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Vlog为代表的视频内容创作开始在国内走红。和海外视频创作社区一样,国内视频创作社区也以“横屏”“长视频”为主要创作方向。但很快,短视频、手机直播爆发式增长让“拍视频”这一创作形式迅速出圈,短视频平台的创作补贴也让越来越多创作者进入到视频这一赛道。

大量涌入的视频博主们提高了视频创作行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带动了拍摄设备的内卷——除了视频内容本身,画质、声音等元素也成为了创作者们精益求精的方向。但因新兴的视频创作普遍以手机拍摄为主,品牌也必须以手机拍摄为蓝本,根据手机拍摄的特点打造拍摄周边硬件。

那么对视频博主来说,一款“好的外设”要有哪些产品特质呢?不久前大疆发布的DJI Mic Mini,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其他品牌学习的模范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DJI

高灵活、低门槛的产品哲学

事实上,11月26日发布的DJI Mic Mini并非大疆在领夹麦克风领域的第一款产品。2021年,在用Osmo“统治”了消费级增稳摄录设备赛道后,大疆就推出了其第一款无线麦克风——DJI Mic。这款革命性的麦克风产品用类似“AirPods”的产品理念,为用户带来了极高的灵活性。

曾经的无线麦克风系统是一个块头不小的大家伙:为了保证续航时间,发射端(TX)是一个不比5000mAh充电宝小多少的黑盒子,需要用腰夹固定在身后;麦克风要从衣服底下穿到领口的位置;因降噪水平有限,麦克风需要配备一个硕大的海绵、长毛套以抵抗风噪音。接收端(RX)同样是一个比手机略小的大黑盒子,而且两端的收发天线还特别容易接触不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DJI

但DJI Mic改变了这一切:充电盒的设计让发射、接收两端可以大幅瘦身;无感的盒内配对也大幅简化了麦克风使用的步骤——像AirPods一样,从充电盒里取出,用夹子或磁铁固定在衣服上,30秒不到就能开拍。

最新发布的DJI Mic Mini同样延续了DJI Mic“高灵活”“低门槛”的产品哲学。

得益于大疆在无线收发领域的技术突破,DJI Mic Mini发射端的身形较DJI Mic、DJI Mic 2大幅瘦身,仅10g的重量让DJI Mic Mini真正“轻若无物”,即使佩戴在软质衣物上,也不会出现拉扯布料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采用模块化接口的接收端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切换Lightning、USB-C接口,以适配相机或手机,提高了DJI Mic Mini的通用性。另外和上一代DJI Mic 2相比,DJI Mic Mini也改用了更加外凸、齿纹更深的外置增益旋钮,在不提高误触率的情况下,提升了冬天室外戴手套使用的体验。

说到室外使用,DJI Mic Mini的小体积也带来了另一项“体验优化”:DJI Mic Mini的发射端可以在不拆防风罩的情况下装进充电盒中,让麦克风像AirPods一样“开盖即用”。难能可贵的是,即使DJI Mic Mini重新定义了便携无线麦克风系统的天花板,但在其“专业素养”方面,大疆也没有丝毫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全向麦克风和大疆标志性的降噪算法、搭配两款不同的防风罩,让DJI Mic Mini在大风环境中也能拥有稳定、清晰的收音效果;充电盒与“双发”配置提供了长达48小时的总续航时间。至于信号传输,那更是大疆的拿手好戏,无论配合专用接收端,还是直接与手机蓝牙连接,DJI Mic Mini的表现都一如既往的稳定可靠。

做创作者需要、想要的创作设备

其实光是基于DJI Mic Mini的产品体验,我们就已经可以给大疆的产品哲学下定论了——大疆的每一件产品,其核心用一句话都能概括:用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解决创作过程中最现实的问题。

对大多数品牌来说,满足客户的明确的产品需求,做出创作者“需要”的产品,已经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了。但对大疆来说,仅仅满足“用户所需”还远远不够。大疆真正在做的,其实是在用户意识到自己“需要”之前,就用产品解决那些“已经存在但尚未察觉”的问题。

拿让大疆闻名于世的无人机来说,无论你是想记录生活、解锁拍摄新视角的初学者,还是追求极致的画面表达,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飞手,大疆从Mavic到Inspire的丰富产品,总有一款能满足最实际的拍摄需求,助你发挥无尽的创作能力,拍到你想要的画面。

同样的产品哲学也体现在稳定器、麦克风、运动相机甚至是户外电源上:导演让摄影师“端着无人机”拍摄?那我就把无人机的稳定平台单独拿出来,满足用户“只要稳定不要飞”的实际需求;用户想要带稳定器的小型摄影机?那我就把运动相机的传感器直接做到稳定器上,用Osmo Pocket这种跨界新品改变稳定器的市场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创作者对设备的需求发生“180度”的转变,大疆也会在第一时间跟进。以麦克风为例:过去大家普遍使用大型的专业麦克风收发设备,大疆敏锐地抓到了便携这样隐藏需求,拿出了DJI Mic、DJI Mic 2这样的产品。

而当视频创作开始朝着大众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后,创作者也需要一些更容易上手,在交互上亲民、性能上专业的产品,最好能像AirPods那样到手即用。尽管这样的需求听起来有些矛盾,但大疆仍拿出了DJI Mic Mini这样的产品:性能上,源自DJI Mic 2 的技术下放让DJI Mic Mini有着专业设备的收音、抗噪、传输效果;易用性上,大疆也让DJI Mic Mini做到了零门槛上手,用起来和耳机一样方便。

这种对行业需求的敏锐观察,与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才是大疆能实现创作者“梦想”的根基。

一处大疆、处处大疆

2012年12月,大疆推出了首款消费级无人机——Phantom 1(精灵1),大疆围绕拍摄而生的商业帝国也就此拉开序幕。十二年后,大疆产品矩阵以及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经形成了开放、协同的生态体系:

在大疆自己的小生态中,DJI Mic Mini能通过DJI OsmoAudio™的有机协同,为用户提供优质、完整、易用的拍摄解决方案;在影视工业的大生态中,大疆也通过开放融入,携手众多厂商共同为用户服务,降低设备使用门槛、提高创作效率,促进优秀作品的涌现。

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大疆也成功地增强了品牌认知度和用户粘性:无论用户最初接触的是大疆的无人机、稳定器还是无线麦克风,在大疆极低的上手门槛与完整的软硬件生态包围下,用户早晚会接触到大疆的其他创作工具,从而形成了对品牌的高度忠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一处大疆、处处大疆”的生态协同战略,也极大地推动了视频创作的普及,并让大疆成为视频创作领域不容忽视的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加入,大疆的产品和生态系统还将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全球影像技术与视频创作水平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可以肯定的是,DJI Mic Mini不会是大疆推进技术普及、提高行业创作水平的终点。通过降低创作门槛、优化用户体验,大疆还将助力更多人表达自己的故事。就像大疆高级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曾经说过的那样:

从最初单一的增稳设备,发展至如今天地一体、互联互通的移动拍摄系统,大疆不断助力着全球影像创作者拓展创意边界,实现创作自由。未来大疆还会不断创新,为电影行业带来更高效全面的工作流,推动影视工业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