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在东北的荒原雪地,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筑起保守身后土地的坚固屏障,让敌人的炮火与飞机无路可进。也就是这样一群人,面对强于自己百倍的日军精锐,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有利时机,他们就是东北抗联,一支历经战火冼礼的铁血之军,谱写出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歌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章篇,那么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之中,有哪些是从东北抗日联军中走出来的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位,李荆璞
李荆璞,一九零八年出生在东北宁安的一个小乡村,一家人以务农为生,收入微薄。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让这个原本贫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生计,小小年纪的李荆璞被迫到地主家当小工,受尽了欺辱与压迫。就这样断断续续过了七八年,李荆璞辞掉小工替别人打点野物了,并因此练成一手好枪法,此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靠着强大的兵力占据了沈阳,并扬言三日占据东三省,为了保卫家乡,李荆璞联合当地的有志青年一起组建了一支自卫队,取名叫“平南洋”抗日游击队,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这支自卫队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军事势力,一九三二年二月,李荆璞带领平南洋抗日游击队投入救国军王德林的名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战士,不久,李荆璞接到上级的第一个命令,率队在松乙沟阻击上田部队,掩护国军撤退,经过几天几夜激烈斗争,战役取得成功,之后又经历保卫安宁城,智歼日军小队,火烧日军军营等一系列战斗,平南洋游击队大名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东北抗联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李荆璞因作战英勇,指挥得当被授以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位,李钟奇
李钟奇,一九一三年出生在建平镇油房地村一个农民家庭,李钟奇从小聪明好学,热爱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习。一九三一年,十八岁的李钟奇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场成为一名预备骑兵,不久日军侵犯东三省,李钟奇应征出战,参加了东北抗日联盟,率领部队成功袭击了日军兵营。后因作战英勇,不畏牺牲被提拔为骑兵队长,抗战全面爆发后,李钟奇率部奇袭日军增援要求,为平型关大捷抢得先机,接着在沙峪战役中多次成功阻击前来侵略的日军,及时等到救援部队的到来,抗战胜利后,李钟奇转战军事教育,为促进我国军队建设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李钟奇因资历深厚,屡立奇功被评为开国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位,朱光
朱光,一九二二年出生在山东郑家乡的一个贫民家庭,因为家乡闹饥荒,没有生活来源,父母便带着他搬到了富饶的宁安三区,在他十二岁时父亲便送他到附近的小学读书,毕业后便加入了当地的保安团,因日军侵略东北,为了保家卫国,十八岁的朱光毅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组建了宁安县抗日牛队伍。一九三四年,朱光及所组织的武装力量被编入东北抗日联军,朱光担任团长,后因作战出色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军事知识,回国之后投入抗日战争之中,参加了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抗战胜利之后,朱光致力于延安炮兵学校建设,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之后应国家号召,带领部下抗美援朝,获得党中央高度褒扬,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光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我国少将中难得一见的文武双全之才。

第四位,孙三
孙三,一九一五年出生在东北宁安县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受上级命令前往莫斯科的东方大学学习,主要研习炮兵,坦克等军事理论技术,回国之后在中国人民军政大学当教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抗日战争结束后,孙三被分配到东北抗联担任炮兵队长,成功创建了东北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之后在长达十年的国共内战中,带领部队在辽沈等四大战役中杀敌无数,屡立奇功。新中国成立之后,应国家号召抗美援朝,因资历深厚,能力突出,在一九五五年的授衔大典中被评为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位,王明贵
王明贵,一九一零年出生在东北吉林的一个小县城,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杨靖宇的手下,人称“现代关羽”。王明贵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不远处的金矿淘金,可惜金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父子们淘了好久连一点金子都没有发现,这时王明贵深受先进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当地的革命军。九一八事变之后,王明贵跟随夏云杰将军与前来侵犯的日军开展游击战,不久因出色的作战能力和指挥能力被提拔为抗联第六军连长。一九三八年九月,王明贵率领西征部队,冒着狂风暴雨跳出敌军的重重包围,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地。后来带队奇袭克山县,西渡嫩江,组建嫩江自卫队,一举解放齐齐哈尔,是东北抗联一员猛将,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作战英勇,战功累累被评为开国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位,王静敏
王静敏,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贫民家庭,自幼热爱读书,他一路读到高中,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毕业之后为了援抗日军,王静敏报名参加了东北抗联军,成为一名连级干部,后来因在战斗中负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在北平谋生时在老师李跃光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王静敏担任抗日同盟军的宣传科长,后又被调为新四军各支队从事红军的政治指导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带领部下参加渡江战役,以强大的战斗力突破国民党的防线,为大部队解放南京创造了有机的先机。新中国成立之后,因指挥出色,敢于负责被评为开国少将。

第七位,纪亭榭
纪亭榭,一九一二年出生在黑龙江东宁,是东北大学的毕业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纪亭榭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足以见其特别优秀。九一八事变后,纪亭榭在辽宁与日军开展游击战,后来遭到日军大扫荡,部队被迫打散,纪亭榭退入北平,在北平组织了仅有二十人的游击队,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队伍越来越大,形成一定的规模,被编入到晋察冀军区一军三团,纪亭榭担任团长,一九五一年奉命入朝作战,获得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新中国成立之后,纪亭榭担任我军海空领域的指导工作,被中央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位,彭施鲁
彭施鲁,一九一六年出生在河南省陟武县一个农民家庭。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受高中老师的指引加入了学校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北京的一二九运动,一九三五年,彭施鲁受上级使命来往东北抗联参加指导工作,担任抗联四军秘书长,随之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开展抗日。一九三七年,抗联四军扩大发展,彭施鲁被升为四团政委,主力西征后,其留守在青山一带开展游击战。抗战胜利之后,彭施鲁被任命为佳木斯自卫军的司令员,带领部队参加了大扫荡,杨木林战役,并在松花江下游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彭施鲁致力于国防军事建设,为我国军事人才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党中央授予少将军衔。

第九位,高体乾
高体乾,一九一一年出生在辽宁建平县的一个贫民家庭,年少在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第一师范学院,后因日军入侵东北,报名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跟随部队在江屯一战中奋勇杀敌,靠得上级一致好评。一九三七年高体乾在组织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平一带开展游击战,后来带领部队与前来大扫荡的日伪军展开激烈交锋,最终突破重围,成功转移。一九三六年,高体乾调往北平从事士兵征收工作,后先后担任山西壶关县保安支队参谋长,吉辽军区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位,为我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高体乾因指挥出色,作战英勇被党中央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位,王效明
王效明,一九一二年一出生在辽宁省吉图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在读书方面,父母及亲戚给了他足够的资助,供他考入省军事学院,毕业之后转入陆军讲武场学习。九一八事变,王效明加入救国军反抗日军侵略,因叛徒出卖被关入监狱多年,出来便加入了东北抗联部队,带领部队打击日伪军,开辟了宝清根据地。一九四三年受上级使命前往苏联学习军事知识,回国从事政党、军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王效明被党中央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东北抗日联军作为抗日战争里最重要的一环,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用强大的意志力和战斗力抗击装备先进的日军精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抗战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