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两天,我写过一篇《》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普陀区甘泉三村、长宁区天山五村等小区因征询没有达到规定的比例,结果旧改工作就暂停了。
当时我只是分析了一下居民反对的原因,而没有留意这些征询没有通过的小区后续会怎么样?
后来出于好奇,我又去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2
保民新村
“原拆原建”的更新方式被大面积推广,其实是近两三年的事情。我全网搜罗了一遍,发现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小区,叫做保民新村。(上图中的红色屋顶的小区)
保民新村
位于北外滩街道大连路——周家嘴路交叉口,规划hk361街坊内。小区房屋状况较差,可能是小梁薄板的结构形式。
2020年时,当地政府准备推小区“原拆原建”,但是没能得到全体居民的同意,所以就搁置了。
2022年时,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推动老旧小区解危更新工作,当地政府启动了保民新村所在地块的控规调整工作。地块规划调整为公共绿地和一小块住宅用地。(如下图)
2023年,该小区迎来了“动迁”,当时的补偿单价大约在14.5万元/m2。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不管是因为小梁薄板,还是成套改造引起的“原拆原建”小区,即使第一次征询没有通过,也还是有希望迎来第二次机会的。保民新村不但迎来了第二次机会,还从“原拆原建”变成了“征收”,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啊!
这可能是甘泉三村、天山五村等小区剩余2-3成居民,敢于拒绝“原拆原建”的底气所在吧。
城市总是要更新的,就比谁更耗得起!这可能是一部分“不同意”居民的想法吧。
03
长桥新村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小区,徐汇区的长桥新村。这个小区居然经历过2次成套改造的征询,都没有通过,而最终在2023年迎来了动迁。
长桥新村
始建于1958年,是较早的一批工人新村。该地块房屋多为历史悠久的老旧房屋,老化程度较高,居住面积较小,厨卫设施简陋,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居民生活较为不便。
在2013年和2021年的两次成套改造征询中,都因为没有达到规定的比例而告失败。
2023年,长桥新村迎来了动迁,其拆迁范围为:长桥新村14-37 号、41-48号;长桥二村1-13号、24-26号、35-37 号、44-46号、49-51号、龙川路105号、罗香路10-20号、龙川路119号、上中路273号、长桥二村55号东(单位)。
动迁之后,长桥新村这块地还是作为住宅使用。(如上图)
而一年时间不到,该地块(xh315-10和xh313-16)已经被上海新长桥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上海地产(60%)和徐汇城投(40%)联合控股)以总价79.04亿元竞得,楼面地价为63757元/㎡。
2024年6月11日 ,上海徐汇区长桥街道xh315-10与xh313-16地块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公示,总图如上图,指标如下图,我就不再展开了。
一个跨越10年,两次原拆原建征询都没通过的小区,最后都能动迁成功,可能会给目前原拆原建征询没通过的小区,更大的“勇气”吧。
04
时间
从政府投入的资金大小来排序的话:动迁>原拆原建>美丽家园,从居民获得感的大小来说,也是相同的排序。
但是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而且老旧小区老旧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有些小区可以通过“修缮”达到更好的居住体验,而小梁薄板和非成套的小区,只能通过拆除重建,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上图是那些2024年轮不到“原拆原建”,只能通过修缮来改善居住环境的老旧小区,他们也许还会为甘泉三村、天山五村等小区放弃机会扼腕叹息呢!
保民新村,第一次征询失败之后,等了3年,迎来了动迁。
长桥新村,从第一次征询失败到迎来动迁,等待了10年。
对于这些小区来说,这都算是喜讯,终于从“原拆原建”变成了“拆迁” ,梦想成真了。
但是这里的时间成本,又有多少人考虑过呢?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0年呢? 即使是3年,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也是耽搁不起的。
城市一定会更新,老旧小区一定会被拆除。 这次没有通过征询的小区,谁又能知道下次征询会在什么时候呢?
即使有下次机会,也许 迎来的还是“原拆原建”的征询呢?谁又能保证一定是“动迁”呢?
人生短短几十年,很多时候,继续等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抓住眼下的机会,改善当下的生活环境,提升每一天的生活质量,才是城市更新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意义。
05
结束语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每个人获取有效信息却越来越困难,有时甚至会落入“信息茧房”。
我有时在想:如果政府的信息披露再公开透明一些,老百姓理解的再透彻一些。是否老旧小区的居民对于“原拆原建”的误解会更小一些,对于“动迁”的执念会更小一些呢!
“长远利益”和“活在当下”,两者确实需要权衡 ,但最好是在充分获得信息之后再做决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