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为何要进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命有时序,季节有轮回。
中医学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础理论,民间亦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秋冬季节是进补强身的黄金时期。进入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人体的热量消耗减少,气血流动趋于缓慢,虽然其他生理功能被抑制,但人体的消化吸收处于活动旺盛状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储备。
这时进食调补阴阳的膏方,更利于机体的吸收,增强体质,减少来年疾病的发生率。
膏方还能管骨伤?
膏方在中医骨伤疾病中的作用原理
扶助元气
扶正:在骨伤疾病中,如骨折后期、慢性劳损性疾病(像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患者往往正气受损。膏方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选用如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熟地、当归等补血药,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的恢复。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属于肝肾亏虚型。膏方中可加入杜仲、牛膝等补肝肾的药物,以滋养肝肾,增强骨骼的韧性,改善骨质疏松的状况。
祛寒湿邪气
当骨伤疾病伴有瘀血、寒湿等病邪时,膏方也能起到祛邪的作用。如对于创伤后局部瘀血肿痛未消的患者,膏方中可配伍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以消除瘀血,减轻疼痛。
在寒湿痹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型)的情况下,可加入制川乌、细辛等祛寒除湿的药物,驱散寒湿之邪,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调理脏腑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肾主骨。许多骨伤疾病与肝肾密切相关。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从中医角度看,往往是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所致。膏方可以通过选用山茱萸、枸杞子等补肝肾的药物,同时配伍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如川芎、赤芍等,来改善腰部的气血运行,滋养肝肾,从而缓解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使用膏方治疗骨伤疾病时,重视健脾和胃也非常重要。因为膏方多滋腻,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可能会影响膏方的吸收。所以常常会在膏方中加入茯苓、白术等健脾和胃的药物。例如,对于骨折后长期卧床,脾胃功能减弱的患者,在膏方中加入这些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使膏方更好地发挥作用。
膏方的适用骨伤疾病类型
颈腰椎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折不愈合等慢性筋骨疾病。
中医伤科膏方门诊时间
(自2024年11月1日~12月31日)
真的会有用吗?
膏方在中医骨伤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1、整体调理:例如,对于骨折患者,膏方不仅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还能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整体调理。如果患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膏方中可以加入补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当归等。对于颈椎病患者,膏方可以在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的同时,调整患者的整体气血阴阳平衡,因为颈椎病的发生往往与长期的姿势不良、肝肾亏虚、气血不畅等多种因素有关。
2、个性化定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辨证论治后定制的。以骨质疏松症为例,如果是肾阳虚型,膏方以补肾壮阳为主,选用淫羊藿、巴戟天等药物;而对于肾阴虚型患者,则会侧重于滋阴补肾,如使用熟地、女贞子等药物。这种个性化定制的优势使得膏方能够更精准地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
3、药物的协同作用:膏方包含多种中药,这些药物通过合理配伍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对于创伤后瘀血阻滞的患者,会加入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理气药如枳壳、木香,养血药如白芍、熟地。活血化瘀药可以直接消散瘀血,理气药能够推动气血运行,使瘀血更容易消散,而养血药则为瘀血消散后的机体补充血液。三者相互配合,比单一使用活血化瘀药的效果更好。对于骨关节炎患者,加用祛风湿药如独活、防风,补肝肾药如杜仲、牛膝,通络止痛药如全蝎、蜈蚣。祛风湿药祛除关节周围的寒湿之邪,补肝肾药增强筋骨的力量,通络止痛药缓解关节疼痛,这些药物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4、服用方便且口感较好:膏方一般制成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相比于传统的中药汤剂,服用方便。对于工作繁忙或者行动不便的骨伤疾病患者,如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或慢性腰腿痛等疾病,膏方便捷性使得他们更容易坚持治疗。膏方随身携带,在合适的时间服用,不会因为煎药的繁琐而中断治疗。膏方会加入蜂蜜、糖或木糖醇等调味剂,使其口感较好。与苦涩的中药汤剂相比,膏方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治疗骨伤疾病的患者,如慢性筋骨病患者,口感较好的膏方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的连续性。
该怎么吃?膏方服用方法
膏方一般在饭前空腹服用或饭后1 - 2小时服用。如果是滋补性膏方,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如果膏方中含有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用较好。
服用膏方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如每次10 - 15克,一日1 - 2次,逐渐增加剂量,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禁忌人群:急性疾病发作期,如急性骨折创伤早期伴有严重出血、肿胀时,不宜使用膏方。因为此时应以止血、消肿等急救处理为主。
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且体内湿浊较重的患者,需要先调理脾胃,祛湿化浊后再考虑使用膏方。如果直接使用膏方,可能会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作者:新华医院中医科 马碧涛
审校:新华医院中医科 金立伦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