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我军极富传奇色彩的将领,毛主席对其有极高的评价,非常欣赏粟裕的军事才能。粟裕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敢斗胆直陈,他曾三次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发电报,提出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就来看看,粟裕的第一次斗胆直陈,苏中战役时关于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的问题。

背景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装备。整编军队、换装美械,国民党军的实力得到有力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国共两党的部队大致分布是,国民党军的大致都分布在长江以南,在中原、华东、华北等地区只占有一些重要城市以及铁路干线。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都在长江以北的地区。

在得到美国的援助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开始全面蚕食解放区。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国民党军包围中原解放区,也就是著名的中原突围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的同时,位于华东解放区东南前哨的苏中解放区,由于靠近南京、上海,所以也成为了蒋介石的首要攻击目标。

毛主席的战略计划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是相当高的,他早就料到了蒋介石的这一步。毛主席分析,国民党军主力在南方,国民党战略进攻方向是由南向北打,所以占领中原解放区是蒋介石第一步。

拿下中原之后,就控制住了重要的交通干线。随后国民党军就可以向北大举进攻我晋冀鲁豫、晋察冀解放区,向东可进攻山东、华中解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认为,此时我军的实力还不具备与国民党军进行大兵团作战,势必要舍弃一些根据地,更重要的是,我军还有更重要的一步计划,那就是抢占东北。所以各解放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牵制住国民党军,保障林总在东北的发育,待东北野战军兵强马壮之时,直接入关,南下再与国民党军进行大兵团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指出,我军要打好运动战,既然国民党军着重向北进攻,那我军干脆打运动战。敌人向北打,那我们就向南打。简单总结就是主动出击外线,不打被动的防御战,而是打主动的运动战

作战方针如下:刘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向南突破陇海铁路,向豫东一带发起攻势;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主力南下,出击苏北地区,突破徐州至蚌埠段的津浦铁路;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向西出击淮南地区之后配合山野可尝试夺取徐州、蚌埠。如果发展顺利,晋冀鲁豫野战军、山东野战军还可以继续向大别山、安庆一带挺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看毛主席的战略计划,确实是相当的高明,我军向南打,主动出击外线,把国民党军抛在后面,化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直接威胁蒋介石的南方腹地,国民党军必定放弃攻势,回援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在看到毛主席的作战方针后,认真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的看法。粟裕觉得第一阶段应该先在内线打几仗,第二步再出击外线。粟裕构想,华野先在苏中把李默庵集团军的攻势挫败,之后再配合山野出击淮南,冲破津浦路封锁线。

为什么粟裕坚持先在苏中打几仗呢?

1、苏中有深厚群众基础,不宜轻易放弃

苏中根据地是华中野战军的老根据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建立,所以该地区的群众基础相当稳定。而且苏中地区的人口有近千万,在作战时,老百姓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不仅可以为部队提供大量的粮草,而且可以提供大量的支前民工,帮助部队解决后勤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淮南地区,虽然我军在此地区也设立淮南军区,但是重要城市已经被国民党军占领,我军占领的地方地广人稀,后勤难以保障。

苏中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与苏中百姓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晶,扛过了日伪军的“清乡”、“扫荡”,如果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就轻易放弃,那么士气民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手中兵力不够,恐怕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时华中野战军兵力大约三万余人,如若率领华野主力出击淮南,留守的部队恐怕难以牵制李默庵集团军。而李默庵已经集结了9个旅的兵力,而且兵力还在不断增加,待华野主力一走,恐怕李默庵集团军会迅速占领苏中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时候华野如果在淮南进攻失利,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处境会相当被动。

3、淮南之敌较强

国民党军在淮南地区驻扎有邱清泉第五军以及张灵甫整编74师一个旅,国民党军五大王牌部队,这里就占了两个。这两支部队战斗力在国民党军中那绝对是一流的,不仅兵员是精心挑选,而且武器装备也是清一色的美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苏中地区的李默庵集团军却要比这两支部队弱得多,唯一的一个美械部队就是李天霞整编83师,但是战斗力还是不及第五军与整编74师的。

而且华中野战军主力,华野第1、6师长期在苏中作战,非常熟悉道路、地形。所以在苏中打更有把握。

毛主席同意粟裕的方案

毛主席在看到粟裕的建议后,认真地深入研究分析,毕竟只有地方的同志才能更加清楚当地的状况。于是中央同意了粟裕先在苏中打几仗的想法。粟裕也不负众望,在苏中接连取胜,歼灭敌军超过五万,这就是后来的苏中七战七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中战役结束后,毛主席评价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这是苏中七战详细作战过程的链接:苏中七战七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