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讲《楞严经》见大本真。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

「译文」:佛说:“比如你现在在祇陀林,朝阳明耀,夕阳昏暗。假设在半夜,有月则明,无月则暗。这些明暗等现象,皆是因见觉性分析而现出。”

「解读」:这就是因色空而有见之后,开始分析见到的是明还是暗,从而着在了见闻觉知上。

这里说到的明暗,其实就是色尘,明则见种种色,暗则不见种种色。

通常太阳出来就是明,于是我们能见种种色相。晚上则是暗,于是就不能见色了。

但是晚上如果有月亮,则又是明了,那么又能见色了;如果没有月亮,那么又是暗了,于是又不能见色了。

这些明暗等等现象,都是因为见而分析出来的,认为我现在见到了明,我现在见到了暗。

如果你不分析,又怎么会知道这是明还是暗呢?所以就会发现明暗了不可得。

一旦有了能见和所见,也就是着相了,这个见不是真见,但我们可以从这个能见入手来分析,这里是见性的拐杖。

那这个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接着看经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见为复与明暗色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

「译文」:“那么,此见觉性与明相、暗相、太虚空是为同一体性,还是非同一体性?或者是同体是非同体,是非同体是非非同体?”

「解读」:因为你有见才会分析出是明还是暗,如果没有见当然就分不出明暗。

那么这个见是从明暗,或者虚空而来的吗?也就是从色空而来的吗?或者说这个见,是与明相、暗相、太虚空一体的吗?

见与这三个东西是一样呢?还是不一样呢?「为同一体,为非一体?」

或者说这个见,与这三个东西,是同体,还是非同呢?还是同体是非同体?是非同体是非非同体?

这里可能有点绕,其实这四种情况是说明万事万物的。

「或同非同」的中间省略了一个“或”字,其实是“或同或非同”,而“非同”就是“异”,所以就是“或同或异”。

「或异非异」的中间也省略了一个“或”字,其实是“或异或非异”,而“异”就是“非同”,所以就是“非同非异”。

所以这四个连起来,就是:同、异、或同或异、非同非异。

这里就是我们之前讲的“离四句,绝百非”,观一切法离四句不可得。四句者,谓:一异、俱不俱、有非有、常无常等。

因为一切世间法脱不了这四个相对的观念。又称为根本四句,是相对于百非中的枝末四句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