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4 日,据外电报道,“共产党军队于今晨3时45分接收南京。”就在这座“国府”里,升起了南京解放的第一面红旗,标志着历时42天的渡江战役的结束。毛主席事后评价道 :“多亏有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裔,我们才能胜券在握,他为我们立了大功啊。”刘伯承说道:“这位英雄口气倒也不小,起义完就想当咱的海军司令啊,幸得主席出面,才真正为党所用啊!”毛主席口中林则徐的后裔是谁?渡江战役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又是如何立下汗马功劳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解放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共两党可谓是输攻墨守,各显所长。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但其仍然不死心的和外国人勾结,希望重组军队和共产党抗争,当时美国是其最大的后盾,在有了美国这个强力支持者后,国民党一方面假装和共产党和谈,一方面却依旧对自己的兵力进行部署,操练大量新兵,希望能阻止共产党前进的步伐。蒋介石的这种意图却被识破,毛泽东等人将计就计,表面上仍然与蒋介石和谈,但实际目的却是分化瓦解国民党上层,蓄势待发,为打赢渡江战役做好规划部署。21号晚,毛泽东与朱德商讨后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个命令的发布标志着渡江战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共产党深知,要想取得胜利,第一个突破口便是渡过这天低吴楚,眼空无物的长江。研究下来,3月底是最好的渡江时间,如果推迟到4月份,不仅敌方会有更多的准备,而且还会赶上春雨潮汛的到来。“山地平原都不怕,到了水上没办法”足见渡江之难。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共产党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辅以不断训练的泳技和齿剑如归的精神等待着渡江口令,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为渡江做着最后的准备。一次又一次的和谈,让渡江的命令一拖再拖,大量电报从各地传向中央,粟裕电报:如在政治上无绝对必需,务请不再推迟渡江时间。最终渡江战役的时间定在了4月10日。但从当时的情境看来,国民党的武装力量依然兵强将勇,担任国民党海军司令的桂永请虽不学无术,凭靠溜须拍马博得官位。但其部下却人才济济,海军力量非常磅礴。同时,飞机、大炮等军事武器都已为防止共产党渡江做好部署,这为共产党渡江无疑又增添了困难。此时,一位国民党将领的重要决策,为共产党渡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桂永清的部下,我们今天要说的重要人物——林遵。林遵(1905—1979),字遵之,出生于海军世家,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自道光十年(1830年)起,林则徐历经楚、豫、苏三省,在兴修水利、救灾赈灾、整顿吏治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博得了一定声誉,虎门销烟的壮举,更是为这位爱国将领平添生色,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至理名言。有这样一位麟凤龟龙的长辈,再加上良好家风的传承,为林遵后来的成绩奠定了坚固的基石。林遵自幼聪慧过人,他先在私塾读书,12岁进福州西城小学,中学毕业便进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其父林朝曦参与了甲午中日海战,担任海军舰长,受先辈林则徐的影响,教育林遵要心系国家,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也为林遵以后收复南海埋下了伏笔。受父亲的影响,林遵自幼便对海军极有兴趣。1926年为响应北伐,组织“海军新社”,1928年林遵在马尾海校毕业,分配到南京鱼雷枪炮训练班当见习生,由于成绩优异,卓尔不群,第二年,便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并很快转入英国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1934年,回到祖国国,并被委以重用。1937年5月,又奉命去德国接收向德国政府订购的潜艇。就在这时候,“七七事变”爆发了。七七事变后,德、日加紧勾结,一拖再拖交船时间,以至于毁约。林遵忍无可忍,“国仇家恨,不报不为君子。”林遵秉持这一信念于1939年5月便愤然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林遵在革命时的壮举,彪炳千古,硕果累累。

一、不辞劳苦,光复旧物。

林遵是反对内战的,1946年7月,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决定派遣林遵作为总指挥,率领一支舰队去收复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踏上征程前,林遵暗下决心:“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甲午中日海战之后,便离开了祖国怀抱,我要尽早让南沙和西沙早日归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先后被法国、日本侵占了几十年,日本投降后,根据《波茨坦公告》和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的有关条款,由中国政府派遣海军舰队与行政长官前往接收。当时法国占领越南作为其根据地,其野心勃勃,一直觊觎附近的南海,为了不给法国任何机会,中国军舰加快了收复南海的步伐。当时的海南还属于广东省,林遵带领的部队从虎门出发,虎门这一地点对林遵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林则徐侄孙的林遵,抱以决胜千里的信念,带领四艘军舰出发了,南海广阔无垠,且白浪掀天。当地人有个形象的比喻:南海就像泼辣妇人的脸,说翻就翻,毫不留情。以至于林遵两次返航。时间不等人,作为指挥官的林遵,决定兵分两路,由他带领“太平舰”与“中业舰”收复南海,姚汝钰带领“永兴舰”与“中建舰”收复西沙。最终,林遵等人拔掉岛上日本人原竖着的石碑,竖起主权碑,命名两个大岛屿为永兴岛和中建岛。林遵行使主权,使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永远回到祖国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弃暗投明,建功立业。

林遵终于没有躲过内战的漩涡。1948年2月,他被任命为海军第二海防舰队司令,驻守长江地区,与中国国民党军同心协力,抵御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林遵感到茫然若迷,跋前疐后。在如此关键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深切知道,要想取得胜利,就得把林遵招致麾下,为我党所用。此时的国民党,早已摧枯拉朽,不堪一击。其上部桂永清靠钱财获得官位,并无真才实学。林遵作为林则徐侄孙,民族气节浩气长存:于家为国,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一位将领,怎会将枪口大炮对向自己的同胞同族。于是,党中央派出林遵的同窗故友郭寿生,让其去当说客。念于同窗之情,林遵热情地接见了郭寿山,郭寿山直截了当地说了周总理的想法,动员林遵起义。不愿同胞煮豆燃萁的林遵,深思熟虑后,决定起义,并开始积极筹备。1949年2月25日,林遵即派亲信参谋欧阳晋去找郭寿生,进一步商量起义的具体事项。中共中央社会部通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速与联系,但因故未能联系上。社会事务部改派上海地下党林亨源联系林遵,并传达中共中央指示,要求按兵束甲,到解放军渡河后,带领舰队与我党一同作战。1949年4月20日,桂永清命令林遵第二舰队集中在南京江面,并要求林遵在23日拂晓前向海军总司令部报告,接受新的任务。

"去与否?"林遵沉吟未决,深思熟虑后,决定还是去好。他不顾个人安危说:"万一我回不来,就由戴参谋长代理我指挥。起义的计划不能改变!"于是当晚率领第二舰队各舰艇到南京笆斗山江面锚泊待命,自己上岸去总司令部。桂永清哥俩好似拉着林遵的手说:“上面下了命令,只要是停在南京江面的军舰,都由你来指挥,驶往上海。疾风知劲草,国难见真情。这是党国对你的信任和重视。”林遵对这位司令很是鄙夷,为了起义能够顺利进行,故意愁容满面地说:“此事非同小可,我难以胜任,希望司令亲自指挥,我当尽心尽力。"桂永清知晓自己没有什么能力,便以请功之名搪塞过去,许诺林遵副司令的职位。林遵假意应允,便回到舰队。林遵回来后,起义之事也被提上日程,便通知各舰舰长和炮艇艇长马上到旗舰开紧急会议,传达总部的命令后又说:"现在国家内战,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最苦的是百姓,大家对起义之事作何感想?"很快,分成了两派,有人主张起义,有人反对。林遵见瓜熟蒂落,便提出以投票的形式决定是否起义,投票结果惊喜交集,多数人选择了起义。于是,林遵郑重宣布:"第二舰队决定全体起义!”又通过给毛主席的致敬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联络部部长张普生拉着林遵的手高兴地说:"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第三野战军首长欢迎你们,并祝贺你们起义成功。“国民党知晓后,马上派出6架飞机,一顿操作猛如虎,对着舰艇大肆击杀林遵临危不惧的指挥军舰反击。当晚,33军通知各舰舍舰保人,让起义官兵全部离舰上岸,安全转移。5月18日,毛主席复电,称赞这次起义是"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这是对林遵做出的伟大贡献的起义的褒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主席劝说,幡然醒悟

林遵的起义进一步坚定了主席要建立海军的信念。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人民海军从这里如日方生。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决定由张爱萍将军来组建中国第一支海军。张爱萍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管和平起义的第二舰队,其深知,如要建立一支精锐之师,必须有过硬的能力和足够的经验,自己对海军一无所知,张爱萍知道林遵在海军方面建树颇丰,便闲不容发亦作的派人去拜访林遵。意料之外的是,林遵态度恶劣,直言拒绝与我们华东海军合作。并声称少管他带领的第二舰队的事,因为林遵带领第二舰队时,曾遭到过国军的拦截打击,当场损失了4艘军舰,使得第二舰队的将士们惶惶不安。林遵处理家务时都已内外交困,对张爱萍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华东海军是来“挖墙脚”的,第一次访问不成,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张爱萍亲自出马,去请教林遵。不期而然,林遵却摆起了官架子,张爱萍出身贫农,虽然身经百战,实则未读过多少书,也没上过军校,不懂海军。张爱萍谦虚求教,林遵第一次见他便矜才使气地说道:“你们陆军没文化,当不成海军,海军军官必须高中毕业,水平最低也得是个高小毕业的学生。”,张爱萍见三请林遵不成,便请出另一位大将:刘伯承。他想:刘伯承将军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举止端正、操守有持,革命资历和军事威望很高,并在苏联学习军事,肚子里有点洋墨水,他去劝说林遵,应该势在必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接到张爱萍的求助信后,便去拜访林遵,没想到的是,林遵依然旁若无人,自命不凡。大道理根本讲不通,但刘伯承却摸透了林遵的心思,不可奈何的对张爱萍说道:“这位起义将军心藏猛虎,想当你的位置啊”。张爱萍是个急性子,说道;“想当就让他当呗,只要能建好我们的军队,我愿意退位让贤。”刘伯承听到这一席话,严厉地批评道“我们这是人民海军,什么都能让他当的话,我们以后的党内纪律怎么办。”刘伯承并非对林遵有偏见,而是因为国共两党指导思想大相径庭。林遵还未正式接受过我军政治思想的教育。让他直接担任海军司令,是不明智之举,也是党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张爱萍明白了自己在思想上的冒失,没有做到充分考虑,但林遵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生怕迟则有变,张爱萍联系了华东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希望他能请示一下军委总部首长,看看能不能让毛主席亲自找林遵谈一次话,接见一下第二舰队的将士们,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时的毛主席,虽远在北京,却时刻心系海军筹备大业,得到张爱萍的索求后,于8月28日在北京约见了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及其海军高级将领金声、曾国晟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一见面,毛主席就紧紧握住林遵的手,亲切地说:“林则徐先生是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你是林则徐先生的侄孙,我早就对你闻名遐迩,如今你在南京江面上的起义壮举更是发扬韬厉、可敬可佩啊。”在谈到人民海军的组建工作时,毛主席言辞诚恳道:“林遵同志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有着必须遵守的原则和作风,要在党的领导下密切联系群众,你们都是海军的老同志,同属于一个舰队,要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共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啊”毛主席的一席话,让林遵感人心脾,也彻底打开了心结,国民党各成一派,受过军阀教育的他,认为当官才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这也是他切切于心海军司令的根本原因。林遵结合毛主席的话语与张爱萍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让林遵有所明悟,自己应该先接受我党的政治思想教育,谦虚学习,再为我国海军事业做出贡献。从北京回到华东海军司令部后,便主动担任海军第一副司令。积极配合张爱萍同志建设人民海军,为院校建设和培养海军第一代干部做出了积极地突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遵照其愿,将林遵将军的骨灰撒向了东海。林遵将军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就这样带着爱国情怀,拥着波涛巨浪,把祖国疆域抱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