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更迭、广泛应用的热潮涌动中,AI自习室悄然在县城兴起,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一些商家通过夸大宣传,高价售卖或出租五、六千元一台的 AI学习机赚取差价,吸引家长为满足孩子提分的期望而买单。或通过收取托管费的方式,打着培养孩子自习习惯的旗号,以按次、办卡等形式从家长口袋里“掏钱”。同时还可能通过开设收费培训课程,增值服务收费,甚至与学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分成。
虽然AI赋能精准教育是大势所趋,AI自习室是一项创新的商业产品,但也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有关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I自习室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家长和学生在选择AI自习室时应理性预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对于城乡地带,这种貌似高大上的“AI自习室”,很可能不能给孩子们带来实质性的学习提升,容易陷入科技助力“刷题”的误区,还将进一步加重家长的负担,妥妥地是在收割一些城乡地带家长们的“智商税”。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一些AI自习室,学生完成机器布置的网课和刷题任务,达数小时。一些商家提供较为低廉的平板,显示屏幕对孩子眼睛的伤害,以及久坐对幼小身体的伤害,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让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标,而让农民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多地成才,才能让乡村真正兴旺起来,让国家和社会更有力量。
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坚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实现资源不断均衡发展,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提供真正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坑农”骗术防不胜防
和AI自习室一样,这些年一些不法商家和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所谓的名目繁多的科技产品,巧妙借用或冒用帮扶助困、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等名号,下沉城乡,走乡串户,坑农害农。
比如,一些商家在农村地区推销所谓的“量子赋能技术”,声称可以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实现抗病、抗灾、增产等效果,宣传展示经过量子赋能的农作物生长迅速、产量高等虚假效果,骗取农民的信任和钱财。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科技下乡的旗号,以所谓的“专家”进行讲课,展示假证件、假头衔以骗取信任,在农村地区销售假劣农资产品、“僵尸农机”等。还有兜售“高效节能炉具”“节电神器”等生活用品,甚至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令人防不胜防。
那些以次充好,甚至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等农资产品,忽悠农民购得后,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减产甚至绝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产积极性,还埋下社会不稳定隐患。
城乡缘何成为重灾区
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信息流通相对闭塞,农民对新科技、新产品的了解渠道有限。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一些农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难以判断其真伪和实际效果,很容易因此上当受骗。
此外,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监管资源有限,执法力量薄弱,使得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监管漏洞,在农村地区大肆进行欺诈行为,而农民往往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和渠道。
因此,城乡地带就往往成为了“坑农”服务的灰色地带,容易成为类似事件发生的“温床”。
“坑农”行为何时休
遏制“坑农”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才能真正让农民福起来,让乡村兴旺。
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宣传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对新科技、新产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对发现的欺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力。同时,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维权途径和渠道。
行业协会及主流新闻媒体,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鼓励农民积极举报欺诈行为,加强对“坑农”行为的曝光和批评,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有效遏制“坑农”行为滋生。
在多部门齐抓共管之下,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信息交互对等加速,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这些类似“坑农”的市场空间才有望越来越被挤压,淡出“江湖”,让城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家园更美好!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