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法治故事”
集中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11月28日,一场精彩纷呈的“我(们)的法治故事”展示活动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热烈举办,这是对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市司法局主办,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北京电视台协办的“我(们)的法治故事”征集评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的一次集中成果展示,也是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的一场重要活动。
市政府副秘书长尹航,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副组长、市司法局局长崔杨,市司法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鲍雷,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马宏、市税务局总审计师马文辉、市高级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杨柏勇、市司法局副局级干部林志炜,市委政法委、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以及部分现场展示的法治故事推荐单位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活动以一段宪法故事开场。曾荣获2023年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二等奖,来自北京市玉渊潭中学的陈嘉桐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宪法专家翟国强围绕“弘扬宪法生态理念 守护京华碧水蓝天”展开主题对话,生动阐释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由宪法守护,祖国的碧水蓝天由我们共筑”的理念。
崔杨同志代表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致辞。她强调——
一是将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
要注重提升实效,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二是将落实普法责任制作为主要抓手,在落地落细上下功夫。
进一步明确普法内容、对象、任务、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压实各部门主体责任,实现普法责任制的量化、细化。进一步发挥各区各部门职能作用,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要牵头抓总,各普法责任制单位要齐抓共管,实现联通、联动。
三是将繁荣法治文化作为必要载体,在涵养熏陶上下功夫。
要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作品评选活动。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普法阵地、各种各样普法载体作用,持续提升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度和对法治实践的参与度。
四是将推动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渠道,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要提升内容吸引力,紧跟时代、贴近生活,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的普法需求,实现全民普法“精准滴灌”。要提升手段科技性,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普法效率,推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教育格局,实现全民普法“数字赋能”。
在接下来的故事展示环节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法治故事依次上演......95后青年社区工作者孙悦、长城守护人刘红岩、房山区河北村书记安少奇、海淀区律师李志平,作为全市12000余名法律明白人和2700余名村居法律顾问的缩影,讲述他们扎根基层,活跃在乡村社区,用扎实的法律知识、娴熟的工作技巧,在提升社区村居民法律素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感人故事。
走街串巷与街坊邻居打成一片的“背包法官”冯晓光,立功无数宣传反诈的铁拐女警苗智媗,作为司法、执法人员的代表,讲述他们全力以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纸上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法治实践的暖心故事。
来自城管战线的“垃圾分类条例”宣传员王超月和基层税务干部边洛鋡的法治故事,折射出全市广大法治工作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践行法治为民理念、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场还为获得“我(们)的法治故事”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的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活动在市司法局、市监狱局(市戒毒局)警官合唱团演唱的歌曲《今朝》中落下帷幕。
“我(们)的法治故事”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自今年3月份开展以来,来自16个区的基层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以及全市29个系统领域的法治工作者积极参与,共创作500余部优秀作品,以宣传法治故事、传播法治理念的“小切口”,展现新时代首都法治建设的“大发展”,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节目全程进行了录制,将于12月4日、5日两天晚间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作为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的主场活动之一,“我(们)的法治故事”集中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拉开了我市宪法宣传周活动的序幕,接下来我市“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将陆续精彩呈“宪”。
1.
2.
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