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这场战役一共历时4年,波及到了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将15亿人卷入战争,投入兵力高达7000多万人。最终,战争造成了3000多万人的伤亡(包括1000多万人死亡和2000多万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2700多亿美元。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带来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使得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促使了战后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全面了解一下一战的全过程。
一.酝酿
要想探究一战的起源,就要追溯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陆霸权,开始不断挑衅法国,最终爆发了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中,法军被普鲁士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尤其是色当战役,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兵败被俘。随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直抵巴黎郊外。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称帝,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至此,德国统一。
5月10日,法国被迫向德国求和,与德国在法兰克福签订了和约,向德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等大片土地,并向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至此,普法战争宣告结束。
普法战争是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大陆的霸权格局。普鲁士王国通过这场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并成为了欧洲大陆的新霸主。而欧洲大陆的传统霸主法国的霸权地位遭到了重创。
普法战争以后,德国为了防止法国霸权卷土重来,并防止法国与其他欧洲大国结盟来对抗德国,开始推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并且,德国借助统一的优势以及强大的国力,开始了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严重损害了英国、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
与此同时,法国也在不断寻找机会报复德国,夺回欧洲大陆的霸权。于是,法国开始积极寻找盟友,不断调整与英国、俄国等欧洲大国的关系,来共同对抗德国。
也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和奥匈帝国都在向巴尔干半岛扩张,至此,两国因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摩擦不断。而法国和意大利也因为争夺突尼斯而冲突不断。
由于上述的这些问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逐渐形成了三大主要矛盾,分别是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于是,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不断拉拢其他国家,并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具有反俄性质的“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于是,俾斯麦开始大力拉拢意大利。1882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正式签订“同盟条约”。至此,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为了对抗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开始结盟。这标志着欧洲开始出现两个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这个时候,英国和德国因为殖民地的问题,矛盾迅速激化。而且,德国的迅速崛起,其工业实力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其海军力量也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英国的海上霸主和工业霸主的地位。随后,英德矛盾逐渐成为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一向奉行“光荣独立”政策的英国明白: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已经不能与德国对抗。于是,英国不得不调整外交政策,开始寻找盟友。
1904年,英法协约正式建立;1907年,英俄协约正式建立。至此,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随着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欧洲帝国主义之间摩擦与冲突不断发生。至此,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二.爆发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爆发阶段、决战阶段、反攻阶段。爆发阶段是1914年;决战阶段是1915年到1916年,也是一战的关键阶段;反攻阶段是1917年到1918年。
这一部分,我们先来讲述一战的爆发阶段。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视察的时候,被塞尔维亚人普林西普枪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后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7月30日,俄国宣布全国总动员,支持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以支持奥匈帝国为借口,正式对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正式对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对比利时宣战,而英国以支持比利时为借口,正式对德国宣战;8月5日,奥匈帝国正式对俄国宣战。而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盟友意大利见风使舵,保持中立。
随后,一战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战线:分别是西线、东线、南线。在西线,英国、法国联合,对战德国;在东线,德国、奥匈帝国联合,对战俄国;在南线,奥匈帝国对战塞尔维亚和俄国。但是,这三个主要战线,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要战场,其中,西线决定着战争的走向。于是,我们可以对南线忽略不计,重点介绍西线和东线。
在西线,德军从8月初就开始按照施里芬计划,大举向西进攻,结果,遭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三国联军的抵抗。
1914年9月5日到12日,马恩河战役爆发,法国将军霞飞指挥联军,打败了德国元帅小毛奇,使得德军退到埃纳河地区。这场战役,德军一共投入50万兵力,联军一共投入108万兵力。最终,联军以损失26万人为代价,消灭了德军25万人。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在一战初期奉行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也标志着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的计划宣告破产,从此,德国开始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泥潭之中。
随后,英法联军凭借着马恩河战役的胜利,打算进一步扩大战果。于是,英法联军向退守到埃纳河的德军发动猛攻,至此,9月15日到18日,埃纳河战役爆发。结果,英法联军被德军打得大败。这场战役,德军投入了48万人,英法联军投入了85万人,最终,德军以损失16万人为代价,消灭了英法联军34万人(包括英军16万人和法军18万人)。埃纳河战役后,双方开始由运动战状态转向阵地战状态。
9月17日到10月19日,“奔向大海”战役爆发,双方都想着迂回包抄,消灭对方,却都没有成功。10月19日到11月22日,第一次伊普尔战役爆发,双方互有损伤,不分胜负。至此,双方逐渐在瑞士到加来海峡一带形成了一条战线,全面进入阵地战状态,最后陷入了僵持之中。
在东线,1914年8月16日,俄军组织了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攻入了东普鲁士,结果,遭到了德军的吊打。
8月17日到9月2日,坦能堡战役爆发,德军大败俄军,几乎将俄军第二集团军打得全军覆没。这场战役,德军投入了15万兵力,俄军投入了28万兵力。最终,德军以损失2万人为代价,消灭了13万俄军,并俘虏了14万俄军,俄军统帅萨姆索诺夫兵败自杀。
与此同时,8月17日到9月15日,马祖里湖战役爆发,德军第8集团军大败俄军西北方面军,以损失1万人为代价,消灭和俘虏了10多万俄军。
虽然,俄军在东线不断遭遇惨败,却成功地分散了德军的兵力,间接性地支援了西线的战事。
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8月23日,日本以1902年与英国签订的“英日同盟”为借口,正式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出兵中国山东。
此后,一战开始进入到了决战阶段。
三.决战阶段
一战的决战阶段是从1915年到1916年,是一战的最关键阶段,决定着同盟国和协约国最后的胜负。
经过1914年的一系列战役以后,协约国一举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和锋芒,但是,协约国又无法快速取得战争的胜利。于是,战争开始陷入僵持之中。至此,双方开始进入到决战阶段。
1915年4月26日,原先保持中立的意大利,在看清了局势,以及协约国承诺的领土补偿以后,与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正式对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与德国断交。1916年8月28日,意大利正式对德国宣战。
在西线,1916年2月21日到12月19日,凡尔登战役爆发。最开始,德军猛攻法国凡尔登要塞,并一度突破了法军防线。后来,贝当元帅临危受命,指挥法军继续与德军作战。在贝当的指挥下,法军成功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逐渐占据了上风。10月21年,法军开始全面反攻,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收复了所有失地。凡尔登战役,法军投入了114万人,德军投入了125万人,最终,法军以伤亡54万人为代价,造成了德军43万人伤亡。这场战役历时10个月,战斗过程十分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索姆河战役爆发。索姆河战役是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战役的法军压力而对德国发动的战役。索姆河战役,英军伤亡了42万人,法军伤亡了20万人,德军伤亡了63万。这场战役历时5个月,战斗过程异常惨烈,因此,索姆河战役又被称为“索姆河地狱”。并且,英军在这场战役之中还运用了新式武器坦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作战。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的军事力量,给予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能力以毁灭性打击,此后,协约国牢牢掌控了西线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成为了西线战争的转折点。
与此同时,1916年5月31日到6月1日,日德兰海战爆发。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进行了一场海军的巅峰对决。最终,德国海军取得了战术性胜利,英国海军取得了战略性胜利。此后,英国海军牢牢掌控着制海权。
值得一提的是,日德兰海战宣告了以战列舰为海军主力舰的时代彻底结束。此后,战列舰开始退出了海军主力舰的舞台。
在东线,1916年6月4日到9月20日,俄军发动了被称为“布鲁西洛夫突破”的夏季攻势,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给予同盟国以沉重打击。这场战役,俄军以伤亡和被俘了50万人为代价,造成了德军伤亡35万人、奥匈帝国伤亡和被俘110万人。这场战役是俄军在一战期间取得的最大的一场军事胜利。
经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军夏季攻势等一系列的战役以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军事力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进入到反攻阶段。
四.反攻阶段
反攻阶段是从1917年到1918年,这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
经过1916年的一系列战役以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开始全面衰落。但是,以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也由于损失惨重,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因此,双方继续陷入僵持。
1917年4月6日,美国以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为借口,正式对德国宣战。
当时,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美国是在双方都精疲力竭的状态下才参战的。因此,美国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并彻底打破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僵持状态,加速了同盟国的灭亡。与此同时,协约国阵营已经增加到了27个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国宣战,并以“以工代战”的方式,派出十几万劳工前往欧洲战场,对同盟国作战。
与此同时,1917年7月,俄军在东线发动了“克伦斯基攻势”,结果被德军打得大败,损失了将近10万人,俄军被彻底打垮。
不久,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至此,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标志着东线战事基本上结束。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德国宣布:要求德国接受“十四点和平原则”,才能和谈。
从3月到5月,德军在西线向协约国发动大举进攻,并一度打到了距离法国首都巴黎只有60公里的地方。结果,德军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再一次惨遭溃败。
7月15日到8月6日,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爆发,德军在鲁登道夫将军的指挥下,向协约国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结果,被协约国打得大败,并撤回了战前地区。这场战役,英军损失了1.3万人,美军损失了1.2万人,法军损失了9.5万人,德军损失了16.8万人。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败局已定。此后,协约国开始对德国开始发动全面反攻。
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法国元帅福煦的指挥下,向德军发动全面反攻。很快,协约国军队就把德军从法国和比利时境内驱逐出去,德军主力已经开始瓦解。9月29日,保加利亚正式宣布投降;10月31日,奥斯曼帝国正式宣布投降;11月3日,德国的“搭档”奥匈帝国正式宣布投降。至此,同盟国的溃败已经不可挽回了。
此时,德国国内危机不断,经济和工业崩溃,社会动荡不安。11月4日,基尔水兵起义爆发,成立了苏维埃,吹响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号角。11月9日,柏林的工人和士兵进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至此,德国十一月革命被推向高潮。德皇威廉二世由于内忧外患,被迫宣布退位。11月10日,德皇威廉二世逃亡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正式宣布投降。
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