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27日电 当地时间11月24日凌晨,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达成了一揽子气候协议。近200个缔约方打破多年来多边谈判的僵局,最终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的国际碳市场机制实施细则达成了共识,解决了《巴黎协定》中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大会达成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
11月24日凌晨,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谈判代表们庆祝一项重要决议通过。(图源:新华社)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为这次大会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英国广播公司(BBC)在近日的报道中认为,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可能会让美国在未来退出COP进程,这为本就存在分歧的大会增加了不确定性。但中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报道援引了一位与会的主要国家的首席谈判代表的话说,“中国是唯一的亮点”,并可能在美国后退时“更进一步”。
此外,中国飞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正在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强大引擎。BBC新闻在报道中提到,全球每十块太阳能电池板中就有八块是中国制造的,全球约三分之二的风力涡轮机生产也来自中国。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同样指出,在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等关键绿色领域,中国产品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气候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国家。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就不可能实现绿色发展”。索尔海姆说。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日在第五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COP26大会前高级官员、英国谈判团队成员卡米拉·博恩认为,未来的大会谈判方向将取决于新能源经济,而不是会议政治。“谈判内容将关乎投资、关乎金钱、关乎人们的工作和新的技术,而不再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想法了。”
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大会闭幕式致辞中表示,今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30周年。30年来,《公约》下的气候治理进程面临挑战,但始终在向前发展。赵英民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团结协作是唯一可行之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开展互利合作。
赵英民重申,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和国际合作。
(编译:夏梦晨 编辑:耿婉茹 韩鹤)
来源:中国日报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