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6年10月,解放战争刚刚爆发,但晋察冀根据地却已经愁云密布,全军上下弥漫着消极的气息。
原来在之前的战斗中,作为晋察冀根据地,河北省首府的张家口被傅作义偷袭得手,因此丢失。
晋察冀各部队也因此伤亡惨重,从大同——集宁战役开始说起,这已经是晋察冀两次在傅作义手上吃亏了。
此时河北涞源县晋察冀军区战后总结会议上,二纵司令员郭天民突然拍桌瞪眼,当场和司令员聂荣臻对起来了。
无论郭天民的原因是什么,我军是纪律部队,当着全军区高级指挥官的面顶撞司令员这无疑是不能忍受的。
这场会议冲突不仅在晋察冀出名了,甚至惊动了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下令郭天民离开了晋察冀军区,调任晋冀鲁豫军区。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郭天民和聂荣臻这个统帅华北近十年的司令员起了这么大矛盾?晋察冀军区究竟发生了什么?
02
故事要从晋察冀军区作战科科长杨尚德的一封情报说起,46年9月杨尚德得到地下党情报,华北国民党部队即将进攻张家口。
聂荣臻立即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能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撤,尽可能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张家口作为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也是当时我军占据的唯一一个省会城市,为什么不选择坚守呢?
原来早在几个月之前的大同集宁战役之后,张家口就面临着敌人东西两线夹击的情况,很难死守。
因为大同集宁战役失败,西线我军不得不撤围大同,东线上因为实力不够也只能放弃承德。
这标志着张家口已经无险可守了,东西两面都在敌人包围中,注定无法长时间固守。
但张家口同时是关内外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军战略的唯一省会,自然不能随便丢失。
于是就有了这个能守则守的方针。
9月20日,聂荣臻作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针对敌军此次张家口进攻做出了防御部署。
针对敌军两线的攻战略,我军分两线防守。
东线国民党以李文兵团第16军、第53军为主,沿平绥铁路向怀来进攻,聂荣臻布置了8个旅进行机动防御作战。
再以杨成武等部总计6个旅的部队,在平汉线北段进行部署作战,对东线敌军进行钳形攻势。
西线敌军暂时没有进攻倾向,主要是晋绥军傅作义的第35军、新编骑兵第4师、暂编第38师等部队。
傅作义所部主要集结于大同集宁一线,我军则布置了一个纵队在西线柴沟堡一带,进行防守监控。
实事求是地说,聂荣臻此次的布置其实并没有大问题,东线进攻,西线防守。
东线集中了8+6个旅的力量,也完全符合集中优势兵力,于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术思想。
但事实却出现了偏差。
03
张家口战役一开始的情况与聂荣臻的评估情况基本一致,东线我8旅的兵力应对国民党六个师的主力进攻。
其中二纵负责正面防御作战,一纵及二纵第四旅、三纵第七旅、四纵第十旅等部队则集结于各方,随时准备反扑敌人。
第二纵队处于一线防守中,虽然部队整编砍了一半的兵力,虽然武器装备低下,但纵队司令郭天民确实打得有血性。
二纵以两个旅的兵力死死钉在怀来阵地,国民党16军、53军先后动用了飞机大炮都没能拿下我军阵地。
因为郭天民的死守,国民党多次进攻失利锐气尽失,一纵杨得志连续两次主动进攻敌人,歼敌三千余人。
东线战斗中郭天民的二纵无疑是最大的功臣,正是因为他死死钉在最前方,才给了杨得志进攻的机会。
正在晋察冀部队士气大胜,准备一鼓作气彻底打掉东线敌军时,傅作义这个老对手他又来了。
04
蒋介石眼看战局不利便想要调动傅作义从西线发起进攻。
但傅作义这个军阀怎么甘心听从蒋介石指挥,于是蒋介石不得不把张家口划归到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麾下。
同时划归的不仅仅是一个张家口一个城市,更有着北平和华北各路国民党军的指挥权。
老蒋扔出的这一块肉极大的吸引了傅作义,因为一旦那些张家口同时掌握看华北国军的指挥权,傅作义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王。
其实原本聂荣臻并没有忽略傅作义,但是在西线也仅仅布置了一个纵队的兵力,布防防线有限。
傅作义再次避虚击实,直接绕到了张家口北面发起了进攻,我军只布防了一个团的张北迅速沦陷。
毫无疑问傅作义再次打到了聂荣臻的软肋上,东线打得再好,面对北线的沦陷也没有了任何意义。
张家口战役至此先胜后百,我军各路兵马及晋察冀军区政府等各单位不得不紧急撤退。
随后国民部队紧追我军,也导致了各部队损失比较严重,因此就有了后来郭天民顶撞聂荣臻的事情。
这一仗郭天民确实打得很窝囊,东线依靠着劣势装备坚守了十余天,最终却因为北线的空挡而失败。
实事求是地说,这一仗的主要问题不在于郭天民的前线指挥,郭天民有怒气也可以离家。
而且郭天民的怒气也不仅仅是张家口这一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解放战争爆发前的裁军也让他很不满。
05
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其中有一条就是约定双方按比例裁军,大家一起裁军尽量保证和平。
当时党中央其实也明白战争爆发只是暂时的问题,因此两党其实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裁军。
国民党进行了整编师编制,将军变成了师,同时裁了一批老弱病残,名义上确实达到了标准。
我党也不笨,大部分根据地都只是减少番号,但是不裁部队,比如陕甘宁裁减两个旅部,但是下属部队直接合并并未减少。
看上去番号少了,但是人数上大部分根据地并没有变少,同时不少根据地还在大规模招兵,扩充二线民兵。
只有晋察冀按照标准执行了裁军,抗战胜利时晋察冀32万武装部队直接裁的只剩下了二十万人。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聂帅自己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央考虑到晋察冀近邻北平,明面上还是要做做样子。
就如同国民党也裁了一批军阀部队和老弱病残一样,明面上始终要把面子工作做足,因此中央并没有制止聂帅的裁军计划。
结果裁军没过几个月战争就爆发了。
晋察冀还没来得及准备后就被傅作义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大同集宁,承德,张家口接连失陷。
郭天民所部之所以能够坚守,就是因为郭天民和政委刘道生自作主张暗中留下了一批部队,没有按照规定裁撤。
06
当然无论原因如何,当众和领导顶撞,这无疑不符合纪律部队的规则。郭天民和政委刘道生暗中截留裁撤部队更是犯了我军大忌。
无论裁军这个做法是对是错,这是中央和军区司令部的命令,下面只能严格执行,不能瞒报。
结果郭刘二人竟然私自留下一批部队,甚至瞒过了司令员聂荣臻,这无疑是中央无法接受的。
考虑到郭和聂的矛盾较深,加上这次犯错,于是最终朱老总亲自干涉,郭天民卸任二纵司令员去了晋冀鲁豫。
一纵司令杨得志接任郭天民的二纵,李志民从三纵调到二纵为政委,两人重新治理二纵队。
同时在朱总司令的指挥和整顿下,整个晋察冀军区得到了新的方向,焕发了新生,很快就在战斗中找回了场子,重新拿回了张家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