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承载着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使命,而地铁建设更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环。而武汉地铁 11 号线在光谷陆景苑小区所遭遇的情况,却引发了诸多关注与争议,背后牵扯出的是各方利益、规划合理性以及法律层面等多方面的纠葛。

据武汉多家本地房产自媒体消息,地铁 11 号线在光谷陆景苑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因拆迁问题陷入了僵局。原本按计划会从陆景苑小区 2、3 号楼地下穿过的线路,在施工队进场拆除时,遭遇了部分业主的拒绝签约,导致部分房屋无法拆除,最终地铁线路无奈改道,不再从小区地下穿行。那拆了一半的两栋楼也不再继续拆除,而是通过招标进行翻修复建,准备重新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武汉本地的社交账号上,这件事迅速发酵,李云和其他几家未签约的邻居,被网友们嘲笑为 “肠子悔青了的钉子户”。舆论的声音可谓是五花八门,一些网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嘲讽这些拒绝拆迁的业主是 “狮子大开口”“想一拆富十代”,觉得他们估计现在后悔得不行,毕竟当时的拆迁价格据说每平米能达到近 3 万元,在旁人看来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补偿了。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能够换位思考,认为 “站在被拆者的角度想,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房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有人不同意拆迁,改变线路也许是正确的选择,以尊重个体的意愿和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景苑小区位于武汉市光谷片区,周边有多所高校,地理位置还算优越,建成于 2004 年。2012 年李云和丈夫从远城区迁到这里,花费了 90 多万元才买下这套 110 多平米的房子,这可是他们辛苦积攒多年,在房价上涨时狠下心才买下的城里的第一套房,到 2018 年房价更是翻了一番。2018 年传出拆迁风声时,李云也和其他业主一样满怀期待,她心里盘算着能在窗口就能看到的保利小区换一套大一点的电梯房,给儿子当作婚房。

按照规划地铁 11 号线要从李云所在的 2 栋以及 3 栋地下穿过,就连拐角处不在线路上的 1 栋也被纳入了征收范围。2019 年 3 月,邻居们陆续签约,可李云却没有签。物业人员介绍说,当时小区房价在每平米 1.8 万到 1.9 万元之间,不过拆迁费用里除了单纯的房价,还综合核算了装修损失、附着物等情况,按照每平米 2.8 万至 3 万元的价格补偿,算下来每户能拿到 300 万元以上,楼下商铺更是能达到 500 万元以上。即便如此,李云还是没有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李云一家三口在 2019 年 9 月搬到了出租房,此前她一直在跟拆迁办谈判。可拆迁公司提供的还建房位置太偏,不符合她的期望,她只是希望能以房换房,换一套保利小区 120 平左右的电梯房就行,然而对方却并不跟她好好谈,只是把她晾在一边。虽然没有遭遇威胁、断电断水这些极端情况,但是楼下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出行变得极为困难。

如今看着窗外正在施工的场景,李云的房子虽然产权还在自己手里,可已经破败不堪,房门大开,屋内堆满了拆卸下来的墙柜、砖石碎渣,阳台上也是锈迹斑斑的旧栏杆。她表示即便这房子翻修好了自己也不会要了,因为房子的事,儿子到现在都没能结婚,她下定决心要继续打官司索赔,对于外界的嘲笑和不理解,她态度很坚定,“他们说他们的,我不后悔,相信法律会给我一个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云称自己与地铁集团、关东街街道办和拆迁公司之间打了多场官司,相关资料都有一尺多高了,尽管她没有向记者出示这些材料,但从裁判文书网上能看到,有十几户居民与房屋征收相关单位产生过多起诉讼,双方也是互有胜诉。

11 月 22 日、25 日,封面新闻记者先后前往洪山区关东街街道办、武汉地铁集团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只是查看证件、留下联系方式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直到 26 日,武汉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在记者的追问下,居然否认改线,称是 “按计划从 2、3 栋楼下穿过”,还表示当初拆迁陆景苑是 “为了保障线路施工的安全”,并且说 1 栋是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征收,地铁集团并不知晓具体情况。当记者询问地铁线路现在是否能从 2、3 号楼下穿越是技术上解决了安全问题以及能否提供设计之初的线路规划图时,对方称这些情况涉及多个业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核实后回复。即便记者将 11 号线绕过陆景苑的导航软件截图提供给工作人员,对方也只是回复说 “地图准不准确不晓得,反正没有改线”,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打消公众心中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折射出的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如何平衡的大问题。一方面,地铁建设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关乎着众多市民的出行便利;但另一方面,居民对于自己房屋的权益诉求也应该被合理重视和妥善处理。如何在规划阶段就做到科学合理,在征收过程中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在出现争议后能有更加透明、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机制,是值得城市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类似的争议可能还会在其他城市建设项目中不断上演,影响城市发展的和谐与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