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都可以拍写真,海马体们的格局还是小了。
最近,这种新形态的写真生意因为《花儿与少年》流行起来。节目里,宁静和赵昭仪在法国街头偶遇一家瞳孔摄影店,即使经费有限还是被诱惑消费,拍摄后喜获摄影小哥对中国人琥珀色眼睛的夸赞:“你俩的眼睛很不一样,像尘土里的钻石。”
这话谁听了不心动?节目一播,法国街角的隐秘小店立刻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大中小城市扎根,给瞳孔拍照一时成为热门投资风向,出片的风还是吹到了五官界。
那啥是虹膜写真?简单来说,就是摄影师用微距镜头捕捉人眼虹膜的纹理细节,再对照片进行特效处理,尽可能发挥想象力,把虹膜抽象成火山口、风暴眼、色彩缤纷的小行星、神秘莫测的漩涡,再起一个文艺中透着中二的QQ签名。
此外,虹膜写真店还提供把两个人的虹膜合成到一张照片上的服务。两个瞳孔“交叠”、“碰撞”,或者拼成个莫比乌斯环,标语一定要是“爱人的眼睛是第八大洋”、“我看到满天繁星和你的眼睛”,让情侣们心驰神往。
图源:小红书@虹膜起源IRIORIGIN
就这样,靠着十年前的个性签名语录和年轻人们的仪式感,虹膜写真的风潮在国内火速扩散。
怀着在眼中寻找新大陆的目标,我跑了几家虹膜写真店体验拍摄。打开美团一看,各家名字都取得很默契,“IRIS(虹膜)”当前缀,后面随机配个英文单词,管你看不看得懂,就是突出个小众文艺高级神秘感。
然而事实是这些小店真没那么玄乎。要说神秘感,也主要体现在隐蔽难找上——个个藏在当地的九龙城寨重庆大厦里。在阴暗狭窄的电梯按到十五层以上,通常才能和虹膜写真店相遇,它们挤在美甲店按摩店剧本杀的夹缝里生存。
坐着颤颤巍巍的电梯上了楼,总算找到写真店的门脸。这才发现门上贴了张A4纸,写着“本店仅周五周六周日营业”,或许是工作日来拍摄的顾客少,小店们干脆贯彻上三休四,限时服务。
这就苦了不懂虹膜写真店这一行情、周二好容易爬到十几层的我。没办法,只好电话预约了周五的拍摄档期,下回再探。
我选择的是一家全国连锁的虹膜写真,在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地都开有分店。周五到达时,店里一共两位店员、一位摄影师,没有其他顾客。
店内空间不小,几只顾客休息用的沙发软椅放在角落,一进门香薰气息便扑面而来,蓝牙音箱播着蛮有格调的粤语歌;还没到十二月,圣诞树和玫瑰花已早早摆上,店内的灯光也是浅紫暗黄水蓝交融流动,看上去像是copy了精品民宿或清吧的装修,主打一个韩式氛围感。
不过最特别的还是店里挂满了“眼睛”。虹膜写真的成品散落在房间各处,摆在各种各样的相框里,挂了几面照片墙。远远看去,漆黑的背景上一只琥珀色的圆环,像一张张黑胶唱片。
时髦的女店员让我选款,其实就是给拍摄后的虹膜照片选个特效。版式图上款式不少,我在网上看到的光轮、小行星、火山口、风暴眼都有,款式不同价格也不同。最便宜的6种单眼特效搭配最小的6寸水晶框在团购软件售价99元,再往上还有单眼128元、168元、368元三种价位,如果是双眼款式,最低也要268元。
虹膜写真界的均价通常在100-400元间,更有什么定价三千多元的“虹膜写真私人藏品”、“典藏级艺术品”,实在让我目不敢视,仿佛拍一个都能带去参加《鉴宝》。
在几十种特效里犹豫许久,最终决定返璞归真,点了个最朴素的星球款——这款看上去没加多少特效,本来就怕分不清是我的虹膜你的虹膜谁的虹膜,要再换个颜色、p上点有的没的,实在怕太过失真,仿佛拍了套美瞳商品图。
在交了款、填了基本信息之后,店员姐姐带我来到里间拍照,厚重的门帘后是个暗室,只有黯淡的氛围灯作为光源,十足像个算塔罗的幽暗密室。
面对摄影师坐下,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张长桌,桌上放着用来垫下巴、控制面部和眼睛位置的白色仪器,以及一只写着“禁止拍摄”的提示牌,在前方对准我眼睛的,是一只挺大个的微距相机。
“把下巴垫在上面,对,然后先闭眼。”摄影师递来一片酒精棉为搁下巴的仪器消毒,流程仿佛牙科诊所拍牙片。再次被要求睁眼时,仪器上的两只小灯正朝着拍摄的左眼打光,光线聚焦到眼球,有一点儿刺眼,但还能忍耐。
摄影师将相机怼到我眼前,提醒了几次“把眼睛睁大”、“看准一个点不要动”。顶着白光,我强力控制双眼睁开,一时间仿佛回到配眼镜验光的场景,感到了轻微的炫光和干涩。
在来到这里拍摄前,我曾注意过网上关于这一操作是否可能伤眼的讨论。面对一些消费者针对强光刺眼的担忧,多数店家给出的回答是“普通补光灯不会对眼睛产生伤害,短时间照射带来的不适感可以通过闭眼休息缓解”,也有店主提到,患有角膜炎、结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的人群不建议拍摄。
浙中医大二院眼科主任俞萍萍也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虹膜写真的原理是将虹膜的局部放大呈现细微结构,在医学上已经广泛应用,一般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但由于拍摄瞬间往往需要强光照射,如果光线过于强烈,瞬间光能聚焦,还是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光损害。因此建议“在拍摄时眼睛尽可能避开强光,不要注视光源,也不建议经常拍摄。”
我认真听取医生建议,把两眼瞪得像铜铃的同时,小心翼翼避着强光。摄影师在相机后方咔嚓了几声,看了看导入电脑的成片宣布“拍完了”,整个过程只用了三五分钟,比想象里还要快不少。
接下来就要等待二十分钟取片。在这家连锁写真店,摄影师没有给我欣赏未经修饰的照片;而在另一家规模更小、设施更简单的店里,店员只拍摄了一分钟就得到了照片,她指着电脑兴高采烈地给我看:“这是你的虹膜”,甚至把图片拉到Photoshop加工的流程都是透明的。
等待成片的过程中,我和这里的店员闲聊起来,她说来拍虹膜写真的都是年轻人,情侣居多,想留个念,把两张虹膜照片打印在一张相纸上;还有带小宠物来的,猫猫狗狗她都遇到过。给动物拍照的流程、方法不同,需要店员们耐心引导。在团购平台上,宠物虹膜写真的售价是368元。
大约二十分钟后成品出炉,店员小哥将嵌在透明相框里的虹膜写真递给我,散落着星点的黑夜背景正中,是棕黄色的环形虹膜,上面确实分布着细密的纹理,乍一看像一颗地表崎岖、色彩不均的陌生星球。照片右上方,是后期添加上的星象图,取决于你的真实星座。
同时,我还收到了一份塞在信封里的“官方认证证书”,是一张记录着虹膜编号、拍摄时间、地点和姓名的银色卡片,仔细一读,其实就是一张消费记录证明,恭喜你成为这家连锁店的一员。
话虽如此,但当我拿到这张颇有质感的磨砂卡片,一时也被扑面而来的仪式感冲晕了头脑。初来乍到还对这门新生意嗤之以鼻,现在相框在手竟然倍感惊喜。
图源:氢商业
然而一抬眼,面前就是摆设着的虹膜摄影作品,远远看去像一堆五颜六色又大差不差的圆环,我不禁心生疑问:这玩意真能分清谁是谁的吗?大概只有拿去《最强大脑》考核选手观察力时,能显示出我这张照片的与众不同。
站在成品堆里的我顿悟了,什么叫“学画一年才会画大象,学画三天就能画宇宙”?我甚至都不能因为虹膜写真拍得“不够真”而投诉,毕竟连自己都不知道眼珠子长啥样。比起海马体式的流水线修图、批量生产网红脸,虹膜只用一套滤镜就够了。
虹膜写真这门生意告诉我们什么叫“草台班子”,原因很简单:成本不高,单价不低。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讨论它“暴利”。“给眼珠子拍个照片,再加个固定特效模版”,听起来似乎不是难事,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也不过一只微距相机。正是因此,这门生意甚至不需要腾个十几层的工作室来做,一些小店直接在集市里搭个篷营业:只要光线能保证,就能完成拍摄。
小红书上还有不少人教大家自己DIY:身处一间暗室或者直接用黑布蒙住脑袋,用一束小手电或灯泡发出打在瞳孔的光,再配备一个高清摄像头,拍摄后一修图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片。
这样想来,虹膜写真拍摄难度不大,很多人选择它,是因为能留下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其前身无非是过时了的指纹相框和手印画。虹膜写真能在当下胜出,一靠小众文艺神秘感的tag加持,二靠出片的风滚滚而来,席卷了年轻人的各个器官种种领域。
说是像指纹相框手印画,不止因为分不清别人的跟你的,还因为二者都受到过“是否存在生物信息泄露风险”的讨论。
社交平台上,不少充满好奇心但没敢体验的网友发出疑问,虹膜写真真的安全吗?是否会暴露生物隐私?咋有种把密码明牌的感觉?
虹膜写真店的经营者们给出的总是否定的答案。“微距摄影的设备是微距相机,使用的聚光通常不涉及生物特征的提取和分析;虹膜生物信息采集需要使用专门的虹膜扫描仪,采集红外光源或其他特定波长的光源,二者间原理不同。”
另一方面,经营者们表示,生物提取通常需检测活性,比如动态或温度等条件,而摄影无法达到此条件,正如照片无法解锁人脸识别,因此,不必担心隐私泄露的问题。
国内模式识别专家谭铁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东方人的虹膜特征并不明显。“因为东方人种的眼睛相对较小,虹膜细纹特征不如西方人种和非洲人细腻丰富,所以对成像提出更高要求。” 只靠可见光通常无法拍摄出纹理清晰的虹膜图像,需要利用特殊波段的光照进行拍摄。
所以拿到手里被高度加工过的虹膜写真,或许早就和真实的虹膜相差十万八千里。
不过也有专家提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徐明曾在采访中提到,虹膜和人的指纹一样,纹理特征中包含着很多独一无二的个人信息。尽管虹膜写真和虹膜生物认证在硬件、软件和技术原理上并不完全相同,但不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虹膜的写真照片,结合相关技术手段对虹膜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破解。因此,“对于拍摄的虹膜写真,尽可能不要在公共场合展示。”
同时也有专家提到,尽管在消费者本人同意情况下拍摄时,虹膜写真单纯作为艺术品,不涉及侵犯隐私,但如果商家利用拍摄底片获取不法利益,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除了人脸和指纹等其他生物特征,瞳孔和眼白之间的那一圈虹膜也一直是自带神秘光环的“个人身份证”。
生物遗传学领域曾盖章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特有的,并且具有丰富、多样的纹理,自胎儿发育形成后直至死亡都不会改变。这种唯一性和极强的稳定性,成为天然的身份识别特征。因纹路不容易受自然影响改变,所以被认为是最安全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最常见于“解锁功能”,比如苹果Vision Pro在双眼覆盖的区域上放置了两颗朝下的摄像头与四个红外线传感器,其中一个就负责虹膜扫描,和Touch ID、Face ID一起并列为Optic ID,还提供了单只眼睛解锁选项。其实虹膜扫描在手机领域不算新鲜了,只不过效率太差,眼睛必须对准摄像头才能解锁、对光线有要求,远不如面容指纹解锁方便。
据“雷科技”的一篇文章总结,生物识别技术基本可以分为虹膜、指纹、手掌静脉、人脸四种,安全等级依次递减。从电子科技产品到支付软件,“兼具效率和酷炫的解锁方式”反而也成了竞争卖点,前有支付宝刷脸,现有微信支付刷掌。
虽然虹膜写真和虹膜扫描原理不同,但擦边了“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属性”,就足够让人为之付费。
抱着我神秘兮兮的虹膜写真,又坐着那颤颤巍巍的电梯下来,我把照片发给朋友看看,不过三秒就收到她灵魂一问:这是啥?贝果吗?
武汉10℃的小冷风把我吹了个清醒,终于明白刚看到成片时我那该死的亲切感来自于哪儿——照片上的虹膜太像个金黄松软的面包圈。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贝果。
此时,我脑子里也闪过一条超凡脱俗的生意经:请虹膜写真店们拾起现代人的抽象感,把虹膜修成大贝果一定大卖特卖稳赚不亏。
反正咋都是失真,不如相信宇宙的真理——Everything Bagel。
编辑|橘总
作者|1冉
设计|胖兔
参考资 料:
潮新闻,《虹膜写真爆火,杭州已开5家,网友疑惑:安全吗?》,2024.11
浙江在线,《近2个月杭州开出不少虹膜写真店 医生不建议经常拍》,2024.11
中国科学报,《中国虹膜识别往事:从讨不来的图像说起》,2024.11
雷科技,《虹膜解锁:手机厂商的弃子,Vision Pro的香饽饽》,2024.02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