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在北京与世长辞,消息传出,举国悲痛。
周总理逝世
三天后,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就在总理的遗体即将被送进火化炉时,人群中冲出一人,死死抓住水晶棺不肯松手。
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总理,您一生无儿女,就让我作为儿子送您最后一程吧!”
这个如此失态的人就是乔冠华,为什么他会如此表现,是过度悲伤?还是另有隐情呢?
地主家的天才学子
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的地主之家,母亲早早因病去世,父亲乔守恒对他格外宠爱,父亲虽是地主,却很开明。
乔守恒从小就上私塾,不仅饱读诗书,还对音律、绘画、古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
乔冠华
父亲的影响加上自身的积累,让乔冠华与人交谈、书写文章时,总能很轻松地、准确地援引出相关古诗词。
小冠华没让父亲失望,他天生就是学习的料,私塾的老师是他的叔父,对他管教很严格,所以他自小就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
乔冠华不仅是读书的好苗子,而且从小就很爱国,曾因为支持社会变革多次被学校开除。
最后父亲送他去南京上学,年仅16岁的乔冠华,仅用半年时间,就考上清华,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清华学子。
1933年,北平城内忧外患,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都没能举行毕业典礼,乔冠华匆匆领取了学位证书,结束了在清华的求学。
钱稻孙
正在他为前途迷茫之时,遇到了大翻译家钱稻孙先生,也是他的日语老师,建议他可以去日本留学。
在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时,乔冠华也并不安分,对革命和政治极其敏锐。他与日共走得很近,以至于在日本求学仅两年,就被遣送回国。
被遣送回国的乔冠华,再次回到母校清华,就在他彷徨之际,重遇曾经的老师金岳霖和冯友兰,在他们的推荐下,乔冠华又踏上了去德国留学的路途。
到了德国,他的学习能力再次大放异彩,仅用一年,他就完成了博士的课程。期间,他还研究了欧洲的《战争论》,对战争的发展和背后原因,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乔冠华
1937年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的半壁江山已沦陷,这让身在异乡的乔冠华心急如焚,他匆匆提交了毕业论文,就启程回国,连毕业证都没来得及拿到。
面对祖国水深火热的困境,乔冠华改变了继续在学术领域深耕的想法,想要做实事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因为战争爆发,乔冠华的回国之路充满危险与坎坷,他从德国绕道法国,再从法国乘坐邮轮到广州,1938年春天,他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国。
他本来是受金岳霖教授邀请去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但是由于战争形势严峻,他婉拒了金教授的邀请,经同学的推荐投身一线工作。
乔冠华
随后他加入国民党靖绥参谋部,在余汉谋手下工作,主要负责对外搜集情报,以及分析国际形势、军事动态。
1938年秋天,广州沦陷,乔冠华转移到香港,继续进行情报工作,为了打掩护,余汉谋创立了《时事晚报》,乔冠华任总编辑。
他将搜集的情报结合自己对国际形势和战争的分析,发表为文章。
文章言辞犀利,文笔独到,思想深刻,这让乔冠华成为当时香港的国际形势和政论社论专家。
乔冠华的文章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认可,可是余汉谋对此很是不满,他创办报社的目的是掩人耳目,可是乔冠华却有不同见解,以笔代枪,想要揭露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乔冠华
由于余汉谋的阻止,他只能以“乔木”的笔名在其他报社发表文章,于是乔木这个名字进入各界视线,风靡全国。
乔木风也刮到延安和重庆,同时让两位伟人认识了厉害的乔木,总理的爱才之心,已然升起。虽未谋面,但却已相知。
得遇伯乐,事业风生水起
1939年秋天,报社因为经费不足倒闭,乔冠华在这个时候却结识了廖承志、连贯、徐迟、夏衍等人。
一帮爱国人士经常一起边喝咖啡,边讨论当时国内外形势。乔冠华不仅学识渊博,还对战争及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讲得头头是道,经常博得大家的满堂彩。
夏衍
不久,乔冠华想要为人民做更多的事,他提出入党申请。这件事被远在重庆的周总理得知,当即批准了他的申请。
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乔冠华的人生悄然发生着变化。
入党之后,他花了大量时间精力钻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思想,同时他也知道,要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唯有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发起人民自救,才能彻底取得胜利。
于是他举办各种活动,讲解马克思思想,唤起人们的认知,团结人民一起抗日。
1940年,经组织批准,乔冠华牵头创立中国通讯社并任社长,他要通过传媒传播革命思想,并呼吁广大青年一起参与革命事业。
乔冠华
战火从未放过任何一处有人的地方,很快日军占领香港,香港沦陷。
周总理指示,这次撤退全权交给乔冠华,其他人全力配合,这是对乔冠华的考验,更是信任。
乔冠华不负总理的期望,顺利完成撤退任务,他先后将茅盾、宋庆龄等多名民主人士安全撤离,他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进入了国民党和日军的抓捕名单。
乔冠华机智地躲过了国民党的抓捕,可是在去贵阳的途中,他所乘坐的客车在途中翻车,车上大部分人都死了,乔冠华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此刻周总理在重庆坐立不安,一直在问:“乔冠华还没到吗?”
乔冠华终于抵达重庆周公馆,周总理亲眼见到他,这才放心,总理对他尤为关心,嘱咐他先养好身体,再开始工作。
周总理
乔冠华深深地为总理的细心与体贴感动,面对和蔼可亲的总理,他心中升起浓浓的敬佩之情。
之后,乔冠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担任《新华日报》的编辑,开始了他全新的革命工作内容。
除了之前熟悉的报社工作,周总理还特意让他参加一些外事活动,为以后进入中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抗日结束后,蒋介石打着“和平谈判”的幌子,邀请毛主席等人来重庆谈判,当时乔冠华任《新华日报》的编委作为代表去机场迎接主席,这是主席首次见乔冠华,还亲切地称他为“乔老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总理兼任中国外交部部长。
周总理
总理有意让乔冠华参与更多的外事活动,培养之意不言而喻。乔冠华也正式走到中国外交的舞台,一颗外交界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接过传承棒,定不负众望
周总理对乔冠华是真的喜欢,不仅关心他的事业,还记挂着他的婚姻。周总理参加外事活动,经常将乔冠华带在身边,让他学习,和乔冠华一起的还有龚澎,是一位十分厉害的女性。
两个年轻人接触久了,彼此欣赏,互生情愫,在总理的助攻下,1943年,乔冠华和龚澎二人喜结连理,成家以后专心立业,总理还给婚后的二人安排了一间婚房住。
不仅如此,二人生孩子后,周总理和邓颖超看二人工作忙,主动提出将孩子交给他们照顾,让他俩安心工作。
乔冠华与龚澎
他们结婚后不久,乔冠华出任国际新闻局局长一职,妻子龚澎则是出任外交部发言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军参战前,睿智的周总理就开始考虑谈判的事情。
果然,1951年,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建议双方停战谈判,商讨如何和平解决朝鲜的问题,中方率先支持,并愿意为之努力。
支持由李克农带队,由乔冠华等人组成的代表团,在开城参加朝鲜停战协定的谈判。
这次谈判,美国没有丝毫诚意,为谈判下各种绊子,实在不像大国所为。
谈判僵持不下,毛主席询问乔冠华的看法,乔冠华的意思是“以静制动”,周总理含笑默许,就这样主动权一直在我方手中。
乔冠华
在代表团的努力下,美国被迫同意签署停战协定。
可是乔冠华酒后,向众人抱怨,明明出力的是自己,结果功劳是李克农的。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严肃地批评了乔冠华的行为,并让他给李克农道歉。这是周总理为数不多的一次批评,幸好乔冠华也认识到错误,诚心诚意做了检讨,此事就此揭过。
乔冠华之后跟随周总理一同出席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他目睹了周总理是如何处理,化解复杂变化的现场状况,乔冠华受益匪浅,也为他日后独立谈判做了很好的板书。
在这之后,乔冠华便升为外交部部长助理,让乔冠华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还是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乔的大笑”。
那是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以团长身份代表中国出席,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让联合国承认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享有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将国民党代表的机构驱逐出联合国。
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发言稿的严格审核,以及周总理的鼓励,本来心中没底的乔冠华,感受到了自己背后祖国强大的力量。
他长达45分钟的演讲中态度鲜明,不卑不亢,游刃有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为中国赢得了满堂彩。
当面对记者的访问时,乔冠华那发自内心的豪迈的仰天大笑,好似要将中国这许多年在外交史上的愤懑全部发泄出来了。
乔冠华
此刻,中国终于在联合国站稳脚跟,东方的一个超级大国,此刻正在觉醒。
他的笑被记者定格在此,载入历史的史册。乔冠华在外交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周总理的支持,乔冠华曾说,周总理就是他的指路明灯,也是他的恩师,更是他的伯乐。
周总理于乔冠华,不仅有知遇之恩,还有扶持培养之爱。
这大概就是周总理去世时,乔冠华最后拉住水晶棺说“要作为儿子,送总理最后一程”的原因所在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