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英雄的后代就一定是纨绔子弟?谁说开国元勋的儿女就一定是养尊处优?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3b12ef5fj00snl7xe001ad000go00ksm.jpg)
在河南新县,有这么一位老人,他的一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那一抹鲜红,刺破硝烟
许世友,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总是与那把大刀联系在一起。
这位少林寺出身、拥有一身好武艺的开国上将,他的传奇人生,注定要从那场万源保卫战说起。
1933年秋,国民党刘湘部10余万大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猛攻。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许世友亲率红9军25师迎敌。
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惨烈。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9cb0bf49j00snl7xe001ed000p000qam.jpg)
面对敌人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的疯狂进攻,许世友指挥部下发起反冲锋。
战斗进行到最危急的关头,敌人竟偷袭到了师指挥部跟前。
许世友二话不说,提刀冲上去,一刀一个敌人。
那一抹鲜红,刺破了弥漫的硝烟。
敌人吓得魂飞魄散,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杀!给我杀!"许世友如同天神下凡,带领战士在山坡上厮杀,最后硬是靠一把大刀,击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47d78ebfj00snl7xe006pd000ua0140m.jpg)
整整3个月,许世友以寡敌众,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全歼敌军6万余人。
从大别山走出的英雄
许世友用热血和生命,在万源刻下了不朽的功勋。
但谁又能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战神",出身却十分贫寒。
许世友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老家依山傍水,许世友从小与大山为伴。
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抚养幼小的许世友和弟弟长大。
母亲起早贪黑,每日辛勤劳作,用双手撑起了这个家。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db342a4fj00snl7xe003sd000zk011cm.jpg)
贫穷,是许世友童年永恒的记忆。
然而,正是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许世友养成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这些品质,日后成为他投身革命的不竭动力。
1927年,许世友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与党和革命事业紧紧相连。
他参加了黄麻起义、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b60b8c53j00snl7xe0039d000zk00nom.jpg)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宛如一尊战神,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忠孝两难全的无奈
然而,常年在外征战的许世友,却鲜有时间照顾年迈的母亲。
对母亲的牵挂,成为这位铁血将军心中永远的痛。
1932年,部队准备开拔。
许世友念念不忘母亲,却又不得不奔赴战场。
母亲了解儿子的心意,含泪告诉许世友不要牵挂,要全身心地投入革命。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cccd2dd3j00snl7xe004jd000zk00zsm.jpg)
许世友跪别母亲,泪流满面,发誓一定会平安归来。
1947年,许世友时隔多年终于回到家乡。
与阔别已久的母亲再次相见,悲喜交集。
看到母亲苍老的面容,许世友悲从中来,扑通跪倒在地。
他恳求母亲随自己去部队生活,但母亲深明大义,再次拒绝了他的请求。
1959年,许世友三跪母亲,内心满是愧疚。
忠孝不能两全的痛苦,让这个战场上威风凛凛的男儿泪湿衣襟。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817b2ea9j00snl7xe004cd000zk00oam.jpg)
但母亲依然不愿给许世友添麻烦。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许世友只能将母亲托付给家人照料。
以父之名,扛起责任
英雄的背后,是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
许世友万千牵挂中,儿子许光无疑是其中之一。
由于长期在外作战,许世友对这个儿子充满了愧疚。
1948年,阔别十余载的父子在山东相见。
许世友嘱咐许光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懂事的许光并没有怨恨父亲的缺席,反而以父亲为荣。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3533d259j00snl7xe002yd000zk00omm.jpg)
他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后来更是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海军舰长。
1965年,一个特殊的请求,改变了许光的人生轨迹。
许世友嘱托许光放弃军旅生涯,回家乡照顾生病的奶奶。
面对父亲的恳求,许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就这样,不到40岁的许光,放弃了大好前程,选择返乡扎根。
他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了儿子的责任,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47b8193dj00snl7xe002ed000zk00ssm.jpg)
扎根贫瘠,不改赤子心
命运的转折,把许光带回家乡新县。
这个当时还十分贫困的小县城,是许光新的人生起点。
奶奶去世后,有人建议许光重返部队。
但他却选择留下,发誓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常常回想父亲的教导:"离开军营,也能报效国家。"
于是,拉电线、通自来水、修公路,许光为新县的发展呕心沥血。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8d814874j00snl7xe000vd000hs00m0m.jpg)
几十年如一日,他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然而,这位"开国上将之子"的生活,却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光鲜。
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许光的住房条件反而越来越差,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居住的还是简陋的出租屋。
对许光来说,个人生活从来都是次要的。
他将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新县的建设上。
那些美好的理想,早已融入骨血。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e9613fbaj00snl7xe003dd000zk00zkm.jpg)
"新县好,祖国才会更好。
"许光常这样对身边人说。
薪火相传,精神永存
许光对子女的要求,同样十分严格。
他时常跟孩子们讲述爷爷许世友的事迹,教育他们要脚踏实地,不能搞特殊化。
"我不把自己当成开国上将的儿子,你们也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许光谆谆教导。
在他的影响下,子女们都非常低调,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2c3dab30j00snl7xe002sd000zk011qm.jpg)
2013年1月,许光在新县去世。
他的追悼会十分朴素,但前来吊唁的干部群众,却达上千人之众。
在许光的遗嘱中,他把毕生积蓄20万元,全部捐给了深爱的家乡。
许光用自己的方式,将许世友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选择。
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铸就了今天的伟大时代。
从大别山走出的这位英雄之子,用朴实的言行、无私的情怀、献身的精神,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
他没有辜负"许世友之子"的称号,更没有让"将军县"蒙羞。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34000ea8j00snl7xe001ed000np00dam.jpg)
当我们回望历史,是许光这样的楷模,用无悔的人生选择,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树立了榜样。
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启迪着一代代人前行的脚步。
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一位开国上将的儿子,心甘情愿扎根最贫瘠的土地?又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将毕生心血,奉献给脚下的这片热土?
答案值得每个人去思考。
许光的一生,正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缩影。
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用生命践行信仰,用行动诠释忠诚。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共和国不灭的丰碑。
让我们向许光致敬,让我们向所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致敬。
他们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了奋进的征程。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7/c3e10bd8j00snl7xe001dd000mu00edm.jpg)
他们用坚定的步伐,铺就了蜿蜒的长路。
前路漫漫,唯有奋斗。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传承先辈遗志,秉持他们的精神,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在无私奉献里体现价值,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让精神火炬薪火相传,让信仰之光熠熠生辉。
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必将激荡起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继续书写共和国的不朽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