打倒了。
两个人谈论了很久,足足有半个小时,这时候医生进来说,周总理又要休息了,大家起身告别,谁知道,这竟然是这两位战友的最后一面。
3个月后,周总理病情恶化,再也起不来了,尤其是1976年元旦,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或许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周总理对妻子邓颖超嘱咐了自己的遗言,一直到1月8日上午九点,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
根据秘书回忆,周总理早上醒来过一次,他对医生说,我感觉还好,你们去照顾别的病人吧。这是周总理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周总理逝世,叶剑英等人都来向周总理告别,默默守在了遗体前,当时邓颖超告诉大家,总理临终前有交代,去世后不要办葬礼,并且把遗体火化后,把骨灰撒到大海。
叶剑英等人闻此,即刻表示反对。他们的态度坚决,毫无犹疑,立场鲜明地否决了这一主张。我们伟大的总理怎么能不办葬礼,不仅要办,还要是国葬,还要不保留骨灰,这更不可能,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不保留骨灰的。
但这确确实实是周总理的遗愿,如果不遵循,邓颖超对不起他,邓颖超哭着说,这是总理和我商量好的,不仅他不要骨灰,我死后我也不保留骨灰。
叶剑英等人态度坚决,予以反对。他们明确指出,即便要开此先例,也断不可用在总理身上!
就这样,因为遗言问题,大家争论不休,或者说谁也不敢做主,最后只能去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没有表现的很激动,因为此前秘书汇报过,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对此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可是当得知周总理不保留骨灰这样伟大的遗言,毛主席老泪纵横。
最后毛主席决定,追悼会照常开,骨灰问题,尊重总理的遗愿吧。
就这样,我们伟大的周总理成为了不留骨灰第一人。
(因为,虽然中国人都说入土为安,但他生前说过,死后还要占一片地,这是自私的表现,据说周总理生前把老家淮安等地的祖坟都平掉了。)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如期举行,由邓小平同志致悼词。众人在会上悲痛万分。毛主席因身体太差未参加,他对秘书急切道:“我也站不起来了!”
在追悼会上,当哀乐响起,一个90岁老人缓缓走进来,他就是朱德,他对朝着总理的遗照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军礼,献给了毕生的战友,周恩来同志。
追悼会结束,依既定之安排,工作人员携骨灰登机,随后将其撒向祖国的辽阔大地,使逝者永依这片土地。
谁也没有想到,周总理逝世后,两位伟人接着逝世,1976年7月6日,朱老总病逝,毛主席得知朱老总走了,悲痛地说,“朱毛朱毛”他走了,我也快了。9月9日,毛主席于北京与世长辞,此讯传来,举国皆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值得一说的是,多年来,周总理的骨灰撒在哪里,一直保密,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人透漏,这是因为邓颖超同志担任群众自发组织去纪念周总理,在骨灰抛撒地建立墓碑,所以就保密很多年。最终方晓,原来周总理的骨灰撒落于北京、天津以及黄河入海口等数处。
是啊,周总理虽然没有墓碑,但他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树立了一座丰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