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将军无疑是开国上将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从军校的激烈斗争到战场上的血与火,再到政治漩涡中的艰难抉择,他经历了无数战役的考验,成就了他作为开国上将中个性最为张扬、经历最曲折的独特形象。而就在2009年,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一位享有高度荣誉的开国上将的骨灰被移走,这位上将是陈明仁。那他为什么会被移走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03年陈明仁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的一个贫苦山村,家境简陋,却孕育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1920年年仅17岁的陈明仁凭借过人的才智考入了长沙的兑泽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座省城的学府中,陈明仁的视野迅速开阔。他目睹了国家的内忧外患:军阀混战、政局不稳、民生凋敝。这些现实的残酷景象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种下了立志救国的初衷。他意识到仅凭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挽救国家的危机,必须亲身投身实践,掌握军事与政治的双重技能。

恰逢国内革命运动高涨,孙中山在广东推动革命事业,力图整合全国力量对抗外侮与封建残余。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下,广州成为革命的热土。在这股革命热潮中,陈明仁决定南下广州,投身革命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夏他带着满腔热血,毅然决然地前往广州,寻求加入新成立的陆军讲武学校。到达广州后,他发现自己错过了正式的招生期,学校已经停止接收新生。但陈明仁不肯就此放弃。

当时,由湖南同乡程潜任校长,李明灝任教育长的陆军讲武学校对他敞开了大门。陈明仁决定直接找到程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热忱,争取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校园里,陈明仁凭借他的诚挚与坚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打动了李明灝,得以特许加入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这所学校和黄埔军校合并,陈明仁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之一。在这里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同时也受到了共产党成员刘尧宸的青睐。刘尧宸向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推荐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

在黄昏的海边,安排下的一次偶遇中,陈明仁与周恩来进行了深刻的对话。周恩来的高瞻远瞩和对革命理想的深邃阐释,给了陈明仁极大的启发和影响,更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4年的春季,陈明仁担任中国远征军第71军的副军长,领导着部队在中缅边境的龙陵展开了一场关键的战役。陈明仁的军队在多轮激战后,与盟军协作,成功消灭了日军在龙陵外围的主要力量。这场胜利为他赢得了军长的职位,从副军长晋升至71军军长。

到了1945年初,高层指派71军负责攻克战略要地回龙山,一个因地形险要和日军坚固防御而著称的据点。在一个关键的战术会议上,陈明仁面对美军联络官,毅然签下军令状,承诺在三天内夺取该地。陈明仁对部下说:“我们不仅要打,还要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作战计划的成功,陈明仁深入分析了日军的守军特性—顽固但缺乏灵活应变的战术。他决定采取迅速包围,分割击破,集中兵力突破敌防的战术。他组织精锐部队进行夜袭,利用日军换班时的疏漏,发动了一系列小规模突击,逐步削弱日军的战斗力。

通过严密的战术执行和部队的英勇作战,71军在规定的三天内,成功攻占了回龙山,击溃了日本的18师团和50师团的主力,此战不仅改变了战区的战略格局,也极大提升了同盟国对中方的信任和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这一军事行动被美军随军记者广泛报道,陈明仁的指挥才能和胆识获得了国际赞誉。报道中特别提到,陈明仁将军是一位战术大师,他的作战计划精准而果断,展示了不畏艰难的军事智慧和对胜利的渴望。

此次胜利后陈明仁在部队中的威望急剧上升,被视为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他的领导风格—注重实效、勇于创新的策略和深刻的战场洞察力,成为后来许多军事学院研究和教学的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0月,经过一年多的政治边缘化,陈明仁突然被蒋介石召回,显然蒋希望他能在抗共前线再展雄风。这一举动不仅是战术层面的调整,也反映了蒋介石对陈明仁军事才能的重视及其绝望的局势。

在此期间,多位国民党高层如胡宗南、杜聿明及白崇禧纷纷向陈明仁示好,希望他加盟。经过深思熟虑,陈明仁选择加入白崇禧的阵营,接任第一兵团司令。尽管这是一次高升,但陈明仁内心对蒋介石的政策和国民政府的行为已颇有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初,陈明仁被任命为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赴任后,他与湖南省主席、倾向和平的程潜密切接触,两人讨论了未来的政治可能性。

在长沙的时间里,陈明仁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及程潜的启发下,开始考虑反蒋行动。家中,他向妻子谢芳茹透露了自己的考虑。谢芳茹虽心知风险,但坚定地支持丈夫,她的鼓励使陈明仁决心更加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潜与中共的联系日益密切。1949年5月,程潜派代表秘密前往香港,与共产党高层建立联系,表达愿意和平解放湖南。随后,程潜发出备忘录,明确表态愿寻求和平解决湖南问题。

随着解放军在湖南及周边地区的战略推进,形势对陈明仁及程潜日渐有利。在解放军压境之际,白崇禧却试图利用陈明仁的家人作为筹码,企图牵制陈明仁。在一次宴会上,白崇禧公开要求将家属撤往安全地带,此举明显有将高级将领家属作为人质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仁虽然面对压力应允了白崇禧的请求,但他内心清楚这是一场政治博弈。他故作镇定,为妻子编造了病重的借口,以此拖延时间,同时密切观察局势发展。

随着解放军的逼近,程潜和陈明仁决定采取行动。1949年8月,两人联合发出起义通电,正式宣布湖南和平解放。这一决定得到了广泛支持,许多地方官员和社会名流纷纷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仁的这一选择,在后来的岁月中被证明是英明的。他在解放后的中国得到了尊重和重用,甚至被邀请参加国家重要会议,与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有过多次深入交流。

在一次与毛主席的会面中,陈明仁坦承自己的过去错误。毛主席的大度与诚恳,让陈明仁深感共产党的包容与博大,这一体验与他在国民党的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国后的广西剿匪战役中,陈明仁将军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广西山区曾被白崇禧遗留下的国民党残部及土匪所窜藏,他们利用复杂地形,为害当地多年。陈明仁带领原21兵团深入林区,历时两年有余,终于将这些残匪一一清除,确保了区域的长治久安。

到了1952年当21兵团被解散后,陈明仁在征询个人意见的基础上,被任命为55军军长。尽管身居高位,陈明仁却发现自己难以适应新的军事管理模式。人民解放军实行的是党委集体领导与军官分工负责制,即所有重大决策须党委会集体讨论后,由具体负责人执行。这种模式与陈明仁在国民党的单一指挥体系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陈明仁就体会到了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一次重要的党委会议上,讨论了军队的人事调整和战略部署,陈明仁作为军长竟未被邀请参与。这种被边缘化的体验让他深感不被重视。

更加令陈明仁失望的是,他渴望在朝鲜战场上再显雄风,与美军正面交锋的想法也被党委会否决。他感觉自己虽受尊重,却被有意“搁置”。陈明仁的心情逐渐沉重,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领导,而非实际的指挥者。在这种状况下,他决定减少干预日常事务,采取观望态度,尽量保持政治中立,以免激化内部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消极的态度并未使他感到轻松,相反他对自己的无为而治感到内疚,特别是考虑到毛泽东主席对他的信任和厚待,这种愧疚感愈发强烈。在北京的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采取措施,希望纠正这一不正常现象。为了恢复陈明仁的地位并提升其士气,毛主席派王振乾前往55军,接任政委,以调整军中氛围。

王振乾到任后,立即与陈明仁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困难,并在党委会中公开支持陈明仁,强调集体领导不应排除任何一位负责人,特别是军长。这一变动逐渐改善了55军的内部管理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66年的动荡中,陈明仁将军面临了生涯中极大的挑战。这时,面对同样困难的国内局势,周恩来总理毅然决然地采取措施,确保陈明仁的安全,发出指令要求不惜任何代价维护其人身安全。

得益于周总理的特别关怀,陈明仁得以在这一动乱期间保持生活的平静和安稳。到了1968年,陈明仁由于地方气候影响,其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频繁发作,令他饱受病痛之苦。他因此请求调回故乡长沙休养。周总理对此反应迅速,立即指示长沙地方政府精选地点,为陈明仁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市政府经过精心选择,为他安排了麻园岭一处风景秀丽的二层小楼,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宜人,非常适合养老和疗养。周总理还特别指示,确保陈明仁退休生活的各项待遇不变,他能够继续接触中央的文件,参与到国家重要的决策和会议中。

1972年8月,当陈明仁因病情加重时,周总理再次做出迅速反应,命令将他从长沙紧急转至北京接受治疗,安排他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当时北京最顶尖的医疗机构,周总理还指示将陈明仁的家人从长沙接到北京,以便在这艰难的时刻给予他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不时亲自了解陈明仁的健康状况,细致入微地关注其治疗过程,并且确保了治疗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被严格执行。当得知陈明仁的夫人肖毅也是医学专家后,周总理还邀请她参与到医疗团队的讨论中,认真听取并采纳了她的医疗建议。

周总理还动员国内医疗界的顶尖人才,集思广益为陈明仁的病症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党和国家的精心照料及一流的医疗团队的努力下,陈明仁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他和他的家人深感党的温暖及关怀,这让他在生命的晚年感到安慰和感激。

在医院的病床上,陈明仁含泪向家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虽然年事已高,曾经走过弯路,但现在能受到如此关照,真是我的幸运。当年选择起义,无疑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仁于1974年在北京逝世,按照国家对开国功臣的礼遇,他的骨灰原本安葬于八宝山。但在他生前陈明仁曾明确表达了一个遗愿,希望能回到故乡湖南,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他的这一愿望表达了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归属感。

2009年,根据陈明仁的遗愿他的家人与相关部门沟通后,决定将其骨灰迁往岳麓山下。据了解陈明仁之所以想回到故乡是因为他的第一任妻子,陈明仁和谢芳如的婚姻始于他们还是青少年的时候,谢芳如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在新中国成立前不久,谢芳如不幸因病去世,她被安葬在长沙的岳麓山下。陈明仁深知,无论他的生涯如何辉煌,他的心始终属于与他共度风雨的谢芳如。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成为了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芳如的去世对陈明仁影响深远,他始终坚持最终要与她合葬。即使后来陈明仁再婚,他也确保他的第二任妻子肖毅理解并尊重这一点。肖毅是一位医生,她在谢芳如去世时曾尽心尽力地照顾她。谢芳如去世前,曾提到希望陈明仁将来能有肖毅这样的伴侣。

直到2009年,经过家属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中央政府最终批准将陈明仁的骨灰迁移到岳麓山,实现了他与谢芳如合葬的遗愿。如今,陈明仁与谢芳如的墓地已成为岳麓山的一个重要纪念地,吸引了无数瞻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