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中国经济网 高飞/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近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不少患者大概都有类似经历:看同一种病,换一家医院甚至换一个院区、换一个科室,检查检验还得再来一遍,费钱又费时。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检查检验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比约三成。可以说,医检互认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跨院就医体验,而且是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利民举措。

推进医检互认一直在路上。2021年,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目前,24个省份互认项目超过100项。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同时也要看到,公众更期盼实现全省乃至全国的医检互认。

指导意见回应了这样的诉求。到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内实现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到2030年,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目标任务,各地要依据自身情况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当然,该做的检查也不能少。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明确可以互认的项目范围、参考时限、质量要求等必要条件,明确不能互认的情形,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患者要有正确认识:医检互认不会一刀切。对那些短期内可能有反复或者快速变化的病情,患者应该多次检查检验的还是应该听从医生建议,医生也应当耐心向他们说明情况。

进一步说,完善互通共享信息平台也好,不断调动医院和医生积极性也罢,在实际落实中配套相应的互认规范和定责机制,患者就医之路将会更顺畅。(中国经济网 年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