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不仅在电池里,也可能在药里……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锂,作为元素周期表的第三位元素,被誉为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它不光作为锂电池的核心元素广为人知,还可以变成治疗精神疾病的“灵丹妙药”——锂盐。说到锂盐,不得不提到它那段有趣的发明史了。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过去,人们对锂的喜爱程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它被视为“万能药”添加到水中,作为健康饮料出售,直到现在,小朋友们爱喝的七喜饮料,它的原始配方里仍然锂的影子。甚至还将锂盐作为食盐的替代品出售,但与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副作用和死亡报告,这场属于锂的狂欢也落下帷幕。
因为锂能帮助机体排出尿酸,所以最早被一位英国医生加罗德(Garrod)发现用于治疗痛风,但当时的有效治疗剂量是大于中毒剂量的,对锂盐的运用便告一段落。一个世纪后,科学家约翰-凯德(John Cade)认为躁狂症患者的 “精神兴奋 ”背后可能存在某种与尿酸有关的病症,在了解到加罗德(Garrod)在使用锂治疗痛风的成功经验后,凯德便开始用柠檬酸锂和碳酸锂治疗10 名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反应良好,在治疗多年后基本痊愈且恢复了社会功能。这一发现在当时精神医学未引起轰动,但却为后续锂盐用于治疗躁狂等精神疾病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故事的转折出现在1952年,丹麦的某精神病专家团队看到凯德的研究后,进一步开展实验证实了——锂盐对躁狂症有治疗意义。事情的转折出现在光度计问世的那天,但由于操作精细化,所以需要格外注意样品的制备和仪器的操作,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一过程,也是历经千难,也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学家们利用它快速而准确地测量药物的浓度和纯度等指标这一特点,测定了锂盐的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剂量的范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安全用药区间。又经过后续大量临床试验后,终于在1970 年美国FDA通过,将锂盐作为躁狂治疗的标志性药物。
此后,锂盐便以碳酸锂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众所周知,我们身体内糖原的合成、细胞周期、细胞的分化和凋亡都离不开——糖原合成酶激酶3(简称GSK-3)活跃,锂盐便通过抑制GSK-3起到保护神经和营养神经的作用,以此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增强神经再生,改善行为表现和认知功能。所以临床便将锂盐用于治疗急性脑损伤 (缺血等) 和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提高了许多老人的老年生活质量。此外,锂盐还可通过其独一无二的机制——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降低攻击和冲动行为而产生预防自杀效应,为很多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加了延长buff;锂盐与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疗效。
锂盐除了可以作为 GSK-3β 抑制剂治疗精神类疾病,还可以通过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及释放来减少放射性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复发几率及增加放射性治疗后甲状腺的保存率,因此也被运用于治疗甲亢,现有动物研究发现锂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感染、抗癌及免疫调节损伤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后续随着临床实验的进行,相信锂盐会被发现更多的通路和用途,人类也能更全面的使用此来之不易的“灵丹妙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