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铜川日报

追求美好生活,从来都是人民群众不变的向往;保障改善民生,铜川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以来,陕西省铜川市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城乡路网结构、点亮居民幸福生活,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多元化养老托起幸福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饭菜很好吃,服务特别周到。我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身子硬朗、心情舒畅,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我在这里住他们都很放心。”

走进位于新区东环路的铜川长者之家,老人们正在膳食餐厅就餐,热气腾腾的西红柿炒鸡蛋、清炒时蔬、原汤和香气扑鼻的油泼手工面,大家端着热乎乎的午餐,直夸这里服务好。

10月18日,铜川长者之家,这所由市民政局筹资建设的首家面向社会开放的市级养老服务机构正式开业,秉承“让长者尊享品质生活”的理念,一开业就吸引了20名老人入住。

铜川长者之家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共设康养床位211张,集“颐养生活+康复训练+记忆照护+安宁疗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能够为不同的老人提供全周期专业照护服务。

铜川长者之家的建成投运只是铜川市全面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铜川市养老服务制度体系的建立,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增长,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13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7家,农村幸福院285个,累计建成养老床位2169张。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适老化、智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铜川市深入推进智能化养老产品进机构、进家庭,投资300万元建设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助医、助洁、助行、助浴、助急等各类服务,实现为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无缝衔接。

同时,铜川市充分利用生态康养文旅资源,精心打造铜川照金红色文化、药王康养健康品牌,实现生活与养老的互补与共生;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引导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深度融合,实现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基本建立起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嵌入式15分钟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养老既是人生大事,也是民生实事。铜川养老服务体系正不断完善,从农村到城市,从机构到社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文化之光”普照群众生活

热情的民俗歌舞、活力四射的音乐喜剧、来自非洲的风情鼓舞表演……10月23日晚,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嘉年华“一路同心”惠民巡演暨铜川文化交流活动在铜川剧院举办,来自9个国家的130余位艺术家与铜川文艺工作者同台献艺,让现场观众领略其他国家的文化风情,感受到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人文艺术特色。

“鼓舞表演《非洲热浪》中的舞者们跳起传统舞蹈‘卡杜迪’,敲着欢快的非洲鼓,感觉就像把我们带到了热情的非洲大草原。这几年,铜川多次举办类似的活动,把文化盛宴带到‘家门口’,我们近距离就能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市民李先生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铜川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城乡覆盖的“文化网络”越织越密,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触手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举办的“大地流彩 新国潮”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暨热土中国行直播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第二届柳公权范宽书画艺术展、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青年秦腔演员折子戏展演、第十届国际丝绸之路艺术节“丝路·嘉年华”巡演活动暨铜川文化艺术交流等十余场高质量文化服务活动,广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此外,铜川还致力于构建全民参与的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动广袤乡野、城区小巷的能人参与社区春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让文化活动贴近百姓生活。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方式,引入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举办文化下乡、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活动、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活动累计560余场次,线上线下累计受惠群众约21万人次。

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铜川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以“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方向,补短板、强效能、提品质、优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着力打造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目前,全市“文、图、博、美”+“非遗”五大公共文化场馆设施齐全,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及以上等级占比提升至50%,铜川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五星级图书馆。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和铜川美术馆迁至新址后,场馆条件大幅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全市共有公共文化场馆60个,城市书房、便民书屋、文化小院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9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0个。

优化路网助力民生改善

11月7日上午,陕建机施集团承建的玉皇阁二号特大桥实现全幅贯通,为项目按期完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玉皇阁二号特大桥及引线工程是铜川市重点工程,全长5.911公里,其中二号特大桥全长1817.5米,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是连接铜川新区与周边区域的重要通道。

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铜川市交通网络,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同时,该桥还将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铜川市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推进西延高铁铜川段项目建设、玉皇阁二号特大桥项目建设、西延高速耀州立交和G210宜君县城过境公路建设等,同时,抓紧实施周金公路、惠陈公路,旨在进一步推动城市外环线连通,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通人和,路通业兴。路网畅通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也打通了服务沿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自从‘四好农村路’修到了村里,原先少见的外地商贩纷纷上门收购,苹果的‘身价’立马不一样了。”宜君县果农老寇感慨:“道路通,百姓富!”

近年来,铜川市不断优化农村交通路网,持续改善农村交通环境,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通到畅、由畅到美的乡村公路,串联起城镇乡村、农业基地、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农村路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十年间,铜川市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4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达标;创建市级示范镇20个,县级示范村14个。新改建县乡公路、旅游路、产业路972公里,将全市16个3A级及以上景区打通串联,形成“六放射九纵十五横”的农村公路主骨架网。农村路网不断延伸,出行条件便捷高效。全市共建立五级以上客运站30个,农村公交74条,通村班线269个,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点363个,打通了名优产品下乡、土特产进城“最后一公里”。

建好农村路是基础,管好、护好、运营好尤为关键。近年来,铜川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为各区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购买养护机械设备77台件。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均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建成市、县两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农村公路基础数据“一个库”、养护管理“一张网”。铜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荣获全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好路杯”铜杯。目前,全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全覆盖,共设路长615名,设立县道公示牌76个、乡道公示牌144个、村道公示牌847个,增设农村公路沿线休闲景点、绿化节点、停车观光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铜川,一条条美丽公路,物畅其流,人享其行,连接城乡,迈向共富。(来源:铜川日报 记者:郭雷 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