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为什么要派我去?”望着坐在对面的周总理,张云逸当即反问道。
1965年7月,张云逸突然接到周总理的电话,称有重要的事情与他商量。张云逸立刻乘车赶到中南海,周总理开门见山告诉张云逸,李宗仁先生马上就要回国了,中央决定派他到机场迎接。
张云逸听说这个消息后,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心中。对于李宗仁,张云逸再熟悉不过,二人打了半辈子交道,恩恩怨怨数十个春秋。张云逸随即起身,拄着拐杖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周总理也不催他下决定,而是默默地看着他。
过了许久,张云逸停下脚步,严肃地对周总理说:“总理,从我个人感情上讲,我不愿见他。但我服从中央的决定,去迎接他!”
大革命前后的分分合合
关于张云逸和李宗仁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前期。
张云逸出生在海南文昌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虽然父辈为了让孩子有出头之日,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但高小毕业之后,家中还是无力再继续供他读书。在亲友的介绍下,张云逸来到广州,在一名军官家干勤杂工。
1908年广东陆军小学招生,该军官见张云逸勤奋好学,便鼓励他去报考,结果张云逸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陆军小学就读期间,张云逸加入了同盟会,并接连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第九次武装起义,以及黄花岗起义。
1912年,张云逸进入广东陆军速成中学学习,毕业后被派往海南任职。后来张云逸进入陈炯明部队担任营长,但陈炯明随后背叛孙中山,令张云逸大失所望,遂从政出任揭阳县县长。
在担任县长的那一段时期,张云逸极力实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但冷酷的社会现实,让张云逸救国救民的抱负难以推行,于是不久又回到了部队任职。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并开始了北伐战争。张云逸在北伐军中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并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此在他人的介绍下,张云逸在武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同一时期的李宗仁,和张云逸还是同一战线的战友,同样拥护北伐并参加了北伐。
1908年,李宗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入学之后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李宗仁转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军校毕业之后,李宗仁参加了护国战争,逐级递升为营长,并参加平定李汉耀的叛乱,还奉命率军讨伐陈炯明,将陈炯明赶出了广州。
1924年,李宗仁响应孙中山的号召,走上了统一桂系势力的道路,在孙中山的指示下,平息了广西的战乱,并率兵东进广州,稳定了革命根据地广州的形势。
北伐战争打响之后,李宗仁率领桂军入湘,配合第四军和第八军攻打吴佩孚的军队,还配合第四军攻打汀泗桥,直逼武昌城。
此时的张云逸因指挥有方,已经被提拔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参谋长。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张云逸继续留在国民革命军,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成为中共直接领导下的革命武装。
而李宗仁则和蒋介石站在同一条战线,与蒋介石结成反共同盟,大肆残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1929年,蒋桂军阀战争宣告结束,李宗仁、白崇禧等军阀丧失了广西的军政大权,邓小平、张云逸等奉命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随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卷土重来,邓小平、张云逸不得不率领部队撤出南宁,在百色市宣布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诞生,张云逸出任红七军军长,邓小平担任政委。
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桂系军阀头目李宗仁、白崇禧等急忙召开会议,调兵遣将妄图扼杀红七军。
1930年初,白崇禧组织部队向右江根据地发起攻击,由于敌众我寡,红七军损失惨重,遂决定主力部队向黔桂边境发展,进行游击斗争。
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艰苦征战,虽然打得英勇顽强,但因敌众我寡节节失利。不但没能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而且伤亡减员十分严重,不少卓有才干的指战员血染沙场。
红七军夜袭全州之后稍作休整,当时部队人数已经从一万余人减至不到四千人。在前敌委员会上,张云逸提出改变路线,取道湘粤边境进入江西,与朱德、毛泽东的红军会合。
张云逸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和其他同志的支持,从此,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转战千里,经过近7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实现了“会合朱毛红军”的目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