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广东汕头一位农民蔡成武,在拆除自家破旧鸭棚时,意外发现一块木板上刻着古老的文字。

当他擦掉厚厚的灰尘,竟在文字末尾看到了"乾隆"二字。专家赶来后,一眼认定这是一块文物。

这块看似普通的木板,究竟是什么来头?它又为何会出现在一个养鸭人家的棚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成武是个地道的农民,从小在村里长大。八十年代初,眼看着四周的人都忙着做生意发财,他也不甘落后,东拼西凑了点钱,开始搞起了家禽养殖。

刚开始时只有几十只鸭子,住在用木板搭的简陋鸭棚里。那时候他和老婆起早贪黑,给鸭子喂食、打扫鸭棚,虽然辛苦,但看着鸭子一天天长大,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靠着夫妻俩的辛勤劳动,养殖场渐渐有了起色。到了九十年代,他家的鸭棚扩建了好几次,养的鸭子从几十只变成了几万只。赚到的钱不仅供儿子上了大学,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村里人都说蔡成武是个有本事的,连他自己也觉得挺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好景不长。2003年冬天,蔡成武的老婆突然中风住院。那段时间,他天天往医院跑,养殖场的活儿也顾不上了。儿子看不下去,一个劲儿地劝他:"爸,您和妈都这把年纪了,该歇歇了。把养殖场关了吧,搬到城里来住。"

蔡成武心里清楚儿子说得对。他和老婆都六十多岁了,再这么操劳下去身体真吃不消。可是看着这片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他又舍不得。养殖场就像他的第二个家,每个角落都流着他的汗水。

2004年开春,蔡成武终于下定决心关掉养殖场。他打算把鸭棚拆了,木板送给村里人当柴火。那天早上,他拿着工具开始拆鸭棚。刚拆了没多久,一块木板引起了他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木板和其他的不太一样,虽然表面脏兮兮的,但仔细一看,上面居然刻着一些古老的文字。最让他吃惊的是,在文字末尾还有"乾隆"两个字。虽然蔡成武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乾隆是清朝的皇帝。

这发现把蔡成武吓了一跳。他赶紧给在城里工作的儿子打电话。儿子听说后,立马开车回村看个究竟。读过大学的儿子一看就觉得不简单,建议报给博物馆的专家看看。

专家来了之后,仔细研究这块木板,越看越激动。原来这哪是普通木板,分明是一块清朝的圣旨牌匾!专家说,这块牌匾长一米八三,宽七十七厘米,上面刻着四百五十个字,是乾隆皇帝颁给一个叫蔡德岳的商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蔡德岳是什么人呢?专家解释说,他是清朝时候潮汕地区有名的大商人。他做红糖生意,开了一家叫"红头船联营公司"的企业,专门把潮汕的红糖运到北京、天津那些地方去卖。

更难得的是,有一年黄河发大水,他二话不说就捐了一大笔钱救灾。这事感动了乾隆皇帝,特意赏了这块牌匾给他。

消息一传开,村里的老人都来看热闹。八十多岁的张大爷说,这块牌匾以前是挂在村里"儒林第"那座大宅子里的。建国后,"儒林第"成了生产大队的办公室,牌匾就给拆下来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流落到蔡成武的鸭棚里了。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又说起了村里"加合祠"以前收藏的宝贝。有一套八扇屏风,画得可漂亮了;还有一把玉如意,听说是清朝官员送的;最值钱的是一幅《百鸟朝凰》的画,那画工真是没得说。可惜这些宝贝现在都找不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意外发现的圣旨牌匾,现在被国家博物馆好好保管着。它不光是蔡家祖先留下的宝贝,更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要不是蔡成武拆鸭棚时细心,这块宝贝说不定就给当柴火烧了。

这事让人感慨: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真是处处都藏着宝贝。平时看着不起眼的东西,说不定就是件文物。所以啊,做什么事都得留个心眼,可不能大手大脚就给扔了。

这个故事在潮汕一带传开后,不少人都说蔡成武运气好。可要说运气,哪有那么简单?要不是他心细,要不是他懂得及时报给专家,这块珍贵的文物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这么想想,蔡成武还真是为保护文物立了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