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拥有全省总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三个示范区总面积达684.4平方公里;阳江,创建了全国单个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阳西青洲岛渔风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阳江,建成了大镬岛、双山岛和青洲岛三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全市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800多个,深水网箱个数和产量位居全省前列。
5月24日,广东省阳西县海洋发展局揭牌成立,标志着阳西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迈出关键性一步,对推进全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依托优良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上绿色能源、海水种业、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打造“蓝色能源+海上粮仓”新样板,描绘海洋经济新蓝图。据了解,阳西县海洋发展局成立后,将进一步整合海洋资源,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阳江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66.8公里,区位优势独特、海洋资源优越,是著名的“中国南海渔都”“广东鱼仓”,以建设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和定位,大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元化发展,拓展深远海立体海域开发利用,成功探索了“渔风融合”、“蓝色能源+海上粮仓”、“飞地+飞海”等模式,走出多条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特色路径,为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谋划推动多个海洋牧场重点项目
早前,阳江市高标准完善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规划编制阳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谋划推进海洋牧场项目“34715”工程,即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海洋牧场产业园、7个渔港综合建设项目、15个陆基配套产业园。近期,又谋划了海洋牧场项目21个,总投资203亿元。相关文件提出:争取3年内新增重力式深水网箱700个,总数量突破1500个,建设桁架类大型智能养殖装备6台。
一直以来,阳江重视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把“核、风、光、储、蓄”多种生态建成拳头、特色产业,现已成为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基地。结合雄厚的产业基础,阳江推动“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创建了青洲、南鹏岛两个渔风融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将现代化海洋牧场和风电竞配一同谋划,积极引导和调动大型央企力量,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到海洋牧场建设事业当中。据悉,中广核公司启动了“海上风电综合利用平台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探索在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结构上安装网箱养殖;三峡新能源公司正构建“深远海养殖+风电场”的大型桁架升降式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高效养殖模式;华电福新公司在青洲三海上风电场建设1座抗台型桁架式可升降养殖平台。
今年2月18日,阳江市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阳江市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及海洋牧场技术工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阳江市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活动中,市政府和中交集团代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阳江市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及海洋牧场技术工程服务合作,一是推进海上防护基础设施运维体系、加工冷链体系、苗药料体系、运输体系、市场销售体系、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及陆基支持体系等全产业链建设;二是推进渔风融合、渔旅融合、渔工融合等多产业全面融合。
前些年,阳江市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获批建设,园区总面积231.05万亩,范围共涵盖四区一县16个镇(街道)及所属海域,获批海域使用权面积达820.467公顷。作为产业园的牵头实施单位,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深耕深远海养殖领域,建有离岸型养殖基地——大镬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在良种繁育、健康养殖、渔业基础设施、冷链技术、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与多个单位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致力于推动产业园建成完备的现代深海网箱养殖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与生产体系。在多个参与实施主体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产业园成功构建了种苗、养殖、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完整的深蓝渔业产业链。
现阶段,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阳江创新采用“国企牵头,多方参与,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已成立2个市级发展平台,联合多家民企、协会全力推进、保障相关项目建设。自西向东,阳江逐渐组建并串联成海洋牧场“四大圈层”格局,分别是特色海洋种业先行圈(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示范基地)、冷链物流加工联动产业圈、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核心圈、阳珠澳合作产业圈。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按下“加速键”,阳江市正在同步推进海洋牧场产品精深加工。其中,阳东(金湾)科创孵化基地投入运营近一年,积极创新“飞地+飞海”模式,打通海洋牧场全链条产业。作为该基地的运营方,阳江市阳东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阳东海洋牧场项目,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延伸布局产业链。如今,企业在珠海金湾研发办公,在阳江阳东生产销售,成功创建“飞地”及“反向飞地”合作模式,以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式培育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海洋牧场全链条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及保健制品、海洋生物胶原蛋白、鱼油等高附加值产业,形成陆海联动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阳珠澳合作示范区。
探索“海洋牧场+”多产融合发展
“阳江跨步迈入‘实质性融湾入圈发展’历史新阶段,加快推动现代工业与现代农业齐头并进,构建极具阳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提到,阳江“融湾入圈”,探索“海洋牧场+海洋休闲旅游+海上风电”模式。一方面阳江将推进海上风电资源集中开发利用,打造“海上风电+储能”市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探索“海洋牧场+海洋休闲旅游+海上风电”等发展模式,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把海洋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完善县域发展规划布局,做好“土特产”文章,统筹推进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深蓝种业”工程,加快世界级渔港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
6月22日,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与网箱融合一体化装备“明渔一号”第二季养殖示范投苗。本次投苗量约10万尾,是去年首次投苗量的近十倍,试验的鱼种有金鲳鱼、金头雕、黑雕、红鳍笛鲷等五个品种,预计产量达8万~10万斤。相较以往,第二季养殖试验在养殖体量、试验鱼种、试验周期均有增长,翻开了规模化养殖示范的新篇章。
据介绍,“明渔一号”位于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内,配备了智能化渔业养殖系统,实现远程智能投喂、智能监控监测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深远海养殖在用电、运维、抗风浪、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难题。选址离岸约70公里,水深约48米,装备的核心是风渔深度融合,独特的设计可大幅降低项目建设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益。下一步将持续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海洋综合能源立体化开发模式,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能源、海洋经济的创新融合发展,助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在海产品加工、物流运输、品牌营销等环节加大投入,加快探索从海洋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强化海洋牧场食品消费端建设,使“明阳渔业”品牌“游”进千家万户,让更多消费者共享深远海养殖的丰硕成果。
夯实“蓝色芯片”海水种业基础
每年,大批海水苗种源源不断从阳江输往全国各大水产养殖主产区。2023年,阳江市从事包括鱼、虾、贝在内的海水种苗孵化生产农户达1000多户,孵化场(点)500多个,已成功创建5家省级良种场和1家市级海水种苗产业园。全市年产蚝苗45亿粒、虾苗50亿尾、海水鱼苗15亿尾(年产值逾9亿元),产量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当前,海水种苗产业已初步打通育种、繁育、推广等环节,迈进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发展阶段。
在阳西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海水种苗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育苗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壮大实力。全县乃至全市鱼苗生产技术和能力再上新台阶,尤其是海水养殖中的经济品种和珍稀品种,不断取得新突破。
说到阳西,不得不提及沙扒镇,它除了是滨海旅游的好去处,还孕育着一个海水种苗繁育产业集群。在沙扒镇月亮湾,阳西海水种苗龙头企业之一——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设立了海水鱼亲鱼车间,年产鱼苗超亿尾;在沙扒镇渡头村,依靠“企业+农户”发展模式,该村鱼苗繁育面积超过2万亩,主要种类包含斑类、鲷科类、金鲳鱼等,年产值3亿多元,并带动了周边数千人就业,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沙扒镇渡头村逐渐建立了以海水鱼苗繁育为特色的产业链。其中,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建立起了覆盖全县的“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生产链,辐射带动周边约1000户农户加入海水种苗生产。合作社还研发构建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有效分离并去除养殖池中的残饵和粪便,还能处理养殖产生的尾水,实现精确调节鱼苗成熟周期。
阳西盛产金鲳鱼、黄鳍鲷、珍珠龙趸等20多种优质鱼苗,目前已成功申报海水种苗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儒洞、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一带,以海水种苗为主的农业合作社也逐渐形成规模,海水苗种繁育已经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阳西县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阳西县是阳江市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阵地,地处南海之滨,全县海域面积56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4公里,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总面积497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便坐落于此。据统计,阳西县拥有海水苗养殖场186个、占地约3.6万亩,商品苗年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随着县区内传统网箱养殖区渔排数量的逐步减少,深远海网箱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规模化深水网箱养殖基地3个,深水网箱600多口,稳居全省前列。其中,沙扒镇已建成省级海洋网箱基地2个,是名副其实的“海水养殖重镇”。
目前,阳西县已形成“海洋牧场+”八大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建设全国最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全国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为抓手,阳西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新样板,写好海洋牧场建设“大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经济。一是统筹做好海洋牧场规划、岸线修复、海上安全监管等工作,完善码头建设、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整合资源,借助科研院所等力量,提升海洋牧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三是做大做强深海网箱养殖、海水种业等相关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0月,广东阳西县“海洋牧场”迎来丰收,在沙扒青洲岛的深海网箱养殖区域,养殖工人正忙着起捕今年的渔获。引入现代化的打捞方式,能显著提高作业效率,一网操作可以打捞1500斤的鱼,三个小时完成3万多斤的打捞量。阳江市宝多利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丰收大队”的成员之一,该公司有16个网箱,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左右。
为助力打造“粤海粮仓”阳江样板,阳西县将以种业为特色,以养殖业为主导,以配套产业为基础,加快形成现代化海洋牧场总体布局。同时,加快推进海水鱼苗种业基地建设,建设现代渔港,完善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着力构建从海洋、陆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做大做强海水种业、深海网箱养殖等相关产业,助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易珊 综合整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