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三字,轻飘飘地从权力的喉咙里吐出,却重若千钧地砸在历史的天平上,压垮了一代名将的生命,也压垮了一个时代的希望。
岳飞的故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从孩童时期背诵的“精忠报国”,到课本里描述的抗金英雄,岳飞的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
但是英雄的结局却并非凯旋而归,而是令人扼腕的悲剧,后世对岳飞的评价,也并非简单的褒扬,而是夹杂着惋惜、愤怒,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要理解岳飞的悲剧,就必须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北宋末年,彼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歌舞升平,实际上早已危机四伏。
政治腐败,党争不断,皇帝沉迷享乐,朝政荒废,军事上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对外屡战屡败,面对北方强敌的威胁,北宋统治者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采取了饮鸩止渴的策略——与金国联手对抗辽国。
这种“联金灭辽”的策略,无异于引狼入室,最终导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这场国难,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彻底改变了岳飞的人生轨迹。
目睹国破家亡的惨状,岳飞内心充满了悲愤和屈辱,他毅然投笔从戎,决心为国效力,收复失地,洗刷民族的耻辱,“靖康之耻”不仅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岳飞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英雄之路。
岳飞投身抗金战场后,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深受士兵爱戴。
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成为抗金战场上的一支劲旅,岳飞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收复了大片失地,一度逼近开封,令金兵闻风丧胆,岳飞的赫赫战功,却并没有得到南宋朝廷的全力支持。
南宋朝廷内部,主和派和主战派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主和派以秦桧为首,他们贪生怕死,只想苟且偷安,不惜向金国割地求和,而主战派则主张坚决抵抗金兵,收复失地,南宋高宗赵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摇摆不定,最终选择了妥协求和。
他担心岳飞功高震主,也担心抗金胜利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在岳飞节节胜利之际,赵构却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回朝。
这十二道金牌,如同十二把利剑,刺穿了岳飞的抗金雄心,也预示着这位民族英雄的悲剧命运,岳飞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却最终败给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这种忠义与现实的碰撞,是岳飞悲剧的核心所在。
据说在岳飞班师回朝的途中,发生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岳飞路过金山寺,遇到了一位名叫道月的禅师。
禅师似乎早已预知岳飞的命运,送给他一首意味深长的诗:“风波亭下水滔滔,千万艰辛把舵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深涛。”禅师还留下几句偈语:“岁底不足,提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荼毒。”
这些预言性的诗句,暗示着岳飞此次回朝将面临巨大的危险。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熏陶的岳飞,并没有将禅师的预言放在心上,他相信朝廷,相信皇帝,认为自己一心为国,不会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他急于回朝,向皇帝解释北伐的战略意图,并表明自己的忠心。
岳飞的这种忠诚,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在那个权谋横行的时代,过度的忠诚,反而成为了他致命的弱点,他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朝廷会对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忠臣下手,他更没有想到,等待他的,不是皇帝的嘉奖,而是秦桧精心布置的陷阱,禅师的预言,如同命运的暗示,却无法改变岳飞的最终抉择,他的命运,早已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无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岳飞回到临安后,立即被秦桧逮捕,关押在大理寺狱中,秦桧深知岳飞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不敢公开处死他,于是便罗织罪名,对其进行诬陷。
然而岳飞一生光明磊落,忠心耿耿,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定罪的证据,秦桧无奈之下,只好编造了“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以及部将张宪等人杀害,风波亭成为了岳飞生命终结之地,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冤案的代名词,临刑前,岳飞仰天长叹,他终于明白了禅师预言的含义。
“风波亭下水滔滔”,亭名中的“风波”二字,早已预示了他的命运,“岁底不足”,指的是他无法活到年底,“奉下两点”,则是秦桧的“秦”字,一切都如同禅师所预言的那样,精准而残酷,岳飞的死,是忠义的陨落,是权谋的胜利,秦桧之流,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陷害忠良,残害国家栋梁,他们的行为,不仅令人发指,更是对国家民族的巨大损害。
岳飞死后,朝野震动,民众悲愤,然而在秦桧的压制下,没有人敢公开为岳飞鸣不平。
直到宋孝宗继位后,才为岳飞平反昭雪,追谥“武穆”,并将其遗骨迁葬于西子湖畔的栖霞岭,修建岳王庙,以示纪念,岳飞的冤案,虽然最终得到了平反,但历史的伤痕却无法抹去,岳飞的悲剧,也成为了后世警醒的镜子。
后世对岳飞的评价极高,将其视为民族英雄、爱国将领的典范,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与岳飞的光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桧则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杭州岳王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便是人民心中对奸臣的唾弃和审判,历史最终给了岳飞和秦桧最公正的评价。[浮云]
参考来源:
和政发布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死前才领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