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一位茶友买茶时,送了他一泡熟茶。
茶友试完茶后,好奇地问:你们的熟茶,有淡淡的玫瑰香,香气和甜度都很高,茶汤甘甜醇滑,喉咙有丝丝清凉感,是不是古树做的?
老杨坦诚地说:古树?我有那么败家?是冰岛坝歪和冰岛南迫的混采春茶发酵的,熟茶30%的损耗,古树生茶还不够卖呢,不做古树熟。
茶友开玩笑地说:这品质,你就说古树也行啊!卖茶太老实,怕是也不好卖。
老杨淡定地说:做货真价实的茶,卖便宜点,混口饭吃没问题,至于吹自己的茶有多牛,脸皮太薄,吹不出来。
茶友果断买了3饼慢慢喝,还感慨一句:品质好的熟茶,太难找了。买生送熟,也算是惊喜。
好熟茶,为何难找?
市面上有好熟茶,但好熟茶的确难找。
这是二十多年,普洱茶圈,熟茶尴尬的江湖地位决定的。
熟茶,老生茶的“替代品”
早年间,两广和南洋地区的人,喜欢喝红汤茶。
红汤茶,就是云南普洱茶在广东等地存出来的茶,汤感厚,喉韵深,与当地的饮食习惯相辅相成。
只是,纵然在广东地区,生茶存放成红汤茶的时间太长了。
通过人为发酵,能更快地制造出红汤茶。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需求,催生了“熟茶”。
今天意义上的熟茶,是1973年后的熟茶。
熟茶的特点是:经过发酵后,茶性变得温和,妇孺老幼都适饮。
然而,既然生茶放久了,茶性也会变得温和。而且,生普陈化出来,茶汤的厚度,茶叶原生风味的保存更好。
如此,熟茶从一开始,就像是老生茶的补充,江湖地位从一开始就没有生茶高。
贵生不贵熟延续
20年前,普洱茶开始轰轰烈烈的复兴。
几个大厂生产普洱茶时,贵生不贵熟的传统,被延续下来。
好的原料,几乎都用来做生茶了。加上这一阶段,熟茶制作工艺还没有普及开,只有大厂,或大厂出来的员工,或者专门拜师学制茶的人,才会做熟茶。
当时,熟茶工艺发展并不充分,这一时期的熟茶,品质简直一言难尽。
这种现象,加剧了市场贵生不贵熟。
2009年,古树茶时代,讲究一山一味。
熟茶经过发酵后,山头风格已经弱化,凸显不出山头味,熟茶的江湖地位,仍然没有生茶高。
直到2016年,山头茶也开始面临产能过剩,大多数做山头茶的茶企,才把山头茶里的中小树春茶或者秋茶用来发酵熟茶。
对于熟茶市场而言,能用中小树春茶或好一点的秋茶发酵熟茶,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二十年来,熟茶的地位,一直被生茶压着。
直到今天,品质好的古树初春,绝大多数都用来做生茶了。
大多数茶企的重心是生茶,加上熟茶的审美体系没有构建起来,导致好的熟茶,茶企没有做的方向,茶客非常难找。
这种市场背景下,根据大多数茶企贵生不贵熟的经验来看:一个企业,如果熟茶都能做得非常好,那生茶十有八九都靠谱。
山头茶,熟茶新时代
如今的熟茶市场,已经多元化了。
虽然老杨目前还不会用冰岛坝歪古树春茶来发熟茶。
然而,市场已经有人用名山古树春茶发熟茶了。
生茶过剩,逼着企业做好熟茶
熟茶市场多元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普洱茶生茶,已经严重产能过剩后,催生出来的。
家家都是主要做生茶,生茶年年产,年年大积压。茶老板看着一大仓库的生茶,好生茶也卖不动了,一个头两个大。
茶企为了稳住市场,不惜拿好原料发酵一些好熟茶,从普洱茶七千多万人的市场里,吸引一部分茶友,品鉴高端熟茶。
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两年,好的熟茶越来越多,也出现了真正的名山古树熟茶,有的茶企,直接用冰岛老寨古树发熟茶。
这在以前,时不敢想的。
原料上涨,推动小堆熟茶发展
熟茶发酵,有大堆地上发酵和小堆离地发酵之分。
大堆主要是传统大茶企发酵,5吨以上的量,菌群丰富。大堆熟茶,发得比较透,叶底一捏就变成茶泥。
但如果工艺不好,大堆容易产生堆味。
山头茶的熟茶,主要是小堆发酵,一筐几百公斤。
之所以发展出小堆,是熟茶高端化的市场选择下,山头茶原料成本太贵,小堆是更理性的选择。
喝过老杨坝歪熟茶的茶友说:当年要是多做点,现在转化得很好了。
老杨听完,心碎了一地:我倒是想干一票大的,但冰岛茶,哪怕是中小树,也玩不起大堆。
每年都做冰岛坝歪,混采春茶全部攒着,攒三年原料才能做一堆大几百公斤的熟茶,还是几个茶商分的。
小堆发酵,微生物不够丰富,有时候会发不透。于是,山头茶的熟茶,索性绕开传统大堆的重发酵,走小堆轻发酵路线。
如此一来,山头茶,把熟茶做得风格化,尝试做出山头味。而且,轻发酵还能为后期转化留足空间。
茶叶市场,一切现象,都有因果。
生茶转化时间太长,所以以生茶为基础,人工做出了熟茶;
市场贵生不贵熟,直到生茶大积压,从业者为寻求市场突破,才开始研究高端熟茶。
山头茶原料太贵,高端熟茶只能玩小堆。小堆容易发不透,衍生出轻发酵,实现山头熟茶的风格化,也为后期转化留足空间。
眼下,茶市艰难,但茶叶市场的自我进化,一定会推动茶叶市场更加多元化地发展。
未来,一定是生茶、熟茶,红茶,白茶等,百花齐放。
若需要一个理由:茶叶,拼的是原料。只要原料好,别炒废,怎么做都好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