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到抗美援朝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并且十分的自豪,而谈到抗战又往往有种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的感受,咬的是中国当时受的伤太大,却不能狠狠教训日本侵略者,虽然最后胜利了,但总感觉是很窝囊的胜利。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是对强大的美国,一个是对狠毒的日本,中国都是以弱对强,结果都是胜利,但过程却是两种不同的感受,为什么?
抗战严格来讲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结束,一共经历了14年,时间之长在二战各个战场中算是时间之最了。中国不费一枪一弹丢东北,签个“何梅协定”失华北,又一场“南京大屠杀”让南京成为人间地狱,整整30万人几天之内惨遭杀害。日本人曾经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看似可笑,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日本人根本对中国军队不屑一顾,他们特么认为中国人是孬种。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人表现的体现,或者说是即“甲午海战”之后日本人对中国军人的印象就是这样的,互斗、内讧、不团结、唯利是图等等,能怪别人吗?当然不能!只能怪我们自己不争气。
抗战时期中国人确实弱,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就是武器太弱,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虽然有,但是无论是钢产量还是武器制造工厂,跟日本是没办法比的,举例来说,当时日本的钢产量是年产60万吨,而中国只有4万吨,两者比较,相差巨大。钢产量是决定你能造出多少武器的基础,从这也能简单地说明中日之间的工业差距。所以我们有的只有落伍的土枪土炮,清末时期的汉阳造,飞机大炮根本造不了。虽然我们也进口一些德国还有苏联的武器,但对于中国的军队数量来说那是九牛一毛。蒋介石倾全国之力,组建了几支嫡系德械师也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殆尽,那是因为面对体系作战的日军更是不堪一击。
第二是中国内部的不够团结,内讧,内耗太大。
清末的孱弱到民初的一盘散沙,中国内部始终是打打杀杀没有统一过。以国民党为主的新派军阀在北伐之后,才得来了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之后国民党算是基本统一了中国,但这时中国只能算有一个名义上统一的政府了,因为国民党内部也是各派争斗不断,互相掣肘,别忘了还有红军的存在。
面对日本人的侵入东北,蒋介石竟然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不能动一枪一弹,而是“全身而退”,因为他的理论是“攘外必先安内”,红军不除,他何以安心!你说这样怎么跟日本人打仗,怕都怕的要死啦,还打日本人呢!
好不容易国共统一战线形成,但国民党军队却处处为难八路军,不给补给就算了,还处处掣肘八路军、新四军,最为骇人听闻的便是“皖南事变”,9000多新四军战士被国民党军队杀害。
抗战最后的胜利要不是数以千万计中华儿女的前仆后继为代价,再加上美军的侧面相击,抗战的胜利要何曾的困难。
所以说抗战虽然是唤醒了中华雄威,但过程却让人不舒服。
而抗美援朝却有着另一种感觉,那就是一个字”爽“!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一个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需要好好的捡起来,所以说当时新中国还是很孱弱的。当然国家领导人也深知这个局面,所以解放战争刚刚结束,就有数十万的解放军战士卸甲归田,参与祖国建设。可是国际大环境却不允许我们好好地建设祖国。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入朝鲜又虎视眈眈中国大陆,而寄寓于台湾的蒋介石更是蠢蠢欲动,想借朝鲜战争之际,反攻大陆,所以新中国周围是风起云涌,危险重重。
可是党中央毛主席却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一时间掀翻了西方世界的认知,特别是美国的认知,美国当时有着全世界最强大的武装部队,飞机大炮军舰是应有尽有,而中国军队则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家底,武器五花八门,有日系,有汉阳造,还有部分苏联支援的,跟美国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两支军队的差距甚至比抗战时中日之间的武器差距还大。
有人说这样的差距能打吗?打了能打赢吗?
那事实是,彭老总带领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无比强大的信心和不怕死的精神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五役(五次战役)定乾坤,使中美军队稳定在朝鲜的三八线上,期间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著名战例。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弟等等的战斗英雄在朝鲜英勇就义,血战长津湖、血战三元里等著名战役让美帝国主义心惊胆寒,这些体现的不光是中国军队的大无畏精神,更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大团结和众志成城。
为啥抗美援朝会有这么多的可歌可泣,让人振奋人心的画面呢?
原因基本可以总结为,团结的中国,有着团结的领导集体,更有着百年来中华儿女从未有过的强大民族自信心!
所以说两场战争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也是必然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