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曾任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女儿是政协委员,女婿是人民日报社长。一个家族,三代人都扮演着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角色。他们来自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遵循着严格的家训。然而,在动荡的年代,他们选择了一条别样的道路,与时代的洪流同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经历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不凡选择?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 清末才子沈钧儒的文化洗礼

阳春白雪之年,沈钧儒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颖,他自小受家学熏陶,对诗词歌赋有着得心应手的造诣。及笄之年,他就为父母省亲望眼欲珠,指望他在科举路上有所作为。他非常聪明好学,5岁时已经能写诗作赋,引来亲朋好友的赞叹。

15岁那年,沈钧儒参加了科举考试,从县试到会试,均以甲等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被授予了"秀才"的美誉称号。这在当时可谓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最高荣誉。

1903年,沈钧儒再下一城,顺利考中了"举人"。当时他已有28高龄,却宛如初出茅庐的黄口少年般激动万分。朝廷将他分配到贵州任职,这对于一个苏州人来说,实在是去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偏远之地。

不过,出仕前沈钧儒就已有了特立独行之心思。2年后,他上书清廷,请求赴日留学,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为中国带来新的思想和文明。朝廷无奈之下,只好准他前往东京大学深造。

1908年,沈钧儒学成归来,留洋期间所见所闻,开阔了他的视野,让他对中国即将走向民主自由,摆脱专制统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后,他虽然一度在清政府新设立的地方议会中任职,但已在潜移默化中加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投身民主革命觉醒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的烽火燃遍神州大地,彻底唤醒了沈钧儒对民主自由的向往。1911年10月,武昌首先喊出了"起义"的口号,震惊中外。沈钧儒与一众志同道合的同仁,毫不犹豫地在浙江一带发动响应,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而呼号。

这一役虽未直接参与实战,却使沈钧儒与革命党人结下了不解之缘。1922年,他加入了著名的同盟会,开始投身于推翻专制、建立民主政体的运动中。北洋政府成立后,他一度在其内任职,但很快就对这个依然徘徊在旧有体制中的政权失望透顷,转而辞职返乡。

接下来的几年间,沈钧儒一边在家乡办学育人,一边在民间为革命党人提供资助,与北伐军密切配合。共产党领导的北伐军挺进江浙时,沈钧儒更是带头组织群众热烈欢迎,为革命胜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段经历让沈钧儒进一步觉醒了思想意识,他的思路开始逐渐向左倾斜。当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企图肃清共产党人时,他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反对的一边,公开抨击蒋介石的无理行径,这惹来了蒋介石的蓝猫,差点一命呜呼。

幸亏是蒋介石的老师亲自求情,沈钧儒才免于一死。此事过后,他的言行愈加激进了。1928年,沈钧儒进入大学,开始有系统地学习法学知识,为将来建立民主法治国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毕业后,沈钧儒一边办起了女子学校,为妇女平权而做贡献,一边又为贫民伸冤,与恶霸斗智斗勇,广受人心赞誉。1933年,他加入了民主党派,彻底站在了革命的立场,开始广泛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及其他民主人士。

三. 抗战期间斗争不懈救亡图存

1937年7.7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残暴的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沈钧儒毫不退缩,奔走呼号,号召同胞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一致,奋勇抗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又撰文支持爱国学生和工人的抗日请愿运动,使国民党当局一度陷入舆论的重重压力之中。蒋介石为了缓和局势,不得不将沈钧儒等7名著名的民主人士逮捕入狱,这就是影响深远的"七君子事件"。

面对国民党的野蛮行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谴责,连美国一些民主人士也为沈钧儒等人喊冤,向南京施加压力。桂系将领李、白二人趁机向蒋介石发难,逼迫其释放被捕人员。

经过数月的外交扯皮,蒋介石终于在1937年7月将七君子释放。沈钧儒获释后,立即投身到民间抗日救亡运动中,在武汉创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抗日组织,并加入统一战线,号召人人出钱出力,支援前线。

1941年,国共矛盾开始激化,沈钧儒极力调停双方关系,为坚固统一战线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蒋介石的野心也渐渐浮现。1946年,内战的硝烟已经暗自弥漫开来了。

沈钧儒坚决反对内战,他明确表态支持和平建国道路,遭到蒋介石当局的秘密监视和打击报复。担心遭到不测,沈钧儒只好南下香港,选择流亡海外。

1948年,在香港重新组建了民主党派,并与共产党领导层达成合作意向。次年,他受邀前往东北,与共产党高层协商筹建人民政协的相关事宜,随后进入北平,参与了新中国的创建进程。

四. 新中国成立重任在肩法治为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诞生。作为民主人士的代表,沈钧儒受命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面主理国家最高司法机构的筹建工作。

这是一份艰巨的重任,需要从头开始制定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法院组织架构。沈钧儒在这一过程中,贯彻了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作风,为新中国的法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