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捷报中出生

1935年11月6日湖南省桑植县的一个大院里传来新生婴儿的啼哭声,贺龙元帅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当时贺龙正好在前线打了一个大胜仗,王震发电报把这个消息告诉贺龙,电报上写着:“祝贺副主席生了一门迫击炮。”贺龙看了后非常高兴,大笑不止。萧克为贺龙的这个女儿取名为贺捷生,意为“战斗告捷时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

当时的形势极其严峻,贺龙带领的军团也即将走上长征路。当时党内的要求不准带上孩子。贺龙本来也打算将自己刚刚出生三日的女儿寄养在乡亲的家里,然而一周后,当贺龙再次来到乡亲的家里,却发现乡亲已经搬走。

迫于无奈的贺龙向党作了汇报,党委经过研究,允许贺龙带着孩子长征,路上遇到合适的人家再把孩子寄养出去。那个时候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出生不足半月的婴儿在襁褓当中,在父母和战士们的怀抱当中,在隆隆的炮火当中,随着红军战士走过了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艰苦的长征路

长征路上,红军过草地,翻雪山,渡大江大河!红军战士每天基本是食不果腹。贺龙的妻子蹇先任每天也吃不上粮食,压根就没有奶水可以喂养贺捷生。起初贺龙和妻子每天节省下来自己的口粮制成面糊,勉强给孩子供上一点营养。当红军过草地的时候,面糊等口粮少得可怜。很多红军战士都是靠树皮,草根艰难度日,过草地的路上不知道饿死了多少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过草地

然时还没有长出牙齿的贺捷生,已经饿得哭不出声。红军战士见状将草叶捣碎了试图喂她吃,她不吃。战士只能哄着她说:“革命胜利了,你想吃也吃不上,所以一定要吃,咬紧牙也要吃。”或许是听懂了,或许是饿坏了,她竟然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在父母和红军战士们的关怀照拂下,贺捷生可以说很神奇的活了下去,一直随着红军队伍走到了陕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捷生和母亲

那段在襁褓中的日子也给当时贺捷生深刻的记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在未来的日子激励着她去延续先辈的理想和信念。

与父母分别

到达延安之后,贺捷生因为缺乏营养,一岁多了依旧不能走路。一次,林伯渠去看望贺龙,见到贺捷生面黄肌瘦,还不能行走。林伯渠想方设法的搞来一只羊腿,让贺龙夫妇给孩子补点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年时期的贺捷生

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免不得有点小病,贺捷生患上了鸡胸和大肚子病。因为延安没有治病的药物,贺龙不得不拜托在白区工作的两位同志带着贺捷生去看病。贺龙考虑到之后的形势和自己的责任,忍痛决定将孩子寄养给他人。看完病之后的贺捷生被辗转托付给湘西的一户农户家里寄养,而之后12年的日子里贺捷生便在湘西的农村里成长。

贺龙夫妇十分不舍得,但是他们明白这对于孩子和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在战争当中贺龙冲锋在最前线,建立了不朽功勋。直到1949年,贺捷生才回到父亲身边。

从士兵到女将军

在被军部寻到之后,贺捷生却并没有立刻回到父亲的身边,而是被留在了军部,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起先负责一些后勤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捷生和父亲贺龙

开国大典之前,贺捷生的姨父萧克将贺捷生送到父亲贺龙的身边,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之后贺龙担任西南军区的司令员,而年仅14岁的贺捷生则成为父亲贺龙麾下的小女兵。然而在父亲麾下的贺捷生却没有得到任何的优待。贺龙对子女的要求很严,从来不准孩子们搞特权,不准向组织伸手。贺捷生曾说道:

“我父亲对我教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我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干点力所能及的事。”

从北京大学学成之后,贺捷生成为援助青海的一员,她在青海从事5年的教育工作,将自己青春奉献给边疆的教育工作。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受到父亲的牵连,贺捷生和丈夫以及儿女都过得极其艰难。

新的曙光到来,贺捷生再次回到父亲战斗过的部队。她一直在第一线忙碌,她将自己之后的一生奉献给军队的文化事业。她组织《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为了使得《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并赶在香港回归之前出版。在那段编著的时间里,贺捷生早出晚归,将自己的时间都倾注在编著工作上。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全书共1300万字,15000张照片,填补了我军基础军事基础理论的空白,立下了汗马功劳。1992年贺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捷生将军

在当时长征的路上,有一位外国的传教士,会织毛衣。他曾问孩子的性别,并为贺捷生织了一条毛衣裙。他当时还非常遗憾的说道:“女孩就不能跟你扛枪打仗,也当不成将军。”60多年后,这位传教士来到萧克家中做客,提起那个贺龙元帅的女儿。

当得知她已经是一位解将军的时候,传教士既高兴又惊奇。长征的经历成为了贺捷生成长路上最大的养分,父亲贺龙和无数红军战士的始终鼓舞着贺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