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陈赓暗杀叛徒后,因儿子一句话险遭危机,他儿子说了什么?
陈赓这位新中国的开国大将,是革命战线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传奇人物。他以黄埔一期“三杰”之一的身份起步,早早在南昌起义中担任营长,起点之高连许多元帅都望尘莫及。
然而在革命岁月中,他却因频繁的调动和特殊任务,不得不暂时告别前线,进入隐秘的“特科”工作,
在隐秘战线上,陈赓凭借敏锐的判断力与过人的胆识,多次在生死关头化险为夷。
然而在一次完成任务后,他的儿子一句无心之言,却让他险些暴露身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陈赓又是如何以机智化解危机的呢?
1929年的上海笼罩在迷雾般的夜色中,街巷里暗流涌动,隐藏着看不见的危机。那一年,中共党内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叛徒白鑫的背叛犹如一道利刃,刺穿了组织的心脏,导致包括彭湃在内的五位重要领导人相继被捕并壮烈牺牲。
整个共产党内部为此震怒、哀伤,情绪如波涛汹涌。而为了挽回损失、震慑敌人,一场针对白鑫的精密暗杀行动也悄然酝酿。
这次行动的核心人物,是曾经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南昌起义的勇将,后来又在中共特科隐秘战线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陈赓。
白鑫早年是黄埔军校四期的优秀毕业生,风头一时无两。在校期间他成绩名列前茅,被分入军官团,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更令人惊讶的是,白鑫一度比林彪这样的黄埔精英还要出色。他在北伐战争中加入叶挺独立团担任政治教导队指导员,显示出了极高的军事与政治才能。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白鑫毅然选择站在共产党一边,参与了南昌起义。
在枪林弹雨中,白鑫随起义军一路南下,辗转赣南、闽西,甚至在艰难险恶的广东陆丰地区与彭湃的起义军汇合,艰苦战斗了一年多。
然而长期的困顿与白色恐怖逐渐侵蚀了白鑫的信念。当生活的苦难与精神的压力交织时,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开始蔓延,最终背离了自己的初心。
1929年白鑫被调至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这一职务使他能够接触大量机密文件,也让他位居党内核心。
但是生活的窘迫与敌人的威逼利诱让白鑫动摇了,他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国民党上海党部情报处长范争波,试图用共产党核心机密换取荣华富贵。
起初双方互相试探,但白鑫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主动向范争波提出一个诱捕中共高级干部的计划。
8月24日白鑫以召开重要会议为名,将彭湃、颜昌颐、杨殷、邢士贞和张际春等五位中共重要领导人约至自己的住处。
对于这次会议,五人均未起疑,殊不知一场阴谋正悄然而至。
当天会议开始后不久,白鑫暗中向外界发出了信号。国民党军警迅速冲入房间,将五人全部抓捕。
被捕后,五人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未泄露一字一句的机密。尤其是彭湃,他在酷刑面前表现得无比坚韧。
8月28日,国民党决定将四人从上海市警察局押往龙华凇沪警备司令部进行处决。
周恩来得知消息后,命令中央特科立即部署营救行动。但由于时间紧迫,运送武器的人未能及时赶到,特科最终未能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彭湃等四位同志英勇就义,中共为此损失惨重。
事后特科通过地下情报网查明,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白鑫。叛徒的行径引发了全党的愤怒,周恩来下令:“必须铲除白鑫。”
白鑫出卖同志后,受到国民党方面的严密保护。蒋介石甚至希望通过他挖掘出更多的中共关系网。
不过特科并未放松对他的追踪,经过多方努力,地下党情报人员得知,白鑫藏身于霞飞路的范争波公馆,并计划于11月11日晚乘船离开上海,前往意大利避难。
为了确保行动成功,陈赓与顾顺章策划了一次精密的暗杀行动。特科红队成员提前埋伏在范争波公馆附近。
当晚白鑫正与保镖和家人准备登车离开,范争波与弟弟范争洛则在门口送行。红队成员迅速行动,枪声骤起。白鑫及多名随从当场毙命,范争波重伤。
任务完成后,红队成员迅速撤离现场,这次行动也极大地振奋了中共的士气。
尽管暗杀白鑫的行动圆满完成,但特科的隐秘战线依旧充满危机。
作为特科核心成员的陈赓,几乎每天都在与敌人的追捕赛跑。而一次意外,差点让他的身份暴露。
陈赓的儿子陈知非尚在幼年,对父亲的身份一无所知。
有一天,陈知非与小姨王璇梅外出游玩时,看到街上一位巡捕佩戴枪械。他天真地对巡捕说:“你的枪,没有我爸爸的好。”
一句无心之言让巡捕立刻警觉,随即叫来其他巡捕,要求带他们回家调查。
巡捕的突然造访让陈赓一家人陷入危险境地,然而陈赓迅速冷静下来。他假装热情地招待巡捕,并向妻子王根英示意。
王根英也很快反应过来,从家中拿出了一支木制玩具枪,递给巡捕检查,好在巡捕确认无误后并未深究。
事后陈赓意识到住所已经暴露,便迅速带家人搬离。这次危机虽然化解,但也再次凸显了隐秘战线的艰难。
暗杀白鑫的成功,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更是对共产党组织信念的捍卫。
在敌人环伺的环境中,陈赓和特科成员用生命和智慧守护着革命的火种。
他们的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但也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努力,才让革命得以继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