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故事性医疗科普文章,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啊?"王阿姨神色紧张地坐在我面前,手里紧紧攥着一张体检单。

我接过体检单,空腹血糖6.3mmol/L。作为协和内分泌科的主治医师,这样的场景我已经见过太多次。很多人一看到血糖比正常值稍高,就吓得寝食难安甚至开始自行节食。

"王阿姨,您别担心。我看您这个血糖值还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呢。"我笑着安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吗?可是我看网上说血糖超过5.6就要小心了......"王阿姨将信将疑。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接诊的一位企业高管张先生。他今年45岁平时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前阵子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5mmol/L,吓得立马开始节食,三餐只吃水煮青菜配馒头。一个月下来人瘦了十几斤,血糖反而升到了6.8mmol/L。

"您这种情况,我们医学上叫'糖耐量受损'俗称'糖尿病前期'。按照北京协和医院最新的临床建议,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不用过分紧张,保持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王阿姨疑惑的眼神,我拿出一张图表:"您看,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都明确规定,诊断糖尿病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标准之一: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恩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治病要有科学依据,不能把正常人都当病人治。"

确实近年来我接诊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血糖"吓"出来的。记得有位年轻妈妈,怀孕期间查出妊娠糖尿病,血糖6.4mmol/L。她整天担惊受怕,生怕影响胎儿,结果越紧张血糖越高。后来在我的指导下她调整了心态,保持适度运动,合理饮食,血糖很快就降到了正常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医生,我这血糖真的不用吃药控制吗?"王阿姨还是有点不放心。

我给她讲解道:"您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预防。研究表明糖耐量受损的人,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有30%-50%的机会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说着我拿出一份个性化的生活建议:

适度运动是关键。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30-45分钟,可以选择快走、游泳、太极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心跳加快但不影响正常说话为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食要均衡,不用刻意节食。碳水化合物可以占总热量的50%-55%,多选择全谷物、杂粮。蛋白质占25%-30%,可以吃瘦肉、鱼、蛋、豆制品。剩下的是脂肪建议选择橄榄油、坚果等健康脂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期监测很重要。建议每三个月测一次空腹血糖,每半年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如果发现血糖持续升高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压力管理也不能忽视。我给王阿姨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减压方法,比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那我平时还能吃甜食吗?"王阿姨小心翼翼地问。

这个问题很多病人都会问。我告诉她:"适量吃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控制总热量,注意食物的搭配。比如吃水果的时候可以配点坚果,这样可以减缓糖分的吸收。"

听完我的解释王阿姨明显轻松了许多。临走时她感激地说:"原来血糖控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谢谢医生,我回去好好调整。"

看着王阿姨离开的背影,我想起去年遇到的一位老病号刘大爷。他当初血糖6.4mmol/L,通过规律运动、合理饮食,现在血糖一直稳定在5.6左右。每次复查他都乐呵呵地跟我说:"大夫,听您的准没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我深深体会到,很多慢性病的防控关键在于科学认知和适度干预。血糖管理也是如此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分紧张。

最新的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能及早干预,70%以上可以维持在稳定状态,不会发展成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协会2023年的数据也证实,生活方式干预比药物治疗更经济有效。

记得有位病人问我:"医生,您觉得控制血糖最难的是什么?"

我想了想说:"最难的不是控制饮食,不是坚持运动,而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太多人被血糖数字牵着鼻子走,忘记了生活本该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焦虑的。血糖控制也是一样,科学认知,适度干预,保持好心态,才能真正收获健康。

北京协和医院的这个建议,不仅是对血糖控制的科学指导,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温暖提醒。只要血糖没有超过警戒线,我们完全可以过着正常、愉快的生活。

毕竟,健康的真谛不是把自己束缚得太紧,而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就像我常对病人说的:"管住血糖,放开心情,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