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太了不起了!我国最大沙漠之中筑起了绿色屏障,将沙漠边缘阻击锁边120公里,阻止两大沙漠“合龙”。
还沙漠之中修建了最大公路网,两侧建成5800多万平方草方格,共用芦苇7万吨,将所有芦苇首尾连接,可绕赤道180圈!
阻止两大沙漠“合龙”,2800多亩梭梭树生机勃勃
塔克拉玛干干沙漠,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0公里,直接阻隔了南疆区域联系,也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是当地老百姓对这一大沙漠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作为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其形成演化十分复杂。最初演化以腹地最老风成沙出现和下风向地区风成沉积的大规模堆积,沙漠早在30万年前就已成型。
其位置受西风环流影响,极端情况下也受亚洲季风影响,此处沙漠景观形成与西风水汽减少、亚洲季风的衰退以及青藏高原北缘山地冰川的发育密切相关。
随着沙漠的不断侵蚀,其面积也越来越大,扩张到33万平方千米!
由于地表有丰富流沙,闭塞的环境之中,风沙灾害频繁,扬沙天气约70多天,浮尘天气100多天。
在流沙的侵蚀之下扩张速度极快,相邻的是阿尔金草原荒漠地区,与若羌县位遥遥相望的是库木塔格沙漠。如果再不进行人工干预,任由其发展,那么若羌县将不复存在,两大沙漠合龙,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能够阻止两大沙漠连体,我国在若羌县展开了沙漠治理项目,举全县之力,从沙漠的边缘处筑起绿色屏障,起到“锁边”作用,以此来阻止沙漠扩张。
沙漠扩张很容易,但治理起来却千难万难,沙漠之中气候极端干旱,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若是遇到大风天气,毫不夸张地说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眼睛都睁不开。
住在附近的人们,几乎一年到头没有白衣服穿,穿一件白衣服出门一趟,衣服上面沾满了黄沙。
当地的百姓其实大可以从沙漠地带迁出,找一个环境好、生活舒适的宜居之地,但他们知道自己是沙漠之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连他们都放弃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就没了。
为了治理沙漠,祖祖辈辈担起了种树的重任,一年大部分时间扎在沙漠之中,自发组织种树。
经过几辈人的不放弃,坚持种树的不断努力,2024年11月1日,若羌县一期台特玛湖风沙源治理项目区,2800多亩人工种植的梭梭树生机勃勃,跟周边的茫茫黄沙形成鲜明对比。
一期的沙漠治理只是开始,预计明年春季,将在相邻的阿尔金草原荒漠地区种植138万株梭梭树,筑起绿色屏障。
这条绿色屏障,就像是延伸的一条“大动脉”,沿着国道218绿色长廊,一路向东扩大库木塔格沙漠绿色面积;315国道向南,形成一个包围圈。
这个绿色的屏障,最宽处20多公里,最窄的地方大约2公里,将塔克拉玛干包围起来“锁住”,阻止两大沙漠合并,我们这一场战就胜利了。
从长远角度考虑,2024-2030年治沙任务约为60.89万亩,在此基础上还会新增552.57万亩,治沙总面积达到613.46万亩!
治沙有方法,打响生态保卫战
治沙并非一味地埋头苦干,而是讲究方式方法。若羌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李宾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面若羌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行动计划表,卫星地图上清晰可见该县防沙治沙项目。
为了打赢这场生态保卫战,成功从沙漠边缘进行阻击,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采取南锁、东扩作中长期目标。
从当地的情况分析,有沙丘、戈壁,也有湿地,根据地质地貌不同情况,采取引洪灌溉、工程治沙、生物治沙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原有绿地,并修复戈壁,达到治理目的。
2024年11月,距离若羌县7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战库尔干正在施工,引洪灌溉和河道贯通输水工程正紧张进行。
挖机挥舞铁壁,新开阔的水道,水流迫不及待地冲向干涸已久的沙漠,水流抵达之处,沙漠的颜色渐渐变深,红柳摇曳,欢快地迎接这久违的润泽。
2024年算是塔里木丰水期,截止目前为止,塔里木河老河道320公里长的河段得到了洪水补给,辐射灌溉区达到154.48万亩。
通过引流灌溉方式,能够助力拥有原始植被的地方植物茁壮成长,纯粹的荒漠地带,在灌溉之后得到了湿润,就创造了种树的条件,可以快速进行种植。
将选好的胡杨树种子,撒如引流的洪水之中,这些种子在第二年就会发芽,过不了几年绿色就会蔓延开来。
如今,一期项目之中的梭梭树已经达到了1米高度,别看梭梭树其貌不扬,其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不仅能够在降水量仅几十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的环境之中生存,甚至在80度的高温下依旧可以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梭梭还有极强的抗盐性,可以在含盐0.2-0.3%时良好生长,成年树在3%含盐土壤依旧能顽强生长。
它具有强大的根系,能够深入地下13米,一株梭梭树能够固定10平方米沙漠!
胡杨更加强大,树根可以深入地下几十米,固定周围几十米沙漠,还可以深入地下20米寻找水源。
它对土壤耐盐性也很高,但是含盐量如果超过3%就会死亡,其种植成本比梭梭高,生长时间相对更长。
考虑到治理的成本、效果、速度,大部分都会率先选择种植梭梭树,治理有一些成效之后再种植胡杨等沙漠植被,增加植被的丰富性。
沙漠修建绿色“动脉”,筑路创造奇迹
其实,除了锁沙这一大项目之外,我国还有一个在沙漠之中了不起的项目,那就是修建起了公路,在沙漠里修建了绿色“动脉”。
以前,有沙漠的隔阂,导致南疆区域之间联系被阻隔,也制约了经济发展。
1993年3月,我国在新疆修建了第一条轮台至民丰的公路,全长552公里,流沙路段446公里,1995年实现通车。这一段路通车之后,让民丰到乌鲁木齐行程缩短1000公里。
2007年11月,阿拉尔到和田的全长425公里公路通车;2022年6月底,尉犁至且末公路通车,全长334公里。
2023年12月,通车的图木舒克市至昆玉市图昆公路,至此南北贯通“死亡之海”的干线公路达到了4条。
在南北贯通基础之上,又在沙漠之中修建了多条公路形成了网状,就像是长在沙漠之中的“动脉”一般。
在沙漠之中修建公路可不是易事,需要面对无数挑战,尉且沙漠公路是其中挑战最大的一条。全长334公里的公路,沙漠短达到307公里,东部有密集、高达的沙山,越往里修建程度越难,是“筑路禁区”。
修路的过程之中推平了32出大高沙山,最高沙山近100米,40多台履带式推土机推了整整150天时间,才彻底将沙山推平。不仅推了沙山,还填平了28处洼地。
在流沙上修公路是个大难题,关键问题需要防沙固沙。数百名工人在公路两侧建成5800多万平方米草方格,共用7万吨芦苇。若是将芦苇首尾相接,可绕赤道180圈!
公路修建好时开始,周边防护林工程便开始了,主要为了固沙,防止公路被风沙掩埋侵蚀。防护林每隔10公里有一口水井,依靠水井滴管浇水,保证周边的植被能够存活固沙。
自从公路建成之后,有些一部分都没有走出沙漠的的人,陆陆续续走了出来,不再隔沙相望。行车时间缩短350公里,行车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到6小时。
如今沙漠不再是阻碍,红枣等产品运输也越来越方便,市场也越来越大。
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治理,沙漠边缘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部分地区绿色甚至一眼望不到边。
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总有一天沙漠变绿洲不再是梦想,而是会照进现实!
参考资料:
绿色动脉通大漠 新疆日报 知网 2024-11-12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