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县第三小学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有机融合,构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学为主、素养为基的“四为”课堂教学新样态;探寻教师成长新路径;优化质量提升新策略;打造学校课改新亮点”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四为”课堂实践探索。
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课程育人
挖掘张载“四为”思想内涵,深化“新时代·新德育”和“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积极开展“张载关学文化、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发掘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张载祠、李达故居等地域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打造德育品牌;深化“好家风·好家长”家庭教育绿荫计划,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
致力课程建设,拓宽课堂深度
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幸福课程”体系,课程分为“语言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创新、运动健康”等7个课程群,涵盖“智能科技、劳动教育、活力体育、美术手工”等47门课程,学校先后编写《童声雅韵》《劳动教育》等校本教材8本。
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内涵”。 深耕“第一课堂”,坚持以学定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深挖“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涉及人文、科技等领域的43门社团课程,形成了“固本+培优”“必修+选修”“兴趣+特长”的延时服务特色;深拓“第三课堂”,结合地域特点,紧扣校情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特色实践活动,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化艺体教育,提升课堂品味。学校深入实施“新美育”“新体育”“新劳育”等系列行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篮球,积极创建艺体特色校。围绕“13563”劳动教育模式,丰富“劳动教育+”育人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立足课堂阵地,推进课改实施
理顺课堂构架,改革管理模式。对标“四为”课堂实验要求,积极构建“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样态,营造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完善以主动性、生成性、生动性为主要特征的“眉县‘四为’课堂”理论体系,形成了“一提四步五化”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探索思维导学、情景教学等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堂内涵。一是统筹安排教学任务,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抓细常规管理;二是深化学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加强新课程、新教材研究;三是加强质量管理,推行领导班子包抓年级制,夯实质量责任。
强化作业管理,推进“作业革命”。学校始终坚持“统一+特色,短期+长期,书面+实践”的作业设计理念,立足课堂实际,关注学生差异,要求教师做到理念“转”过来,数量“减”下来,质量“提”上来,形式“活”起来,评价方式“多”起来,以作业管理小切口,推动“四为”课堂减负大改革。
围绕五育并举,实施综合评价。为深入推动“四为”课堂实验评价体系变革,学校始终践行“评价即育人”的工作理念,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以“幸福课程”建设为抓手,依托固本、励学、健体、尚美、培能五大课程实施,建立了“学生素养发展评价体系”“三小福娃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具有校本化的综合评价。整个评价主要以“尚德之星”“善学之星”“健体之星”“蕴美之星”“灵动之星”五大类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三小福娃”。
健全体系建设,落实课改保障
完善制度建设,促进课堂规范。学校高度重视“四为”课堂示范校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教务处、教研组、名师工作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长期有部署,定期有检查,结果有通报、整改有落实,质量有评估”的“五有”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探索教研创新,促进课堂增效。学校围绕“5+X”教研模式,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聚焦“四为”课堂实验中的“真问题”,强化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重视教师培养,提高课堂质量。为确保“四为”课堂实验深入开展,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以“青蓝工程”为引领,“教学活动”为载体,确立了“新手成长、新秀成熟、能手成名、名师成家”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开展“四阶专项培养计划”,通过“青蓝结对”助新手成长,通过“定向培养”助新秀成熟,通过“微格教研”促能手成名,通过“宣传推广”助名师成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课改思路清晰,按照抓点、捋线、拓面的工作步骤,以“四为”课堂实验为契机,培养好教师、催生好作业、深化好教研、带动好服务,形成了特色鲜明,全面开花的良好样态。
(通讯员 王军伟 张春苗)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