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朝风雨飘摇、危机重重的年代,周培公横空出世。他犹如康熙帝意外获得的瑰宝,竭力劝谏康熙重用汉军将领,革新军事策略,其卓越见识令康熙帝大为赞叹。
身为新晋汉臣,周培公虽获康熙赏识,却未得全信,仍受提防。他何以胆敢在紧要关头,暗示康熙立初生胤礽为储君?康熙素来睿智,又为何采纳此议,破例册立胤礽?一切还需追溯至皇后赫舍里命悬一线之时!
【周培公是在什么背景下暗示康熙的】
在《康熙王朝》中,赫舍里作为康熙的元配妻子,其家族对康熙亲政功不可没,鼎力相助他智擒鳌拜,立下赫赫战功。撤藩之际,索额图与康熙意见相左,导致康熙与赫舍里渐生嫌隙。此时,紫云成了康熙倾诉心事的知己。
康熙帝削平藩镇后,朝堂动荡不安,局势如履薄冰。此时,国家内外交困,内忧如暗流涌动,外患似狂风骤雨,纷纷向这个古老的帝国袭来,挑战着它的稳定与安宁。
内部忧患重重,多股势力蠢蠢欲动,企图“颠覆清朝,复兴明朝”。吴应熊暗中勾结宫廷太监密谋叛乱,假冒的朱三太子杨起隆更是图谋不轨,欲行刺要事。更棘手的是,索额图与他意见相左,导致内部四分五裂,难以团结一心。
外有耿精忠与吴三桂趁势席卷南方,与朝廷大军隔江形成僵持之势。同时,清军在南西与叛军交锋屡遭挫败,防御耗资巨大,国库空虚如洗。京城更是人心惶惶,唯恐叛军逼近。这番局势令康熙倍感压抑,焦虑万分,仿佛置身于风雨飘摇之中。
正值皇后赫舍里面临分娩难关,她拼尽全力为康熙诞下麟儿。然而,产后赫舍里已无力言语,生命之火似乎即将熄灭。她双眼圆睁,久久不愿合上,宛如心有不甘,那口气始终倔强地吊着。
此刻,康熙正于眠月楼中沉醉于紫云的柔情蜜意。紫云何人?乃假冒朱三太子杨起隆之妹。杨起隆图谋“反清复明”,视紫云为复兴大业的关键棋子。他命紫云向康熙酒中下毒,然而紫云已被康熙的深情厚意打动,这位温婉多情的女子于心不忍,最终毅然代康熙饮下毒酒,康熙因此幸免于难。
魏东亭疾步至康熙面前,急报皇后赫舍里面临难产之危。康熙闻讯,立刻心急如焚地赶回宫中。赫舍里已虚弱至极,无法言语,对康熙的呼唤毫无反应。众人皆心急火燎,焦虑万分,在殿内徘徊踱步。皇家御医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面对此景,皆显露出无奈与无助。
众御医深知,皇后因惊恐过度、身心俱疲且调理不当,引发了胎动早产,终致大出血。康熙见御医们无能为力,急得直跺脚,怒斥太医无能,拳脚相加。随后,他命索额图劝慰赫舍里,却仍无法挽回局面。
当众人皆陷入茫然之际,周培公在一旁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后微弱气息中的未尽之意。他毅然站出,勇敢地向康熙进言:“陛下,微臣洞悉皇后难以瞑目的缘由,乃心愿未偿。恳请准许微臣吟诗一首,以慰皇后之灵,让她安然离去。”
康熙帝心急如焚,催促道:“莫要拖延,即刻赋诗一首,让朕听听你们的风采!”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渴望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
周培公慷慨吟诵起来:“皇后容颜宛若美玉无瑕,历经二十载风雨坎坷,漂泊在这茫茫天涯。”
周培公轻启朱唇,再度咏叹:“为何离世仍难安?唯忧稚子披霜花!”言下之意,乃是对皇后娘娘的宽慰:愿您安息,您的孩儿定会安然无恙,免受欺凌之苦。
刚刚吟唱完毕,皇后赫舍里的双眸竟奇迹般地闪烁了几下,仿佛回应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她目光坚定地望向康熙,康熙即刻心领神会,当即宣布新生儿胤礽为储君,并急召熊赐履入宫,共商大计于储秀宫。
康熙高声道来:“皇后赫舍里氏所出的嫡子胤礽,依祖宗规矩,本非立储之选。然朕为安定民心、巩固国基,决意破例,册封二阿哥胤礽为储君。”他接着言及:“熊赐履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深得朕心。他肩负教导太子胤礽的重任,作为师傅与太保,将全力栽培未来储君。”
康熙言罢,赫舍里恍若卸下千斤重担,长叹一口气,身躯轻轻颤动,随后黯然离世。她心怀牵挂,难舍襁褓中的稚子,忧虑无母庇护会遭欺凌,故迟迟未肯瞑目。
此刻,周培公一语中的,不仅道出了皇后内心的期盼,还巧妙提醒康熙应将国家大局置于首位,当务之急是引领众人迈向团结一心的道路,共谋发展。
康熙悲痛中庄严起誓:“天地神明共鉴,我誓无二心!”以此彰显对亡妻的深情,让赫舍氏安心离去。同时,他赐予周培公百两黄金,此举既圆了临终母亲的遗愿,更关乎“稳固国基,安抚民心”之大计。
周培公,原为一介饱读诗书的士子,赴京应试途中,偶得与康熙的良师益友伍次友相识。伍次友欲以推荐信助其拜见权臣明珠,然周培公傲骨铮铮,拒绝依附权贵。他矢志通过殿试扬名立万,坚信大丈夫功名应“光明正大获取,而非卑躬屈膝求来”,最终高中,彰显其不凡气节。
在科举之时,周培公因未留意考场忌讳而被逐出,落魄至街头,连果腹都成了奢望。幸运的是,他偶遇康熙,被其独具慧眼所赏识,一跃成为康熙不可或缺的智囊,从此书写了辉煌的功绩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