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肖华奉调进京,路途中一个偶然的瞬间,他瞥见了一名香烟小贩,顿时惊愕不已:这不正是当年杀害黄骅的凶手吗?
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瞬间浮现,面对这出乎意料的遭遇,肖华将如何应对?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又会带来怎样的波澜?
贫苦出身,志存高远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生在湖北阳新县一个贫困的小村庄。
命运的阴霾早早地笼罩了这个男孩,父母和哥哥相继离世,只留下他和嫂子相依为命。
昔日的温馨家园,一下子变得冷清凄凉。
为了糊口,年幼的黄金山什么苦都吃过,打猪菜、挖野菜、拣柴禾、给地主放牛......欺凌、辱骂和剥削,都成了家常便饭。
然而,再苦再难,也打不垮他心中向往光明的渴望。
尽管没钱上学,但黄金山渴望知识的心一刻也没停歇。
他利用一切机会自学,从村里的老人那里听故事,向识字的人讨教......就这样,在艰难困苦中,他努力汲取着人生的营养。
农运洗礼,点燃理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
血火硝烟中,中国共产党号召"打土豪、分田地",为劳苦大众带来了新的希望。
15岁的黄金山第一次见识到,原来贫苦人民也可以扬眉吐气。
仿佛是一道光,穿透了笼罩在他心头多年的阴霾,照亮了前行的路。
不顾个人安危,他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带领孩子们宣传革命,传递信件,张贴标语......很快,他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儿童团长。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成为他走向革命道路的起点。
那一刻,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在他稚嫩的心中扎下了根。
改名换姓,奔赴前线
1928年8月,年仅18岁的黄金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组织上认定,他就像一匹蓄势待发的骏马,将来定能在革命道路上一往无前。
于是,一位首长为他改名"黄骅",寓意着美好的期许。
从此,"黄骅"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就与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它不仅预示着黄骅个人崭新的人生篇章,也昭示着一个伟大时代的步履铿锵。
那一刻,黄骅下定决心,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他明白,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理想的道路注定荆棘丛生,但无论多么艰险,他都将一往无前。
浴血奋战,屡建功勋
1930年,黄骅参加了红军,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
在南方各个根据地,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粉碎了一次又一次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炮火连天的日日夜夜,生与死随时擦肩。
但黄骅无所畏惧,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子弹和刺刀织成的密网,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步伐。
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黄骅大刀",那个挥舞大刀冲杀的身影,成为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初任要职,恶意滋生
1940年,鉴于黄骅出色的军事才能,上级将他调任山东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从此,他将与司令员邢仁甫并肩战斗,共同带领部队为抗日救国而努力。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表现出色的邢仁甫,却对这位新来的副手产生了难以遏制的嫉恨。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恶意,一种不甘人下的欲望,在他阴暗的内心深处滋长。
表面上,邢仁甫对黄骅还算恭敬有礼,但私底下,他却在部队中散布流言,诋毁黄骅的威信。
这个曾经的革命功臣,如今竟然堕落到了这般田地。
排挤打压,野心勃勃
黄骅到任伊始,就感受到了来自邢仁甫的敌意。
无论他如何努力工作,邢仁甫总是处处与他过不去。
训练部队,邢仁甫说他太严格;改善伙食,邢仁甫说他太奢侈;整顿纪律,邢仁甫说他不近人情......
渐渐地,黄骅意识到,邢仁甫那乖戾的行为,恐怕不仅仅是嫉恨那么简单。
一个野心勃勃的魔鬼,正潜藏在这位貌似忠厚的首长皮囊下,伺机而动。
一天深夜,黄骅独自坐在窗前。
窗外,月色如水,虫鸣如诉。
他暗暗发誓,无论邢仁甫耍什么花招,自己都绝不上当。
他是一个共产党员,理应用生命捍卫革命事业。
密谋刺杀,恶贯满盈
1943年6月,盛怒之下的邢仁甫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
他得知自己被上级调离山东,认定这是黄骅在背后捣鬼,嫉恨之火瞬间将他的理智燃烧殆尽。
一个惊天阴谋在他邪恶的脑海中酝酿成型。
他把心腹们召集到密室,声色俱厉地说:"要想保住你们的饭碗,就得帮我除掉黄骅那个眼中钉!"
话音刚落,一片死寂。
窗外,电闪雷鸣,宛如天怒人怨。
刘永生、潘特等人面面相觑,他们贪恋权位,又惧怕邢仁甫的淫威,终究点了头。
至此,一场骇人听闻的叛变阴谋,拉开了血腥的序幕。
殊死一击,忠魂悲愤
6月30日傍晚,大雨倾盆。
昏暗的油灯下,黄骅正带领将士们在新海县大赵村开会。
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伙荷枪实弹的刺客,正在雨幕掩护下悄悄逼近。
"砰"的一声,木门被一脚踹开。
凶手们闯进屋内,端起枪朝着毫无防备的与会者疯狂扫射。
惨叫声、哀嚎声顿时充斥了整个房间。
鲜血飞溅,尸体纷纷倒下。
黄骅倒在血泊中,胸口的几个弹孔正汩汩向外渗血。
在生命最后一刻,他的脑海中闪过列祖列宗、闪过家乡的山山水水,闪过与邢仁甫斗智斗勇的一幕幕......32年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
一个忠诚的灵魂,就这样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热土。
他死不瞑目,只恨没能亲手惩治邢仁甫这个千古罪人。
凶手逃窜,穷凶极恶
刺杀黄骅后,叛徒们仓皇逃窜。
邢仁甫率先投靠日寇,把冀鲁根据地的情报出卖给敌人,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走狗。
冯冠奎、刘永生、潘特等凶手则四处藏匿,躲避追捕。
他们心知肚明,自己犯下了灭绝人性的罪行,共产党决不会放过他们。
夜深人静时,亡灵的惨叫不时在他们耳边回响。
但丧心病狂的他们并未就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
由于他们了解根据地的情况,国民党和日本人都对他们极为看重。
一时间,在敌人的庇护下,这些人祸害遍了冀鲁大地。
抢粮财、烧村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人民的血泪,化作滔天恨意。
正邪势不两立,真相终会大白,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绳之以法,罪有应得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叛徒们的末日也随之来临。
进驻北平的解放军发现了邢仁甫的踪迹,一场围剿随即展开。
这个自以为能逃脱制裁的汉奸,终于落网了。
同年,冯冠奎也被八路军击毙。
叛徒们从狐群狗党变成了丧家之犬,纷纷落网。
刘永生、潘特等相继被俘,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唯独潘特,他逃到北平,化名换姓,在街头卖烟为生。
他以为改头换面就能逃脱罪责,谁料到在命运的捉弄下,他竟会再次撞到枪口上。
街头喊话,罪责难逃
1950年,潘特在北平卖烟时,被一个熟悉的身影认了出来。
定睛一看,潘特顿时如坠冰窖,因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多年未见的肖华。
原来,肖华曾在冀鲁军区工作过一段时间,与潘特有过数面之缘。
由于他极强的记忆力,潘特的相貌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
没想到,时隔多年,肖华竟在京城的大街上与潘特狭路相逢。
看着这个当年杀害黄骅的凶手就在眼前,肖华悲愤交加,立即命人将其抓获。
潘特颓然倒地,他知道自己难逃一死。
同年9月,潘特伏法,罪有应得。
至此,刺杀黄骅的凶手,全部绳之以法。
英名永驻,精神长存
黄骅虽然牺牲,但他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
1953年,黄骅烈士的遗骸被安葬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治丧人拈香跪拜,泪如雨下。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为了纪念这位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优秀共产党员,黄骅县正式成立,这个曾经养育他的地方,从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黄骅精神"成为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岁月悠悠,物是人非。
但黄骅的感人事迹,依然在他的家乡广为流传。
他的重孙朱磊,就是听着先祖的英勇事迹长大的。
耳濡目染之下,朱磊立下军旅之志,决心继承先烈的遗志。
2018年,正在大学读书的朱磊毅然参军入伍,成为新时代的军人。
在黄骅烈士纪念碑前,朱磊紧握着拳头,眼含热泪。
先烈虽逝,后继有人。
这,就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