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战争:相对论如何征服世界》
[美]马修·斯坦利著,孙天译,译林出版社
人人都知道相对论,却鲜有人知道相对论的提出和验证,穿越了战火和民族主义的隔阂,结合了两位敌对国科学家的努力。这部作品既展示了相对论征服世界的历史,也呈现了充满隔阂和敌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身处敌对国的爱因斯坦和爱丁顿如何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才使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理论。
《白莫卧儿人:爱情、战争与18世纪的印度》
[英]威廉·达尔林普尔著,陆大鹏、刘晓晖译,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英国历史学家威廉·达尔林普尔基于对18世纪档案、书信与日记的详尽研究,以小说般的文笔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重新审视了英属印度建立前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英印关系,再现了那个满是阴谋背叛、后宫政治和谍报活动的历史世界。
《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冀小斌著,彭华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这是首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作者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优势,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视角。
《动物化的后现代:从御宅族透析消费社会》
[日]东浩纪著,褚炫初译,王飞校,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析了御宅族系文化影响下的日本社会和日本思想,并从中理出御宅族系文化的形成与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御宅族对于动漫甚至当代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些被误解的族群,其行为模式是文化的脉络之一,也正在改变人类的整个历史文化。
《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钱乘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钱乘旦教授在北大开设的“大国崛起”课程为蓝本,讲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九个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不仅讲大国崛起的基本过程和有趣情节,更着力于将大国问题、大国兴衰的机制讲清楚,寻找普遍规律和共性。
《构建国家:意大利、德国的形成与联邦制之谜》
[美]丹尼尔·齐布拉特著,陈立夫译,格致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联邦制起源的政治学著作。德国和意大利在国家统一之前,有着非常相似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权力结构的条件,但德国最终建成联邦制国家,而意大利则成为单一制国家。本书追溯了德国和意大利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多层次因素,从而解答了怎样的国家能建成联邦制的问题,探讨了民族国家的制度起源和欧洲政治发展的本质。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人类学理论的流派与风格》
[英]马泰·坎迪亚主编,王晴锋译,领学东方|金城出版社
倘若人类享有自由的话,那么这种自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自由?何为文化以及何为社会?21世纪,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思考人类学理论?本书源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为社会人类学专业的学生长期开设的核心系列讲座,涉及人类学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理论,由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9位教授集体讨论,精心讲授、撰写。
《金门:美国住房之战》
[美]康纳·多尔蒂著,相欣奕、张美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硅谷所在地旧金山湾区为样本,记录了美国的住房危机。书中追踪了为捍卫居住权而努力斗争的人们,包括立法者、租户、开发商、工薪家庭、社会活动家等,呈现了不同立场的人们试图摆脱危机的努力,也揭示出那些推动住房市场的深层力量,剥开了几十年的历史和经济力量的博弈。
《〇〇年代的想象力》
[日]宇野常宽著,余梦娇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日本最为活跃的青年评论家宇野常宽从流行文化入手,以“〇〇年代”经典影视、动画和漫画作品作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头十年日本社会和文化领域所发生的深层变迁,重点探讨了想象力和亚文化的演变轨迹。作者指出,虽然一些作品已意识到“决断主义”的局限性,但要彻底超越还需要新的想象力路径。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日]大津透著,刘可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白村江战败后的日本正处于政治交替状态,社会动荡不安,于是取法唐朝,吸收了以律令法典为代表的一整套典章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律令制度为切入口,涉及大化改新、遣唐使来华、鉴真赴日、唐招提寺等唐风浸润下日本国家与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唐日交流的诸多方面。
《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德]彼德·斯洛特戴克著,常晅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大众,一个既充满谜团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本书聚焦了大众文化的成型,其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分析了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间的张力,为读者了解当代文化现状及文化产业提供了独特视角。
《秦汉史讲义》
秦晖著,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的“秦汉史”课程为蓝本,成书经整理补充,多出近一倍内容,并增加了近年来发现的考古资料。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本书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郭亮著,商务印书馆
自晚明以降,欧洲传教士踏上东方土地,他们凭借先进的科技绘制出一幅幅包括精确比例尺、经纬度及水深数据的海图;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海图亦悄然蜕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本书以图证史,以考察明清两代的海图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再现一个既交流频繁又暗流涌动的全球权力格局变迁时代。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
[法]沙畹著,秦国帅、雷阳译,商务印书馆
山岳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泰山更是在众山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职能。法国汉学家沙畹从泰山入手,拆解泰山信仰的层累历史,诠析神明崇拜的嬗变过程,从而探究中国上古时期的宇宙观和宗教祭祀,创立了中国神圣空间研究的基本范式。
《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
许绰云著,博集天卷|岳麓书社
许倬云先生以“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了两千年来,中国文化、经济与世界的互动和联系,展现了面对日益混乱的世界,一位94岁老者对当下的急切呼吁与未来世界的殷切期望。
《席勒传》
[英]托马斯·卡莱尔著,佟艳光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英国文学大师托马斯·卡莱尔写作,完整收录歌德为德语版《席勒传》撰写的近万字序言,卡莱尔以稍晚于席勒的19世纪英国文人的视角,带我们领略了席勒以其天分撼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后留下的余波,卡莱尔《席勒传》自身也参与了席勒形象的生成与塑造,可被视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接受史的重要材料。
《细胞传》
[美]悉达多·穆克吉著,马向涛译,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将探究细胞的历程与科学家、医生、患者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了一起。从发现细胞、了解细胞到利用细胞进行治疗,在伤痛与希望的交织中,经历了百转千回。这些内容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也为攻克诸多世界性医学难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香蕉的报复:洪都拉斯的环境代价,美国的消费增长》
[美]约翰·索鲁里著,余晓娜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揭示了平平无奇的“香蕉”是如何推动洪都拉斯的环境变迁,并引起美国的消费增长的。19世纪70年代起,随着香蕉生产的扩大,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洪都拉斯逐渐建立起垄断地位,需要更多的土地,当地人因此被驱逐出他们祖先的家园。不止于此,洪都拉斯人的劳动逐渐被商品化,他们被迫成为出口经济的奴隶。
《学术人》
[法]皮埃尔·布迪厄著,王睿琦、钟牧辰译,艺文志|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通过分析和解释收集于1968年法国学术界剧变时期的经验资料,揭示了学术界内部的结构和运作机制,及其对学术研究和学术人职业生涯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学术界的内在逻辑和矛盾,甚至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工具,更是透视法国学院体制和法国学术史的重要途径。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加]史蒂芬·R.鲍恩著,王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在文明诞生之初,人类就渴望利用火的破坏力,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真正进入炸药时代。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包含人类对科学的痴迷、对道德的践踏,以及历史内在的讽刺性。这个故事证明,人类在战争期间能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同时警示我们,历史具有周期性,过去的解决方案往往会造成新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掌故家的心事》
宋希於著,中华书局
作者多年关注近世以来知识人的生平行迹及其心路历程,留心种种旧传的未详、待考、不确、不真,对因各种缘由被打入另册的历史人物,如周肇祥、周作人、钱稻孙、龙榆生等,尤其怀有探究的兴趣。
《中国文学史》
张隆溪著,黄湄译,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立足文学性,突出经典作家作品,融文学历史之叙述与文学作品之鉴赏为一体,重建文学史写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传统。中文版保留了作者翻译的中国文学名篇佳作的英译文。
《转变中的中镇:一项文化冲突研究》
[美]罗伯特·S.林德、[美]海伦·梅里尔·林德著,梁文静、王晓燕、高卉译,商务印书馆
林德夫妇的《中镇》描绘了1920年代美国工业小镇的生活,十年后他们再访小镇,继续观察其经济、谋生、住房、教育、休闲、宗教等变化,写成《转变中的中镇》。他们发现,中镇在短暂繁荣后,大萧条导致社会结构巨变,形成“经营阶级-工人阶级”分层模式,中产阶级不再占主导,但中镇仍是记录美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窗口。
《棕榈油的全球史: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美]乔纳森·E.罗宾斯著,徐海冰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原产自西非的油棕树及其衍生的棕榈油,如何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关键商品。基于跨越五百年和四大洲,本书涵盖油棕从非洲起源、奴隶贸易时期与世界的早期接触与交流、在工业革命时期扮演的角色,到20世纪东南亚油棕种植园的发展、殖民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时代的油棕产业扩张等多个方面的历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