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靖亚如
冲刺四季度,枣庄大地处处充满干劲,向着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迈进——
车间内,生产线上马力全开;园区里,各类业态百花齐放……全市上下保持一鼓作气的冲劲、敢打敢拼的干劲、真抓实干的韧劲,为枣庄资源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近年来,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加快构建“6+3”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突围”“求变”……成为枣庄政府工作中多次提及的热词。
向“新”迭代,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面对曾依赖的煤炭能源枯竭格局,枣庄聚力推动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为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近年来,枣庄累计关闭退出煤矿22处、产能765万吨,关停小煤电机组14台、装机总容量26.2万千瓦。
抓绿色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擦去“煤灰”,与此同时,枣庄加快推动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占比达52%,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377万千瓦、十年间增长4倍。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健全完善“链长+链主+联盟+基金”工作机制,全力支持丰元锂能、中材锂膜、联泓新科、精工电子等本土头部企业加速发展,招引落地吉利、欣旺达、科达利、亿恩科、吉利极电等一批领军企业,形成龙头牵引、项目带动、抱团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奋力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和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
《2024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提升产业集群能级中提到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锂电新能源,成为枣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位于枣庄光明大道一畔的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其落地建设的欣旺达50GWh纯电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欣旺达集团北方最大、全国规模第二的生产基地。该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首条产线建成,目前已建设6条产线,在尼桑、大众、理想、小鹏等主力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实现量产装载。欣旺达同步推动零碳智谷“源网荷储云”一体化、10万吨锂电池回收利用及新型储能智造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在枣庄市落地建设,这是枣庄发展并培育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为打造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蓄力赋能。
迈入深耕新能源主战场第四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超前跑,新能源电池产业迈上“新”高地。截至目前,枣庄锂电企业从2020年的24家发展到126家,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8%。实现正极材料产能15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隔膜16亿平方米、电解液13万吨、电芯27.6GWh、拆解0.4万吨。
枣庄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的“光伏+储能”绿色低碳隧道用电项目成功落地,预计一年节约30万度电,打造隧道运营绿色低碳新模式。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首座“光储充检”智慧驿站并网投运,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为城市转型提供新的路径。加快推动零碳智谷“源网荷储云一体化”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用户侧储能系统、能碳数字化平台,建成运营后,可为园区提供25%的日间用电量,年节标煤0.8万吨、碳减排0.13万吨。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5个储能产业基地之一,截至目前,枣庄已并网的储能装机规模达362MW/724MWh。
立足条件禀赋,选准主攻方向,枣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枣庄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持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力开展工业企业“8010”三年对标登高行动和“企业满园”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及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促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蝶变。一组数据彰显枣庄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前三季度,枣庄市生产总值为1785.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7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1.1%。重点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5.4%、26.2%、10.9%、6.1%,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个百分点。
立足“特”“优”,产业能级整体跃升
作为工业老城,枣庄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TCO光伏导电膜玻璃、PPC装置技术等一系列项目及产品跻身行业前列,甚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石榴+产业、枣庄辣子鸡产业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带动人民共同致富迈步实践中……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企业发展活力充沛、后劲十足。
从“发展难”到“产业兴”,从“转型阵痛”到“蝶变再出发”,枣庄积极培育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及锂电、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高四新”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机床、大数据等8个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枣庄培育了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材料、山东聚合顺等一批特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氨基、醇基等煤基新材料和煤基可降解材料,着力打造以煤化工新材料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立足特色,聚焦优势,持续在“特色”上下功夫,激活了枣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一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变奏曲”响彻枣庄乡村大地。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枣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将石榴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从石榴叶、石榴皮、石榴籽、石榴树根到石榴文化,全力挖掘开发石榴身上的“宝藏”,做深做透“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培育石榴产业集群,打造完整产业链,多年的发展与积淀,石榴已成为枣庄的城市名片,“土特产”跃升为“金字招牌”。2023年,枣庄获得“中国生态石榴之都”称号,枣庄石榴系列产品被认定为“中国生态原产地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峄城石榴”入选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石榴品牌价值全面升级,依托丰富的石榴资源和人文资源,枣庄石榴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石榴+旅游”“石榴+康养”“石榴+研学”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非遗技艺”研学游、“花开满园”赏花游等石榴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应势推出,生态度假、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等旅游新产品层出不穷。
“一鸡活、百业兴”,作为“中国辣子鸡之乡”的枣庄,辣子鸡已成为其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枣庄辣子鸡产业发展,市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把枣庄辣子鸡做成百亿级的富民大产业”。目前,枣庄以辣子鸡为特色菜的大中小酒店、餐馆、特色店、夫妻店、农家乐等3.46万家,每年消费肉鸡约4000万只,年销售额过50亿元,“枣庄皱皮辣椒”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约8000万斤,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数字引领,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数字特色产业集群加快聚集。2024年,“枣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枣庄器械装备产业集群”2个集群突围而出,成功进入省“头雁领航”支柱型雁阵集群,树立起“枣庄智造”新标杆。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实施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工业设备上云,截至2023年底,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66.9%,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6.1%,企业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未来产业也在这片热土之上快速“生根发芽”。枣庄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融合应用新模式,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制造和滕州机床“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推荐峄城区农产品深加工(石榴)产业申报2024年“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项目,累计培育省级“晨星工厂”93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8个、市级数字经济园区7个,打造省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7个、智能制造场景7个。
“营商”换“赢商”,点燃市场活力之火
营商环境日益成为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综合表现,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的枣庄而言,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始终是其不变的追求。
近年来,枣庄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在枣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枣庄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等多项扶持政策,为企业创新升级、项目做优做强提供精准支持。
项目生成后能不能落得下、留得住,关键看服务环境和服务效能。枣庄大力开展招商政策未履行事项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行“有温度的执法”,有效压减入企检查频次,加快推动“枣解决·枣满意”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市长上线”等受理渠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快速响应、高效办理”扁平化服务矩阵,推动各类诉求精准分办,坚决杜绝程序性办结,确保合理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
在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现场,帮包专员正在和企业负责人一起研究项目推进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分级帮包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激发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力推动“工业倍增”计划顺利实施。在执法检查环节,结合实际通过建立跨部门、多层级的统筹协调机制,采取多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给执法检查“瘦身”,为企业发展“减负”。此外,为了减少对经营主体不必要的“打扰”,枣庄创新搭建“枣企e码通”平台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实行入企执法备案扫码制度,严格控制执法检查总量,防止重复检查,切实让企业安心发展、放心经营。
为践行真正让枣庄成为企业家眼中的诚信高地和投资热土。枣庄梳理91个市级重点项目,逐一配备项目专员,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项目进场交易时间由22天缩短至20天,节约时间90%,实现项目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同时做好项目进场交易和场地预约服务,通过增开场次、调整其他项目交易时间和优化场地使用,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畅通问题反馈,开展标后满意度回访,实行“一项目一回访一评价”。今年以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服务重点项目29个,交易额43.01亿元,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从忙而有序的建设工地,到敞亮整洁的生产车间;从勾勒梦想的规划蓝图,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画卷……枣庄全力推动转型高质量发展,一次次部署调度,一次次战鼓催征,点燃赶超发展的激情与活力,持续释放澎湃动能,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