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丽王朝统治的历史上,也就是公元918年——1392年之间,青瓷作为高丽文化的精髓,应该说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高丽青瓷是高丽时期继承新罗时代陶瓷器工艺传统生产的瓷器,其高雅、美丽、清新,呈青翠的绿青色,又名翡翠色瓷器。
据南宋《袖中锦》刊载,当时被南宋誉为“天下第一”的物品中,就记有“高丽秘色”,即高丽青瓷,南宋人在古文献中的这种称颂,应是对高丽青瓷中世纪高峰发展期真实面貌的如实记载。
高丽青瓷的发展,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
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
统一新罗晚期,有位重要人物张保皋与青瓷的产生密切相关。他年轻时(807)来中国应征入伍,中年(828)回到故乡青海镇(今韩国全罗南道的莞岛),被任命为青海镇大使。张保皋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将海上贸易延伸到了邻近各个国家,越窑青瓷的输入便是其海外贸易中的一项。
考古发现,在张保皋的驻地出土了唐代越窑执壶、罐、玉璧底碗等一批青瓷。随着需求量的增加,靠进口越窑青瓷已经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于是,张保皋从越州带回陶工,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土资源,运用越窑青瓷的先进技艺,很快生产出了与越窑青瓷风格相近的“新罗青瓷”。
高丽青瓷的生产是由宫廷直接派官员“窑直”管理的。尤以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和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的窑场最著名。其青瓷产品只供上层贵族,器物务求华丽,重质不求量,不惜工本。
仁宗长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及方形台有类于宋代青瓷的高雅宁静,而青瓷透雕七宝香炉、青瓷透雕唐草纹盒、青瓷镶嵌透雕龟甲纹套盖、青瓷透雕双龙笔插、青瓷龟形水洼注、青瓷堆花莲荷唐草纹水注的华丽精巧,已超过宋瓷,足与金银工艺争胜。
另外,高丽的瓷器工匠从大自然中找素材,充分发挥阴刻、阳刻、透刻等雕刻技巧,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品。他们不断进行艺术探索,更有效地突出了瓷器的工艺之美,提高了纹饰的装饰效果。
宋元之交的太平老人撰《袖中锦》,评出各类天下第一事物,高丽秘色与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等入列,并称“他处虽效之,终不及。”所谓高丽秘色,即指高丽青瓷,足见评价之高。【China瓷按:原文为“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兴化军孑鱼、福州荔眼、温州挂、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鲊、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
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陶瓷器中最具时代艺术的代表,它是受中国唐宋王朝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如越窑、耀州窑、汝窑等。高丽瓷在继承、消化中国制瓷技术与装饰手法的过程中能较好地融入高丽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既有中国青瓷传统技术、艺术手法,又有本国文化及艺术特色的独立青瓷体系。其优美精致,是贵族生活的物质、文化象征,部分可与中国宋代汝窑相媲美。
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后,大量宋瓷输入,以受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访高丽的使臣随员徐兢在其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写道,“陶器色之青色,丽人谓之翡色。”“碗、碟、杯、瓯、花瓶、汤盏,皆窃仿定器制度...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色泽尤佳...酒樽之状如瓜,上有小盖,而作荷花伏鸭之形...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承之,唯此物最精绝...高丽工技至巧,其绝艺悉归于公。”
高丽青瓷的生产是由宫廷直接派官员“窑直”管理的,这点与宋代官窑或明清御窑相类,正是绝艺悉归于公,尤以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和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的窑场最为著名。其青瓷产品只进供上层贵族,器物务求华丽,重质不求量,不惜工本,广泛采用青瓷堆花、透雕、镶嵌、辰砂、镶嵌描金、铁绘等高难度的精工技巧,或单独使用,或多种工艺综合于一器。像仁宗长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及方形台有类于宋代青瓷的高雅宁静,而青瓷透雕七宝香炉、青瓷透雕唐草纹盒、青瓷镶嵌透雕龟甲纹套盖、青瓷透雕双龙笔插、青瓷龟形水洼注、青瓷堆花莲荷唐草纹水注的华丽精巧,已超过宋瓷,足与金银工艺争胜。
高丽青瓷纹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云鹤纹取法于宋辽绘画的技法,生动逼真,闻名于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