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欧洲旅行期间,收到父亲梁启超的来信,信中让他们赶快回来,到东北大学任教。

在清华教书的梁启超为何不让儿子儿媳在清华教书,而去寒冷的东北呢?这里面有很多蹊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启超

梁思成父亲梁启超在当时可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刚开始热衷于自己的主张,为改变社会现状而努力,失败后,他潜心治学,开始在清华大学教国学。他博学多才,学生都爱听他的课。后来,由于他疾病缠身,不得已于1928年6月辞去一切职务,回天津养病。

梁启超是非常希望梁思成夫妇留在清华大学的。但当时清华大学情况复杂,没能留成。

当时南京政府大学院和外交部都想接手清华大学。大学院以统一教育机构为借口要接管清华大学。而外交部却坚持要由它来承袭北洋政府外交部对清华大学的管辖的权力,抢先一步接管了清华大学的基金,拒绝大学院插足。在梁思成和林徽因欧游期间,外交部派张歆海等八人来校“查账”,以示接管了清华大学。随后,大学院的特派接管人员高鲁等三人也接踵而至,声称“视察”。双方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各派势力,竞相逐鹿。一个校长的位子,竟有三十多个人去争抢。梁启超审时度势,改变主意,决定让儿子、儿媳去东北谋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姑屯事件

此时,离东北发生“黄姑屯事件”不久,张作霖被炸死,改由张学良主政。东北大学亦实行改革,积极网罗人才,全校的师资大部分都留学于英、美、法、德、日、俄等国的世界名牌大学。梁思成、林徽因的就业问题,很快就有了着落。1928年6月19日,东北大学的聘书,就先行寄到梁启超手里。而且待遇十分优厚,梁思成月薪800元,林徵因月薪400元,是新聘教授中薪水最高者。

这就是梁启超急招梁思成夫妇回来的原因。因为假期一过,就要开学了。

1928年的7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坐火车从苏联回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东北大学师资雄厚,设备先进,是学子们最佳的去处。事实是这样吗?

1923年春季,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暑期招收第一届预科学生,分为文、法、理、工四科,两年毕业,可直接升大学本科。1925年暑期,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仍分四科九系,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1926年5月,又增设东大附属高中,分为文、理两种,毕业后经考试升入大学本科。另外还有东大夜校专修科,政法、数理专修科,招收在职公教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

1928年秋天,少帅张学良就任该校校长,任职不久,着手大学的改革与扩充,把原有的文、法、理、工四个学科,改为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学院又设建筑系,四处招聘人才,年轻的东大建筑系,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人才库。张学良捐款300万元,又增建了汉卿南楼和汉卿北楼。

东北大学成立之初,建筑系只有林徽因和梁思成两名教职员,学生上课时教授点名,严格限制旷课,理工科几乎全用英美大学教材讲课、做题、实验,实习报告均用英语。建筑系则完全采用英美式教学法,四十多名学生,大家集中在一间大教室里,坐席不按年级划分,每个教师带十四五个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

因为刚刚建系,教学任务繁重,林徽因经常给学生补课,即使怀孕也不顾惜自己。

放寒假之前,梁启超病重,住在北京协和医院。梁思成夫妇急忙赶回来,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医生错把好的肾给摘除,留下坏的肾。终于回天无术,梁启超于1929年1月19日与世长辞。

办理完父亲的丧事,开学后,梁思成夫妇回到东北大学。

经过这场亲人离丧的变故,徽因、思成身心俱疲。特别是徽因,严重的妊娠反应使她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哪怕喝口水也会呕吐。思成很担心,劝她卧床休息。她却说,只有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时,才能忘掉身体的不适。学生们仍然喜欢听林先生讲课,只是他们亲眼看见原来清秀苗条的林先生更加瘦削了。

妊娠反应过去了,徽因的饮食也正常了,体重增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和孩子

1929年8月,林徽因的第一个孩子林再冰在沈阳出生。孩子的出生,把徽因彻底累垮了,她的肺病又犯了。东北的气候不适宜林徽因养病,梁思成把她送到北京。

东北动荡不安,梁思成牵挂母女,再加上他对张学良管理学校作风的不满。1931年,梁思成结束了这一年的课程后,辞去东北大学职务,回到北京。

东北大学也不是一块长留的沃土,梁思成夫妇结束了在那里的教书生涯。

梁启超地下有知,恐怕还会为孩子们的职业操心吧。

下回再听我继续分享林徽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