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天安数码城第九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上,听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关于《为什么必须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演讲,把全文整理一下,供粉丝们参考。在速记的基础上我做了一些微调,标题为我所拟,本文未经吴教授本人审阅,有可能会存在理解错误之处,此乃我理解整理之故,非教授之故。若有歧义或不当之处,请方家指出。
做一些演讲核心要点指引:
1)谈川普关税壁垒的冲击,基本理论是关税无法推动繁荣,但重要的是我们做对自己的事。
2)谈中国经济根本问题(这可理解为长远问题),在于:法治与市场经济。这是企业、家庭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人民财产权要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吴教授在此指出:近年来很多人的财产权没有得到好的保护);二是外部,要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3)谈中国经济当前形势(这可理解为当下问题),提出两个结构观测指标:一是财政部数据,税收下滑(-5.3%),非税收入大升(13.5%),反映“不合理的罚没收入”在抬头,尤其提到了“远洋捕捞”的危害。提出:维护企业家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二是金融数据,M2和M1的剪刀差扩大问题,反映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意愿在收缩。
4)解释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就业下滑、收入没有增加,二是存量资产在贬值(这部分又包含两个不分,一个部分是房产贬值,房产占据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的60-70%);另一个部分是股市贬值,这部分因为之前股指下跌一直在缩水。这两个原因其实说的是:财富,而不仅仅是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来源。第三是社会保障不足,尤其是医保,导致居民需要储蓄更多以防不测。
5)给出解决方案:增加收入是长期事件,短期难以奏效;房地产目的是“止跌回稳”,需要稳住以防消费继续下滑,但不是回到过去;真正做的是:股市要“止跌回升”,增加社会保障,这两件事。提出建议:医保要增加,义务教育“9改12”。
6)怎么看股市“止跌回升”?对股市后续有信心。提出一个重大变化:央行的角色。9.24政策央行首次创设两大资本市场工具,显示央行与股市连接起来,“我们的央行由传统的央行走向现代央行,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资本市场抬头,将可有效推动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
演讲正文: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
现在大家非常关心三件事:1、川普上任之后,他所实行的政策,特别是他的关税壁垒会给世界和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2、非常关心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可以止跌期。3、中国资本市场有没有持续的发展?
……我要讲这三个问题,首先我要讲真话……
一、川普总统的政策在他竞选的时候大家都很清楚,有人把它总结99条。于中国而言,很重要的是他的经济政策,其他政策当然也会渐渐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他的核心政策大家都看到了,他想振兴美国,想把美国的制造业要弄得像中国一样强大。所以他对内是减所得税,从20%减到15%。对外是几乎给所有世界的国家都要加征关税,他甚至要对北美洲这三个国家本来有个关税总协定,也得加征税。对中国扬言加征到60%,大家都很清晰。从理论逻辑上说,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如果通过关税壁垒可以实现的话,我想很多还对外部世界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国家,它早就发展起来了。关税壁垒肯定和我们现在经济学所说的基于国际分工和它的自然禀赋的差异以及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贸易,这个逻辑肯定是背道而驰的。
实际上中国的实践表明,推动改革开放,推动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便利化,以及基于国际分工实现比较优势的机制,肯定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机制。中国40多年来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现在建设成一个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国家。从一个人均GDP不到200美元的国家,到现在超过12000美元的国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我们着力扩大开放,尤其是2001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增长。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得到,关税壁垒是不太可能让一个国家繁荣发展起来。
当然,他降低所得税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外国人到美国去完善美国的产业链条,使得它的制造业非常强大,我认为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你现在有些制造业,我也不知道它在美国能不能招到相应的符合要求的工人,我认为都是一个问题。有时候还是要顺应历史的趋势。我说的意思,这是一厢情愿,能不能达到,从我个人的理论和经济学常识来看,我还是有所怀疑的。尽管如此,如果他真要把关税提到60%,这60%是一次还是多次,现在还不知道,因为他还没有执政。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应对?我甚至也不完全认为我们一定要像他的第一个任期那样,你提增了关税,我也要加赠关税。或许在某些方面可以,但总体的应对看来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中美贸易的规模今年可能会达到7000亿美元,顺差应该在3500亿美元左右,大概是这样的概念,顺差很大。也就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大概在1700亿-1800亿美元之间的规模,会有接近3400-3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因为关税提高以后,肯定会对中国经济短期内带来负面的影响。
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方法措施在哪里?我认为还是在我们自己,我们的事情还是取决于我们走什么样的正确道路,同时如何在区域采取相适应的政策应对,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经济2023年数据早就出来了,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是33.14%,也就是说我们GDP规模126万亿人民币,33.14%意味着2023年是41.75万亿的国际贸易规模。美国2023年GDP是27.36万亿美元,今年能增长2.5%左右。它对外贸易规模是6.88万亿美元,它的经济对外依存度是25.14%。
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经济体,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如何去推动经济的止跌回升,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政策去扩大消费,这应该是个基本的策略。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政策,让我们的投资者、消费者、企业家、民营资本、外国资本都要有安全感,要留下来。人们的信心和安全感来自于完善的法治,来自于适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这个制度一定要是稳定的,不能做大幅度的调整摇摆。当前中国经济应该说最重要的还是信心不足、对未来的预期还是非常弱,这个源头来自于完善的法治和稳定的制度。
应对这样的外部巨大不确定性,我们自己如果有很强的定力,能让14亿中国人,能让成千上百万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当然也包括外资,能够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就开始有信心,信心的前提是安全。资本流向的地方都是安全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营造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给人们安全感的法治保障,这太重要了。
安全感第一个当然是人们财产权合理的保护、有效的保护,非常重要。这个话大家都说,但在实践中我经常会看到,很多人的财产权应该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做得不大不小的时候,和地方政府总是有密切的关系,你做得不大不小,不可能没有关系。在过去的时候它可能的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有些交集,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因为贪腐的原因进去了,谈话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现在咱们都知道的远洋捕捞,特别是广东地区,广东省有钱,民营企业特别发达……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维护企业家的信心特别重要。我这里无意为违法行为辩护,所有的违法贪腐都应该严惩不贷。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如何看待民营企业,如何落实公民财产的安全,我认为很重要,这个信心真的很重要。把它稳定下来,经济的止跌回稳就有了基础。我们要就业,民营企业是占就业的90%,如果他们的环境受到了破坏,就业也受到了破坏。我在学校工作,我知道我们现在的就业还是比较严峻。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应该是中国最好的大学,特别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的人才过去是完全供不应求,需要的人太多。现在当然它就业还是最好的,但是跟以前相比较,开始有点差了。以前一个毕业生有三四个Offer,现在有一个就很好了,反映出就业真的不是很好。就业不好,消费就很难扩展。
(安全感的第二个)很重要的是有个和谐的国际环境,我们要让我们的贸易伙伴多多的,我们的国际关系好好的,这很重要,不要搞得那么紧张。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我们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经济制度,靠14亿中国人的努力,但同时一个和谐的外国环境也特别重要。过去40年来的经验已经说明了这一条,我们抓住了多少的重大事件,我们过去历史上很好处理了敏感事件,我们非常理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大局,中国发展是最大的战略。我认为我们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战略,包括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是围绕中国发展的大局。因为我们未来是一定要成为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这个大局很重要,所以如何改善与美国、欧洲,包括日本、亚洲发达国家的关系,我认为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服务于中国的发展大局,也是要拓展外部需求的需要。我们对外依存度是33.14,我们可能会在中美贸易中有一点点影响。但是我们如果努力拓展和欧洲、欧洲一些国家的关系,或者他们的规模,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虽然中国的内部需求仍然是要拓展,但这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外部需求仍然是很重要的。
完善的法治、稳定的制度,以及让人们有安全感,有信心,慢慢的就业就会起来,就业起来以后,收入就会增加,收入增加内部需求也会扩张。我们现在的产能太大,我们把落后高耗能的产能要去掉,但去产能是一个方面,同时扩大内外部需求要更重要。这一切事情我们围绕着川普总统上任以来有焦虑,我一点都不焦虑,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知道我们的问题所在,这是第一个问题,主要简略的说一下。
二、如何让中国经济能够止跌企稳、止跌回升,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经济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是在下行的,各位都知道,国家统计局都发布了这些数据,前三季度虽然4.8%的增长,但按季度来说它在逐季下降。一季度5.3%,二季度4.8%,三季度4.7%,最后平均下来是4.8%的增长。当然我们9月份的政策能不能让四季度的经济能够回升?有待于观察。有时候我也在想,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不要太苛求某一个整数的发展,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如果增长了4.8%,我认为也还算过得去。美国2.5%就很快乐,觉得经济很旺盛。我们适应了过去40多年来7%、8%以上的高速增长,对中速增长有点不太适应,我们要慢慢适应,因为我们的经济规模太大了。4.8%如果是高质量的增长,我认为也不差,我们不要用太大的政策调整试图让四季度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如果全年实现5%,四季度要5.4%的速度,有点不容易,我认为很难。我们的政策实施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要让市场发挥作用,要爱护市场机制。而不是扭曲了市场机制,(政府)直接下场,直接来干,不行。任何的政策都应该通过市场来发挥作用,而不是直接下场,因为维护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顺势而为,不要太强求。我们内心还是要对市场保持高度的尊重,不要太认为主观意志可以彻底影响市场规律,我不这么认为,所以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我们实施政策的重要着眼点。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让它止住、企稳很重要,如果真的到4.8%也不算差,2025年能保持4.8%就不容易了。现在有很多中介机构,包括国际的、国内的研究机构在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我刚刚从香港来,在香港参加了两个重要的论坛,我听了那些国际机构对中国2025年的预测,他们预测好像2025年要低于4.8%,比较乐观的是4.5%,相对不太乐观的是4.0。当然或许我们未来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如何去让人们有信心,如何让他们有积极性、创造性,如果有重大的举措,或许会比这个数字好一点,这是从宏观数据来看,我认为4.8%是不错的。我想说这个意思。
当然从结构数据来看,可能就会比较不乐观。我们经常会出现宏观数据和结构数据以及微观体感有很大的差异。在座的各位都感受得到经济非常不好,可能觉得少数领域经济还算不错,但不好的领域比不错的领域可能要多很多。这里有个宏观数据、结构数据和微观体感的重大差异。
结构数据我们主要看两组,一组是财政部的数据,相对来说要真实得多。财政收入是真金白银收来的,非税收入都要进账才能记录,也有把明年或者下个季度提前收的,也存在,但至少它进库了。1-9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下降了2.3%,其中税收收入是下降了5.3%,非税收入是增长了13.5%。从财政收入结构来看,我就不乐观,因为经济增长4.8%,税收收入下降了5.3%。GDP的增长当然是税基的一个重要的结果,你都增长了4.8%,税收收入下降了5.3%,不知道怎么去平衡这两个数据。
当然他们也说,一般规模以上的企业利润前三季度下降得非常快,特别是10月份,加起来很快。所以这也可以解释出来,收入下降了5.3%。
让人有点忧虑的是非税收入,大家知道它有很多部分组成,也包括政府资金、房地产收入、事业单位的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罚没收入等等。
更重要的是罚没收入,前面那些你很难说它会比整个经济状况好,我不相信事业单位收入很高。罚没收入就增长很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违法罚没,特别是贪官的罚没,我们看到法院的判决书都会罚多少钱多少钱,上缴国库。当然,贪官贪了多少钱都应该缴到国库去,这是反腐非常重要的制度,这非常好,没有问题。但可能还有一部分是罚没收入,对社会性收入,企业特别民企可能会有不少。大家都知道,远洋捕捞是大家都看得清楚的行为,还有一些也是通过罚款来解决问题,这部分我不希望增长得这么快。维护企业家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让他们感觉到有安全感。比如谈话谈话,谈了两三次,他就跑了,害怕。所以我刚才一开始就说让人们安心安全非常重要,完善的法治,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体系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信心和预期的来源。
这是从财政收入看不太好、不乐观。我们前三季度的赤字38000亿,我们收入只有16万多亿,我们支出是20万亿多一点。其中前三季度的赤字是3.8万亿,如果把第四季度加上来,超过4万亿的赤字肯定存在。过去我们有个说法,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这称之为红线。现在如果是3.8%,我们还在3%的范围。再加上(今年)如果经济还增长一点,也还在这个范围内。但从目前来看,已经开始超越了3%,有这个可能性。当然也有专家说,我们不要恪守3%的界线,我们也可以到4%。当然发行国债也是一个国家优化杠杆、利用杠杆发展经济一个重要的措施,但我们还是要慎行。从我们财政数字看,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和问题。
另一组是,从金融数据来看,看得也很清楚,金融数据准确性更高,它几乎没有什么虚假的东西。比如你的M2,货币的供应总量、流通总量到10月底是3091000亿,到今天达到310万亿。我们今年GDP就算5%的增长,就加6万亿,也就是1286000亿,不会超过130万亿。拿310万亿除一下,我们这样叫经济的金融化比例,大约在2.8(注:应该是2.4左右),美国这个比例是0.8。过去它也实行量化宽松,后来它进行收缩,美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扩张也有缩表,我们永远只有扩标,没有缩表,这让我非常担忧。货币规模这么大,未来怎么办,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310万亿是M2,其中M1的规模更小,大概只有63万亿,而且M2增长了7.3%,M1是下降了6.3%,什么意思?告诉各位,这个数据表明,社会包括企业、居民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在下降。因为M1是流动性很强的货币,随时要进入消费和投资的,关键呈现出明显的剪刀差,M2增长得很快,M1没有增长,在下降,更多的进入到M2,定期(存款)的状态,这就反映出社会居民部门和投资者的消费扩散的意愿在下降。投资能力也在下降,从居民部门也看得清楚得很,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和活期,以及首次现金比例也能说明这一条。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接近150万亿,其中活期以下的部分也是在减少,这就反映出居民部门的消费意愿下降。当然一方面对未来的担忧忧虑,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解释我们的消费为什么采取各种政策都难以扩展的重要原因,它就是收缩,所以经济碰到很大的压力。我们想了很多办法,310万亿的M2,能够有效让它变得更加投资和消费,居民部门150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能够更多的进入消费。
我们要分析为什么货币总量在扩张,但进入到消费领域在减少。实际上这个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通缩,货币本身规模在扩大,但是它真正进入到经济运行的环节,包括消费投资生产是在下降。所以有这个现象。
这种现象我们要分析背后的原因,原因大概是三个。只有把原因分析清楚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前提是要承认中国经济开始存在很大的困难,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如果你连这个问题都不承认,你肯定不会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不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就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所以9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有一句话非常重要,要正视困难、正视问题,表示我们的确有问题有困难,才能理解我们9月24日以来国务院各部门为什么这么密集的出台政策,表示中国经济的确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让它慢慢恢复信心。所以我们要分析它背后的原因。原因三个:
1、从直接效果来说是收入没有增加,别看我们GDP增加了,但收入是没增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增长了百分之二点几,但到各行各业去问,他们好像没有哪个行业说,它的收入2023年比2022年多,2024比2023年多,很少,我反正没听到,听到最多的是减薪。所以收入增长有时候我不了解统计局怎么统计,各行各业都在减薪,一些地方在减薪,特别是南方,深圳、东莞、珠海相对发达的地区你去问一问,公务员收入减了,减了多少。金融部门也是在减薪,很多企业部门利润都在下降,就业都有困难,要提高薪水是很难的,要减薪来稳定就业。我们有个模型叫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是经济学的术语,意思是说收入不增长,消费不会扩张。收入增长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才能扩张。我们现在看消费,我们的收入非常艰难,没有有效的增长。这是一块。
2、过去一个相当长时期居民部门的存量资产在收缩,居民部门存量资产有两部分,一是房地产,在全国宏观数据看,居民部门的60%的资产在房地产上,在房地产价格很高时占到70%,最近都在下降,所以它下降到60%。如果你房地产价格还有下行的趋势,特别有按揭贷款、有月供的,他一方面收入没提高,一方面房地产价格又在下降,他会很恐惧,所以他一定不会还去扩张消费,他只能保持基本的生活。这是占60%的居民部门的存量资产在下降、在缩水、在减值。第二部分是金融资产,扣除一些非典型的资产,我们叫另类资产以外,比如有个古董、书画,那不算,你扣除一点点。大概金融资产占40%,占百分之三十几。这其中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叫货币型金融资产,你的各项存款,刚才说了居民部门150万亿(储蓄),当然它没有减值,因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很好,你说我把钱存了取不出来(没有),反正最重要的商业银行肯定没有问题,其他的股份制银行也没有问题,所以这是安全的,没有太多的减值。第二部分是很重要,是证券化的金融资产,这部分是最窄的口径,居民部门大概70万亿,整个全社会证券化资产230万,可能(大部分)是机构持有的。(证券化金融资产)有个特点是它的流动性很强,这部分在过去一直是在下行的,上证指数从3500点、3400点、3000点,一直到2600点,不断下行,这块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大。这是第二个原因。因为这两块都在减值缩水,当然影响居民部门的消费。
3、社会保障,是扩展消费的重要支撑体系。社会保障总体上看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保障我认为还不太完善,现在中国人最怕的是得病,得病比什么都恐惧,得病是最麻烦的,一得了病就返贫了。我们如何优化我们的支出结构,让居民部门能够把这部分忧虑去掉。很多人有钱不花,上有父母下有小孩,很大一部分储蓄是防范未来的不测。一定要把未来的担忧去除,其中医疗保障是最重要,对于富人没有问题,对占90%以上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这三个很重要,针对这三个我们想办法,提高收入、扩大就业这是慢慢来的事,现在你说我在这个时候还提高收入,企业都活不下去了,所以挺麻烦。
剩下的两个,因为后面两个也是影响消费的,这就是存量资产的回稳和止跌回升。从9月24日以后,国务院各部门,特别央行、证监会,监管总局和财政部这几个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让存量资产要止跌回稳或者止跌回升。财政部的政策我今天不展开,10万亿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很重要,不是置换,它要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欠工资欠社保资金的三角债,通过新增的6万亿和过去的4万亿再盘活,不能再欠民营企业的钱不给。地方政府欠了不少民营企业的钱,它没有否认,这个10万亿的化债重点在这里。当然还有欠薪,欠社保,补上,那就好办了。但我们不展开,这也是市经济发展很重要的环节。
金融三部门采取了降准降息的措施去稳定房地产。首先是降低首付,再大幅降低买房的利率。大家看到,这相当于直接增加买房者收入1500亿。当然这块从目前看,应该政策差不多了,政策也在慢慢见效。这个政策本身不是要让房地产回到以前的年代,回不去,也没有必要回去。我仍然还在看到很多人还在说,房地产未来还要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我是不太同意,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一定是科创型企业。你说还变成一个支柱化产业,你想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发达国家怎么可能?但是要让它稳住,止跌回稳是它的目标,要回到过去疯狂的年代回去不了,过去房地产疯狂的年代我认为对中国经济秩序的破坏非常大。但我们要让大家有预期,就到这里为止,不会再有多大的下跌。这块存量资产对消费的扩张力边际作用非常弱,它停了以后,很多人不回说我房子不下跌了我就去消费,没有,但它能够不收缩消费,让它扩散消费挺难的。
剩下最后两个了,第二个是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让资本市场稳定下来,同时要不断的发展,就成了重要的政策。央行有三项政策,大家都看到了,降息降准,这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是它第三项叫创设了基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是央行历史上第一次创设这种工具。央行的工具很多,都是基于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科创型企业,是基于实体经济的要求创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在这之前没有一个是基于资本市场。它现在创设了这样的工具,我们叫互换便利+基于回购和增值的再贷款,这两项政策要高度重视。
这些政策一出来以后,加上中国证监会在着力推行制度改革,包括金融监管工具在扩展金融资金的渠道和流量,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让资本市场止跌回升,它和房地产不一样,房地产要止跌回稳,这叫止跌回升。从目前来看,9月24日以后,到今天为止,市场虽然有些波折,但总体的趋势没有改变。接下来以后你会发现,消费有些扩张,看得非常清楚,这部分资产的升值,因为流动性很强,它对消费的扩张有作用,房地产对稳定消费有作用。
我最近看了一些证券业界的人士对这个东西进行批评,我也不知道他批评的理由在哪里,他恨不得政府直接发钱。有很多人老说政府要发钱、发消费券,这样消费来得快。这有多么短视,多么不尊重中国的国情和现实。中央政府财政赤字38000亿,难道我们靠发长期国债去刺激消费吗?去发钱吗?我不认为这个政策是有效的。对于一些富人来说给他1万块钱一点作用没有,对穷人很重要,但穷人或者贫困户低收入阶层不能通过这个方式,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变去让他们能够消费。但这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这是个社会公平政策,不要把社会公平政策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混淆了。我是反对14亿中国人每人发1000块,发不得,谁付这个钱?我不认为这是有效,我认为政策要通过市场机制来激发消费的扩张,而不是政府直接下场,给你钱,你就消费吧,消费完了,也就是两三个月,完了就完了,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制度。
最后一个是社会保障,特别医疗保险要完善起来,我们要优化支出结构,我们财政收入挺大的,全年收入下来应该是22万亿左右,这已经很大了。我们要在支出结构方面有优化,很重要的优化我认为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医疗保障一定要把它完善起来,有些支出不要支出了,优化它。二是教育支出,这是要改善的,中国已经快变成发达国家了,我们不能够再是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可以变成十二年义务教育,都应该是国家来免费教育。所以这两个部门要加大,这是长久的生命力,有些支出真的可以缩的。
我们还是把自己面临的困难问题要放在首位。如果把这个解决完了以后,你会发现经济会慢慢回升的,这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办法,大概是这个思路,很重要是尊重市场规律,完善法治,让制度发挥作用,制度的作用远远比政策的作用重大,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是靠制度,不是靠政策大幅度的调整。一个著名学者讲过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三个因素很重要,一个是没有战争,有战争什么都别谈,我们国家做到了,很好;第二是让人们有安全保障的法治体系,法治要完善;第三是低税赋的成本,不能税收太高(注:此为亚当斯密的观点)。只有这三条,社会会慢慢繁荣发展起来,我是同意这一点,在我们国家还要加一点,要形成一个有激励功能的制度,制度的核心是激励,而不是约束。我们这个理解是有问题,你别看汽车系统有刹车,看似刹车是约束,实际上刹车是激励,如果汽车没有刹车系统,每个人开车都提心吊胆,开每小时10公里都提心吊胆,因为没有刹车系统,有刹车系统开100公里都安全,刹车系统激励你开得又快有安全,不要以为刹车系统是让车快,是让开车开得越来越快,刹车系统也是激励。我们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完善,不要把个人主义追求当做自私自利,他们两者毫无关系,这是每个人正当的追求。把这些东西理顺以后,我认为中国经济慢慢就好了。
还有一个着力推动我们的开放,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过去40年已经证明的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道路,或者市场经济,这是挺好的,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看法解决问题的总的原则和思路。
三、中国资本市场怎么样,如何看待它?
我可以简单说,这次政策是前所未有的,9月24日金融三部门的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推动作用不是昙花一现,更不是制造泡沫。我看很多人很着急,觉得这个环境不好。我认为中国资产市场的生态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资本市场和过去完全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央行介入。过去的央行是远远眺望,我们也写过文章,央行应该关注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化、关注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但只能是远远眺望,因为它没有工具。现在我们创设了基于资本市场的工具,这个工具一创设,意味着把央行和资本市场连在一起了,通过一个大运河连在一起,大运河在中间,某一个地方有个闸。资本市场是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上市公司的竞争,第二个有潜在足够充分的流动性,没有流动性再好的企业也不行,也成了个压缩饼干,你必须要让它得到正确的估值,流动性是让它得到正确估值的保障。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是封闭的,跟央行没关系,所以跌得一塌糊涂,央行没办法,它没有工具干预。创设了这个工具意味着它不但关心资本市场,而且必要的时候可以干预你。央行这个政策让资本市场有个风险底线,这是以前没有的。以前是没有底的,现在是有底了,央行介入对资本市场重大的信心。
央行政策有三个重要的结果,一个是央行通过这次关注资本市场,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我们的央行由传统的央行走向现代央行,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第二,央行介入资本市场止跌回升,极大的改善了全社会,特别是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改善以后,对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就有了基础,虽然不会立即发生作用,但它有慢慢强有力的作用。所以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很重要,居民部门能扩展消费,企业部门有潜力开始拓展投资。
第三,资本市场生态链发生改变了,过去我经常说资本市场是四方,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监管者,这四个形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四个资方。现在央行进来以后,四方变成五边形,还是流动的,五边形的市场,市场具有巨大的动力。五边形情况下,监管者发生很大的变化,制度改革,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正在把过去的财富漏洞机制给堵上,从IPO开始到减持规则,从重视IPO现在到重视上市公司并购,这都是巨大的转型。同时制定严刑峻法,这是很重要。
我们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打通通向资本市场的痛点和要点,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中央政治局说的,要着力打通资金保险证券社保通向资本市场的痛点和堵点,要把资本流扩大,资金管道拓展。这挺有意思的。最后还是央行的作用占重要的作用,你会发现在五边形的条件下,我认为告别了过去,现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面关于资本市场的分析,不构成大家对股票投资的建议,但我对中国资本市场还是有信心的,不能再讲了。谢谢各位。
楼市、股市交流,加微信号:budao200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