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2月,28岁的乡村教师胡宗南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辞职,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

事实证明,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虽然这个决定并不是完全正确。

在旁人看来,胡老师的决定实在不算明智。

相比大头兵来说,教师实在是一个高端的职业。

中国历来就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教育。

加上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当兵是真要去打仗的。虽说广州孙中山领导的是革命军,但是战场上刀枪无眼,分分钟可能被革命。

对于同事的冷言冷语,家人的劝阻不解,胡宗南没有解释,也没有分辨,他的痛苦家人不能感受,他的志向同事不能理解

28岁的胡宗南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低谷。

简单来说就是情场失意,职场更失意。

在父亲的威逼下,他与一个并不相爱的女子成婚。

同一年,在校长岗位竞选过程中,胡宗南输给了一个叫做王微的同事。

胡老师陷入深深的苦闷。

生活就是这样,所有苦难的背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奖励。

1923年12月底,胡宗南得到了一个消息:中国国民党与孙中山在广州的政府将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已派人到上海秘密招生。

既然人生已然如此不堪,那不如就去碰碰运气。

无论如何,28岁的胡宗南不再是一个老师,他走出了故乡,踏上了旧中国光怪陆离的舞台。

进入黄埔军校投考流程的胡宗南很快就面临了两个难题:

一是他的年龄超标;

二是他的体格矮小,未达到最低线。

胡宗南的文化知识水平帮了他的忙,在那个遍地是文盲的年代,胡老师在所有报考者中的文化水平绝对算是高的。

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看他谈吐不凡,谈起时势慷慨激昂,破格录取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校里,胡宗南还结识了徐向前、关麟征、贺衷寒、李延年、宋希濂、陈赓等一大批同学,他们在黄埔一起摸爬滚打、。

不久之后,他们中的有些人会成为战友,有些人会成为对手。

进入黄埔军校的胡宗南人生开始进入快车道,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个浙江的同乡,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这个同乡不是别人,正是军校的校长蒋介石。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地位并不高,利用校长的职位在军校中搜罗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

胡宗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蒋介石的团体,成为后来的“天字第一号门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埔同学中胡宗南是第一个升师长、升军团长、升集团军司令,直到升任战区司令长官,中将加上将衔。

升迁的速度在黄埔生中无人能比。

黄埔系里坐到军界高位的,教官出身的是陈诚,学生出身的就是胡宗南。

胡宗南能够赢得蒋介石的信任,除了同乡的身份之外,他出色的军政能力,异于常人的远见卓识也是能够快速晋升的重要因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军迷圈都流传着一句关于胡宗南的评价“胡宗南也不过是一个团长。”

这种评价来自于解放战争进程中他在西北战场的拙劣表现。

其实这个评价对于胡宗南来说是有失偏颇的,要知道他在西北战场的对手是毛泽东和彭德怀。除此之外,身边的机要秘书还是周恩来亲自种下的钉子。

在这样的组合下,别说胡宗南,后来的历史证明:蒋介石、李宗仁、李承晚、麦克阿瑟、杜鲁门都不是这一组合的对手。

黄埔军校的学期只有六个月,毕业之后的胡宗南被分配到机枪排任排长。接下来就参加了东征战役,讨伐陈炯明。

在战争过程中,胡宗南参加了著名的棉湖之战,在此战中崭露头角。

棉湖之战是黄埔学生军的成名之战。

何应钦率领的以黄埔学生为主体的教导一团只有十二个连,约1000人。

发动攻击的陈炯明部下悍将林虎带领的部队超过了1万人。

众寡悬殊,形势危急,战斗极其激烈。

战场从南到北,连贯七八里。战斗危急时刻,团长何应钦亲自带队反击。教导一团的官兵面对冲上来的敌人,毅然冲锋肉搏。

战斗持续到下午,林虎的部队被彻底打崩,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勇敢的部队。

北洋时期的军阀混战,大家都是为了抢钱、抢粮、抢地盘。表面上打得凶,弹药消耗很多,其实伤亡都不大。

大兵们参军也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说白了就是份工作。

结果碰到黄埔的学生军,被结结实实上了一课。这群年轻人实在是太猛了,这不是打仗,这是玩命。

不敢玩命的林虎只好收拾残部,部署撤退,黄埔学生军一战成名。

虽然取得了胜利,学生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官兵伤亡达二分之一以上,全团九个步兵连长,六人阵亡,三人负伤,副连长、排长伤亡更多。

担任机枪连排长的胡宗南冒着枪林弹雨,指挥两挺机枪,向敌军猛烈扫射,有力地掩护了第一团官兵作战。

何应钦后来回忆说:“棉湖之役余率第一团与敌苦战,宗南弟以机枪连排长,掩护本团作战有功,自是即崭露头角,深为领袖(指蒋介石)所器重。”

棉湖之战是第一次东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也是胡宗南一生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

战后不久,他就连升三级,成为少校副营长。

校长蒋介石知道自己的小老弟胡宗南还是一个勇于任事的将才。

一期的同学们知道小个子胡宗南打仗不怂,机枪阵地布置的不错。

这些可能就是棉湖之战对于胡宗南的意义。军旅生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胡宗南走得不错。

之后,胡宗南跟随蒋介石参加北伐、中原大战,一路打仗,一路升官。

自黄埔军校建立以后,蒋介石以校长的职权,逐渐地形成了一个以蒋介石为最高领导、以黄埔军校各届学生为骨干的黄埔系军事集团,形成了国民党内最强有力的军事派系。

蒋介石以这些黄埔系将领与军官为骨干,组建了军校教导团,以后扩充为党军第一旅,再以后扩充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并继续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以后的所谓“中央军”。

胡宗南正是蒋介石黄埔派系的核心力量。

1930年6月,35岁的胡宗南就任第一师师长,在随后的中原大战中,在油菜坊一战成名。

7月下旬,胡宗南奉命带领第一师从豫东乘火车开往津浦线,大部队已经出发,胡宗南带领第五团殿后。

突然,冯玉祥军孙良诚部向中央军之油菜坊阵地发动猛攻。

油菜坊阵地之后是中央军的指挥所,蒋介石的指挥列车距离油菜坊阵地不过10公里。防守油菜坊阵地的是张治中的第二师。

由于事发突然,张治中的部队很快乱作一团,全军溃退。

蒋介石的指挥所立刻面临危机。

危急关头,胡宗南表现得很冷静。

指挥殿后的第五团立即下车投入阻击,胡宗南的果决和第五团的勇敢终于稳定住了局势。力战数小时,终将孙良诚军击退。

经此一役,胡宗南更得蒋介石信任,第一师更是有了“天下第一师”的美名。这就是中原大战中著名的油菜坊之战。

胡宗南和他的第一师很快就会遇到宿命中的对手。

1932年,胡宗南奉命带领部队前往大别山围剿鄂豫皖苏区的红军,而带领这支队伍的正是他的黄埔同学徐向前。

河口镇,转移中的四方面军在此地遭遇胡宗南的第一师。久经沙场的第一师第一次遇到了更强大的对手,胡宗南前沿阵地的两个团先后被击溃。

胡宗南收拢部队,决心坚守河口镇,等待援军合围红军。

胡宗南的坚守给红军造成了很大伤亡,负责攻击河口镇的是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也是黄埔一期的同学。

河口镇一战,胡宗南靠着决心守住了阵地,蔡申熙在激战中阵亡。

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迅速调整了攻击方向,带领红军四方面军从国民党重兵集团的围困中突围而去。

不久之后,他们会再次在草地的松潘城下遭遇。遗憾的是,四方面军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依然没能彻底打败胡宗南。

四方面军转移后,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也开始了长途的转战。胡宗南对局势作了一个的判断。

他对幕僚与部属们说:“共产党为什么放弃在江西多年的根据地到处流窜呢?就是因为共产党没有苏联的援助,根据地也保不住。共产党只有移到新疆或外蒙附近,才能取得苏联的物质援助。马步芳如果让共产党达到这个目的,那就不好对付了。”

胡宗南说出这番话时,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是到湖南和二、六军团会合。

历史最后证明胡宗南判断的精准,红军也确实按照这个方向进行了转移。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第一军的军长了。

他奉命率领第一军赶赴上海参加阻击日军的战斗。

胡宗南奉命防守的位置叫杨行,惨烈的杨行血战开始了。

日军凭借海空优势,每次攻击开始之前都进行充分的侦察和炮火准备。

第一军士兵士气高昂,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攻击,几乎每一块阵地都经过反复的争夺,使日军付出巨大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伤亡很大,营以下军官和士兵伤亡高达80%。胡宗南咬紧牙关,始终不曾后退一步,也没有发出一封求援电报。

7天之后,顾祝同了解到第一军伤亡较大,在电话中说今晚派部队来换防。胡宗南才说再不换防,明天我也要拿枪上火线顶缺了。

第一军撤下来时只剩千余人了。

在整补期间,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电令,第一军扩编为第十七军团,胡宗南升任第十七军团长。

后来,胡宗南所部主要负责守卫黄河河防,但主要目标是封锁陕甘宁边区,在蒋介石的大力扶持下,至抗战结束,胡宗南部发展成为拥兵近40万的庞大军事集团,是蒋军的战略预备队。

在西北,胡宗南控制了除宁、青两省和新疆局部地区以外的所有区域。

胡宗南从一个乡村教师一步步走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他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了巅峰。

不过胡宗南并不满足,他想要建立更大的功勋,享受更多的殊荣和关注。

在延安,他得到了这个机会,也成为了他人生下坡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