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贾平凹在与穆涛相谈时说:中国人在描绘大的东西时,喜欢用偶数的,尤其是四,比如四海为家,四面八方,四大皆空,四喜临门等等,代表着一个浑沌整体。

的确,四,除了大气,还能给人方正,和谐,稳固,团圞的喻意和感觉。《易·系辞上》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爱好中国文学的更是能如数家珍: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两两相对的四六时文,呼朋引类的初唐四杰,苏门四学士,永嘉四灵,词家四宗,元曲四大家,吴中四才子,湖畔四诗人......

温馨、敞亮的老北京四合院,做为一种建筑形式,体现出的是传统的“和合文化”。在唐山,有一个以读书淘书藏书爱书为乐的微信小群“四合院”。在这个不大的“庭院”中,我们称兄不道弟,彼此以“哥”相称:

朱雷,自由职业者,全民阅读推广人,南湖藏书楼创建者,河北省十大藏书家。

李明,自由职业者,嗜好书画、陶瓷,现在北京工作。

陈宝海,电力行业管理人员,精研岐黄之术,又雅好弈棋。

还有,就是在下。

说来也巧,我们四人居住之所,位置恰好在市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们汇“合”的中心与精神的原点,是“书”,是南湖藏书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湖藏书楼理书

出版家范用有言:爱书人习相近,癖相投,遂为书友。

其实,人为四,重在合。我们因书而结缘,因缘而情深,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兴味雅合、秉性契合。海哥的“注释”是“正典”:

《周易·乾卦》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以合天地之道,合人与自然之道,合人与人之道,合心与身之道为“心向往之”的主旨与求索,惺惺相惜,以读书为基础为栋梁,以兴趣为柱石为砖瓦,以心灵与挚爱为灰浆为砌合,筑成了一座院落,在“四合院”廊庑间点亮时光的感悟,肇始人文的探求。

一位作家说,这个时代最不缺人生的喧嚣与鼓噪,缺少的是默默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四合院”的每一个人,尽管禀赋各异,性情不同,读书也各有侧重,但都倾心沉寂湛然,无意喧争,读书虽是各循幽径,但同以“朴忠沉厚之量,简素质直之风”守候着内心一方化外之地。

谭嗣同《仁学》有言:“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惟朋友乎!”我们是相知有素的“素交”。素,是一切颜色的基础,所谓绘事后素;素,同时也是一切颜色的调和。在他人看来,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伴着那么多的好书,我们也自然有了甘若醴的情感,情怀的渊薮深处,便是书的甘之若饴与回味无穷。在朱哥的带领下,我们常赴京津淘书,每有所获,快然自得。袁枚说过“著作如水自为江海,考据如火必附柴薪”。我们以南湖藏书楼为知识的江海、暖心的柴薪,交流读书心得,月旦书人书事,品藻好书佳作,广泛吸收着典籍中的菁华,自由翱翔于文字构成的时空,迷恋于静默幽远的读书境界,从而把平常平淡平凡的细碎生活,踏响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之上,日益丰盈着澄明纯净的精神世界,修炼着己身,也许在某一时刻还会渐渐影响、温润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店访书

我们一同参加中国书店的拍卖会,一同畅游孔夫子杂书馆,一同参观春瑞书院,一同访求三联书店名编辑常君实流落书肆的佳椠,一同观赏唐弢《晦庵书话》手稿,一同拜访京城藏书大家如韩三洲、胡云丰等,一同登门求教《炎黄春秋》编委丁东及夫人邢小群……二〇二四年夏秋之交,《藏书报》与中华书局联袂举办“农历七月七,晒出珍藏中华版”晒书活动,在全国获奖的十七位微博网友读者中,“四合院”出手不凡,朱哥以民国版《注释现代小说选》《云雨霜雪》《居延海》;明哥以一九五六年版唐振常先生用书《资治通鉴》;海哥以一九七二年版大字本《柳文指要》夺得三席。我撰写的十数篇习作也多见诸报章。朱哥与海哥还登上本市图书书馆“唐图讲堂文苑撷英”系列讲座,与爱书者分享淘书之乐藏书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聆听徐春瑞讲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房赏书(案头之书为世界书局排印本《永乐大典)百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访藏书家韩三洲

本埠民间学者董国和、作家长正等几位老先生,对“四合院”更是倾注了满腔热忱,每有新作问世辄相持赠。擅长丹青与篆刻的张国梁是我们“院外”挚友,每有不识内容的篆文,多请他辨别。

我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际遇下,因为有四合院的慰藉与鼓励,未曾因冷寂而消沉,未曾因年长昏瞀而在读写的路途上放缓脚步。我常想,再厚重的书籍与再冗长的文字,再坚固的建筑与再持久的居留,在时空尖牙利齿的啃啮下,终归“多少楼台烟雨中”,逃不脱销蚀与倾圮,而构筑其中的知识和力量,友谊与情感,却会慢慢淳化渐次升华,“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合于无限,铺陈于永恒。

“空中四合院”的“实体大本营”是南湖藏书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专业组主任王子舟先生参观藏书楼后,盛赞“其藏品质量、空间设计令人震撼……没想到唐山不仅以发达的近代工业为世人所知,其人文底蕴也这么深厚”,且说“‘四合院’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有许多人通过微信留言鼓励:“读书写字,不为口体之奉,不是某种仪式,而是平淡生活中一种习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当精神世界充实而自足,就无畏平凡生活中的琐碎。”“无功利牵绊,无成败得失,无俗心杂念,徜徉于书海之中,摆脱平庸,求得真我。”我以为,这些都是给“四合院”添砖加瓦,“鸠工庀材以新厥构”,是世人对我们心灵的修葺与装潢。只是居大不易,有时自不免堕入略无宁晷的生活,相聚的时间很短,期待的日子却很长。

罗曼•罗兰说,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我们常常沿着或洒满阳光或映满月华的小径,走入有中有正、有间有序(序,亦指堂屋的东西房)的“四合院”,扺掌而谈,于人有益,于己有助,院里院外,皆是天地。我想,心中有书,世间便无有不可。

期盼越来越多的爱书者建成属于自己的“四合院”——“四合院”若连成片区社区,就会成为一座新城的“文化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2.

3.

4.

关注更多

冀图邮书

抖音官方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