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月,我的同事们,松阳飞茑集的小伙伴一直在发愁。
「入住率85%,也不错了吧,还有什么可愁的?」
「村里好几个爷爷奶奶问我们,什么是舆情?什么是差评?为什么对他们的小卖部/餐厅有意见不当面说,却要发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
确实,古村陈家铺太热闹了。
「整个暑假,上山的路堵车都已经不是新闻了,下一步就该要单双号限行了吧。」
△ 陈家铺堵车路况
从一个凋敝的空心村,十几个人,到一个网红目的地,黄金周客流量日均近万。很多人都说,陈家铺成了。
来的人多了是好事,不可避免的,也会有坏消息。比如村里长辈不理解的差评、舆情和避雷。
毕竟,在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处出来的。
△「山果落」餐厅开业时,请全村人吃席
「村里新来的书店店长就住在老村长家隔壁,处得和家人一样,到饭点了,麻溜出现,自己盛饭,感觉老村长家又养了个女儿——以前在村里开甜品店的立夏,村长待她也和女儿似的。」
「多双筷子的事儿。山果落开的时候,你们不也喊我去吃席了嘛。」
△ 松阳·飞茑集 早餐新品
人红了会有的烦恼,如今,也开始轮到古村陈家铺了:
「村里停车不方便,山路上堵车有点荒谬,其它都挺好的。」
「环境不错,符合我对一个江南古村的所有幻想,就是民宿越来越多了,每次来总有在盖房子的。」
曾经是村里唯一的小饭馆,老鲍农家乐,都有大众点评了。也不知道谁帮老两口弄的,评分还挺高,有两百多条评论:
73岁老太太主厨,76岁大伯打下手,有点意思。
没有菜单,全靠手写,只收现金。
大爷是话唠,聊起天来老忘了干活;大妈害羞不肯拍照……
两百多条评论里,「只收现金」曾经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萌点,现在是一句吐槽,或避雷。
村里人依旧照着千百年来农耕时代习惯的熟人社会,用时间磨合感情;
短暂停留,观光、度假或是打卡的游客们,习惯性地用商业社会的条条框框去审视一切。
我也不知道,是该劝爷爷奶奶们下载一个点评app,还是该劝游客们自带现金?
陈家铺不是第一个变成网红的古村,我不清楚别的乡村是如何与流量磨合的,但我还是固执地希望,沉淀了800年时光的陈家铺,在流量洪潮中,坚如磐石。
摄影师王宁和大米
一年300天在山野
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保持童心,按下每一次快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