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安宁市老年大学2024学年上学期已开课三个多月。教学楼内,舞蹈班、电钢琴班、书法班、二胡班等教室里学员坐得满满当当。“老有所学”让老人们学习热情高涨,与此同时,“90后”“00后”老师的年轻身影也活跃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他们有爱心、有想法,为老年教育注入了蓬勃的朝气和活力。
彩云伴着夕阳舞
近期,在安宁市第十二届“大家乐”群众舞蹈(广场舞)大赛中,市老年大学选送的舞蹈《雪域》获得一等奖。学员们齐声夸赞她们的舞蹈老师康璐,一致认为康老师应该得头功。
因为参加表演的是老年学员,设计的动作,既要好看,又要使她们的身体能够承受,往往一个动作,要反复地推敲。有时候,一个节目排演到一半,参加表演的学员因为有事跳不了了,只好进行人员调整,编好的舞蹈又要重新修改,对此康老师却毫无怨言。上台的学员,总希望自己是那个最炫目的所在,谁在中间,谁在两边,谁在前,谁在后,有些学员心中难免计较。康老师看在眼里,总是轻声细语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让舞蹈表演者顾全大局。在康老师的开导下,参加表演的学员在舞台上展示出了安宁市老年大学的风采,受到评委和观众的肯定。
今年是1992年生的康璐老师执教老年大学民族舞蹈班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她编排的节目年年获奖,《雪域》是第五次获奖了。
平时上课,康老师很重视学员的基本功训练,讲解每个动作要领,对每个节目都采取“先分解、后整合”六字方针,解决了学员们因为记性不好而导致动作连贯性缺失的问题,她采取了节目编排再后配以音乐节奏的教学方法,经实践:很适合老年学员的心理需求和他们的身体条件。老年学员因为各种原因,缺课现象比较频繁,学员的舞蹈水平参差不齐,也增加了授课难度。康老师有的是耐心,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员,她用通俗易懂的讲解,配以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一次次讲,一次次教,从不厌烦,直到对方弄懂会跳为止。而对那些有悟性有基础的学员,鼓励之余,不忘指出不足,帮助学员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康老师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受到学员们由衷的欢迎。
舞动自信没有代沟
“来,准备,三二一,开始!”周三上午8点15,上课时间还没到,40名学员就早早来到204舞蹈教室热身、练习,等待她们的舞蹈老师帮她们排舞。
2022年大学毕业后,杨芬老师开始在社区舞蹈班教一些小朋友跳舞,2024年8月,经安宁市文化馆推荐,开启了在老年大学的执教之路。与以往的教学经历相比,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大不相同,“老人,该怎么教呢?”面对爷爷奶奶辈的学员,最初的杨芬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起步。上了几堂课后,她渐渐摸清了“门道”:教老年学员跳舞,速度不能过快,动作需要反复强调;不必要一板一眼地教学,多点趣味性更好。而在一次次的教学中,老年学员也给了杨芬更多的感动。每逢要参加演出时,学员们的学习劲头比年轻人还足,上课时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课后学员们也抽出时间排练,直到动作准确无误,从不耽误上课进度。“小杨老师比我女儿小几岁,她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无论是教舞蹈还是形体都非常优秀,我们都非常喜欢她,每次我一进教室,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我也越来越开心!”民族舞蹈班的学员韩三荣对小杨老师赞不绝口。每当有人问起杨老师在老年大学当老师的原因时,她总是微笑着说“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都非常可爱”“她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琴音绕梁共奏乐章
周二上午, 501教室里,平均年龄60岁的叔叔阿姨们每人端坐一台电钢琴前,聚精会神的学习状态让人感动。讲台上正在授课的是一位年轻帅气的教师——杨阳。
2023年9月,27岁的杨阳来老年大学担任电钢琴教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以自己耐心的教学,真诚的笑容,以及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感染了那些都是他父母辈的学员们。电钢琴班班长薛建新说:“在课堂上,杨老师总是把乐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以,我们这个班没有一个同学上课迟到或早退的。”
每周四、五上午8点,电钢琴教师段懿珍都会准时出现在老年大学电钢琴课的课堂上。1996年出生的段懿珍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器乐专业,2022年9月到安宁市老年大学任教。她带的两个班级,学员都是55岁到70岁的学员。段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方法,保证学员在技术层面上能够获得进步;采用示范演奏、讲解乐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老年学员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电钢琴弹奏技巧。鼓励他们在弹奏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让音乐成为他们抒发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在学习电钢琴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在这些银发学子眼里,“小段老师”讲课细致耐心。段懿珍也说,老年学员们的需求很单纯也很高,就是想专业、系统地掌握一门自己喜爱的技能,不为考级,不为比赛,只为自己真心喜爱。“叔叔阿姨们真的很爱学、很努力!”
一撇一捺总关情
“他们既是我的学员,也是我的长辈,我们亦师亦友,两年多来也收获了许多情谊。”对1990年出生的李艳东老师而言,在市老年大学教老人们写书法是一段很难得的人生经历。
李艳东老师的书法课安排在每周三的上午,还没到上课时间,教室里就坐满了“学生”。一看见他,这些老年学员们就十分开心地同他打招呼。他直言,自己在家中与父母长辈的交流沟通比较少,更别说开玩笑了。但是在老年大学里,面对比自己年长很多的学员,李艳东却能和他们玩到一起,像朋友一样聊天。“跟他们在一起,我变成了一个倾听者,听他们讲自己的经历,跟他们讨教生活经验,学习养生知识……时间久了,我对我爸妈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和他们交流也更有耐心,家庭氛围也变好了。不必纠结于同龄人之间的比较,我感觉我自己在活泼爱笑的老年人中得到满满的治愈。”李艳东颇有感触。
爷孙共叙二胡情结
安宁市老年大学有这样一位“00”后的老师,每次她都会提前到205教室和学员们一起练习拉二胡,站在一群头发花白稀疏的老年学员面前,二胡教师唐欣琦黑发飘飘,青春靓丽。唐欣琦还在云南民族大学音乐学二胡专业读书,她7岁就开始跟随外公学习拉二胡,初高中时,是安宁中学民乐乐团团员, 乐团参加全国、省、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均荣获过一等奖,曾被被评为云南省中小学首批示范性乐团!大学上学期间,除上好专业课外,她每天还坚持练二胡两个小时。同时,她还兼任云南民族大学学生艺术团领队。
老来学习拉二胡,多数老人抱的是消遣娱乐的想法。可唐老师不这么看,几节课后,她发现老年人学习热情高,毅力强,只是记忆力差,唐老师采取了“回课”制度,学员定期一个个独立拉琴,由她听音准节奏、看指法弓法、评进步缺陷。
“别看我们小唐老师年轻,但是她教我们很认真,很负责任。”二胡班班长唐为元笑着说,有些二胡学员基础差,唐老师就会不厌其烦的手把手指导,上课前和放学后都会在教室陪着他们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唐老师也总是很有耐心回答。平时,她总会把大家不熟练的曲子录成短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让学员们跟着多练习。
“我愿意尽我所能,与爷爷奶奶们共奏夕阳欢歌”。唐老师坦言。
2024学年,安宁市老年大学聘用老师28名,其中“90后”“00后”教师就有10名。随着“90后”“00后”任课老师的加入,老年大学师资力量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他们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进入老年大学后还会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老年学员的学习获得感、体验感。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安宁市老年大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进老年大学,他们的朝气将给老年大学带来了更多活力,让“夕阳红”更青春。同时,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能够助力自身更好成长。
安宁市老年大学 王卫东 卢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