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 言 ≻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给你十万年薪,但条件是你必须独自在一个荒无人烟、蛇虫横行的孤岛上生活一年,断水断电断网,你会接受吗?
这听起来像是某个生存挑战节目,充满了刺激和危险。但现实中,这样的故事真的存在,而且更加震撼人心。江苏有一对夫妇,他们在这个孤岛上坚守了整整32年,夜晚甚至需要靠喝酒来壮胆!
他们每年的收入只有5700元,却在这座孤岛上默默守护了32年。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0年?他们不求金钱,不求名声,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这样做呢?
≺ 开山岛的特别之处 ≻
开山岛,就像是黄海中的一粒沙子,面积微不足道,换算成陆地面积,大约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但它的战略价值却远远超过了它的物理面积。
这座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的小岛,扼守着重要的国防战略通道,其战略价值远超其物理面积。
回顾历史,1939年侵华日军曾以此岛为跳板,登陆后对连云港和盐城等地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这段历史让开山岛变得不同寻常,它成为了我国国防的坚实屏障,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以前为了守护这片海,我国在开山岛上派驻了一个连的海防队伍。
随着岁月更迭,军队缩减规模后,守卫开山岛的重任转由地方武装部的民兵哨所承担,开山岛的守护任务因为环境恶劣和条件艰苦,特别不易。
开山岛这里环境艰苦,石头多水少,台风时常来袭,鸟儿不敢筑巢,渔民也不常来。
在王继才之前,几任守岛人最长也只坚持了13天就选择离开,这个地方被人们戏称为“水牢”,而王继才夫妇的坚守,则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 挑战与坚守 ≻
1986年夏天,26岁的王继才被灌云县人武部部长王长杰派去开山岛担任守岛任务,彼时的王继才,或许对“守岛”二字的含义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他或许想象过海风拂面,涛声阵阵的浪漫,却未曾料到等待他的是怎样的孤寂与艰辛。
初来开山岛,映入眼帘的是荒草丛生、怪石嶙峋、风声呼啸,还有满地的蛇鼠出没,特别难受的是那种无尽的孤单和夜晚的害怕感。
白天他还能强迫自己忙碌起来,修补营房,清理杂草,以此来分散注意力,对抗内心的恐惧,夜幕一降临,他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恐惧噩梦,海浪拍击礁石的巨响、煤油灯摇曳的昏暗光影、以及老鼠和蛇的窸窣声,无一不在刺激着他的神经,放大他内心的不安。
武装部送来的香烟和白酒,成了他排解孤独和恐惧的短暂慰藉,最初的48天里,60瓶酒和6条烟被他消耗殆尽。
收音机里断断续续的声音,是他与外界唯一的联系,也是他精神世界里的一丝慰藉,开山岛的挑战远不止孤独和恐惧,这片区域紧邻黄海,经常受到台风的干扰。
每次台风来,王继才就得经受住大考。
风大得像狮子吼叫,雨下得像瀑布般猛烈,房子里的门窗被吹得直响,雨水不断灌进营房,让人无处可躲,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王继才得反复巡查灯塔,保证它一直亮着。
对于那些不能及时回家的渔民,灯塔就像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是生存的希望所在。
他冒着危险拿起脸盆,狠狠地用棒槌敲打,竭力提醒路过的渔船留意暗礁,避免出事,在一次次与台风的搏斗中,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王继才在台风中屡次出手相救,把落水的渔民救了上来,渔民们在岛上歇脚,意外成了他难得的伙伴。
渔民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为王继才原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渔民每次出海都能平平安安,和家人好好团聚,因为对他来说,“团圆”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他上岛是瞒着家人的,在不告而别的日子里,对家人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他的内心,王继才上岛不到两个月,妻子王仕花才头次知道他去了哪。
她满肚子火气和忧虑,跟着补给船来到了那个小岛,看着丈夫乱糟糟的样子,王仕花心里直疼,她竭力说服丈夫回家,可王继才态度坚决地回绝了,他明白,守护这片岛礁既是工作也是份内的事。
≺ 妻子辞职陪伴 ≻
那一刻他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份责任他将用一生来承担。
王仕花离开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她最终下定了决心:辞掉了老师的工作,把小女儿交给长辈照看,随后来到了开山岛,和丈夫一起守护这个岛屿,从此,孤岛上的夫妻俩开始了“他守岛,她守他”的生活。
王仕花的加入给开山岛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升国旗成为他们每天的仪式。
王继才说:“岛再小也是国土,必须插上国旗,让别人知道这里有人守着。”每天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他们庄严地升起五星红旗,披着晚霞又将国旗降下,飘扬的国旗为开山岛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过往的渔船带来安全感。
没有上级的监督,他们却将守岛工作做到了极致,日复一日,他们坚持巡逻,检查维护设备,认真记录海防日志,从不懈怠。
他们形影不离,互相扶持,让原本冰冷的“水牢”也有了家的温暖。
开山岛的生活,是与艰辛和挑战并存的。
天旱了他们就接雨水,停电了点煤油灯,想跟外面沟通就听老收音机,炎热的夏天他们睡在房顶上,数着星星,寒冷的冬天,他们相互依偎抵御寒风,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他们的心灵却很充实。
他们辛勤地在小岛上种树,先种了苦楝,后来又种了松树、桃树和无花果树,现在地上到处是牵牛花和爬山虎,开山岛变得越来越绿了。
这片绿意是他们辛勤汗水换来的,更是他们对生活热爱和希望的标志,除了自然环境的挑战,他们还面临着来自不法分子的威胁。
上世纪90年代,有人看中了开山岛的偏僻位置,想以此作为非法活动的据点,并试图用金钱利诱王继才。
王继才面对别人给他的十万巨款,这钱当时能买四套连云港的房子,但他没动摇,硬是拒绝了这些人的要求,还帮警察破了几个走私和偷渡案,不管那些坏人的恐吓和打骂,他愣是没低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分寸。
在开山岛那艰苦的环境里,王继才夫妻俩的毅力被锻炼得更强,也让他们孩子的精神更坚韧。
王继才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上了责任、担当和爱国的生动一课。
他的儿子王志国,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守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传承着父亲的使命,王继才的精神不仅影响着他的家人,也感动了无数人。
他被评为“时代楷模”,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开山岛,了解这位默默奉献的守岛英雄。
他的经历让人开始琢磨,人活着到底啥意义,对社会得负啥责任,在普通工作中,怎么才能让生活变得不一般呢?
王继才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 精神传承 ≻
32年,能让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变成一个步入中年的大人,32年的坚守足以将一个人的名字与一座岛屿、一种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继才的名字已经与开山岛融为一体,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种精神我们可以称之为“开山岛精神”,它包含着爱国、奉献、坚守、责任担当等诸多内涵。
“开山岛精神”并非王继才夫妇独有,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流淌在无数当代中国人的血液中,王继才的儿子王志国便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开山岛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就体现在我们身边,体现在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身上。
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用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健康,这难道不是“开山岛精神”的体现吗?
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用知识改变着山区孩子的命运,他们用奉献诠释着“开山岛精神”。
手握焊枪,在焊工岗位上刷新“中国速度”的技师,用精湛的技艺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开山岛精神”。
不论刮风下雨都坚守岗位的人民交警,风吹日晒都在道路上劳作的环卫工,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守护着这个国家。
王继才夫妻俩的付出并没有被埋没,2014年,王继才夫妻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他们的事迹得到了大面积的宣传,但遗憾的是,2018年王继才因病去世,当年他只有58岁!
≺ 结 语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开山岛”,它可能是我们儿时的梦想,可能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可能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这东西反映了我们心底的愿望,也代表了我们对于生活意义的追求,守护好内心的那座“开山岛”,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底线,别让追求利益和面子蒙蔽了双眼,也别让挑战和失败打倒了自己。
就像王继才夫妇一样,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不法分子的威胁,他们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始终坚守着心中的那份责任。
王继才夫妇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更是一面旗帜,一面指引我们前行的旗帜,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人生中,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信息源:1.《感动中国》:2018年,王继才 王仕花
2.东方网:2019年12月24日,荐读|岛——“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奋斗人生(上)
孤岛32年,没电没淡水没网络,晚上只能靠喝酒壮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