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古树、溪流、吊桥、果园、民宿等相继映入眼帘,果农忙着修剪果枝、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小孩在院坝里嬉戏玩耍……形成一幅和谐的乡风文明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阳县南江乡第九届人大代表,龙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大模的带领下,龙广村“两委”和各级人大代表敢想敢干,带领村民全面建设富美乡村,如今的龙广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回乡带领村民共同发展

陶大模是一名退伍军人,2000年退役后投身汽车销售行业17年,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智,年收入达50万元。2017年,陶大模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他说:“我想让乡亲们能喝上一口水。”

过去,龙广村有13个村民组共计2000余人长期饱受缺水之苦。“每逢旱季,村民们饮水都成问题,洗澡、洗衣服更是奢望。”陶大模上任后,将解决村民用水视为首要任务,四处奔走,积极争取饮水工程项目。

2018年底,龙广村“天鹅抱蛋”提水站项目启动,陶大模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积极参与项目选址、与施工队反复研讨施工方案、监督工程进度与质量……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战,提水站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缺水的村民终于过上了正常用水的生活。

为了确保提水站长期稳定运行,龙广村成立管水协会,制定完善的维修养护制度,并争取到政府的维护补贴。如今,村里的用水情况持续稳定。

特色民宿助农增收

龙广村是中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在龙广村选择产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陶大模积极建言献策,提议将村民闲置的农房利用起来,打造特色乡村民宿。

从2019年起,龙广村依托水东文化、民族特色及自然景观,引进龙头企业打造“水东乡舍”民宿品牌,将破旧闲置的农房改造成充满“乡愁味道”的漂亮民宿,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突破口”。

陶大模介绍,“水东乡舍”项目采用“三改一留”模式(闲置房改为经营房、自留地改为体验地、村民改为服务员、保留乡村风貌),并通过“622”利益共享机制(投资方分红60%、农户分红20%、公司分红20%),吸引发展要素资源流向农村,盘活闲置农房。

据统计,“水东乡舍”项目实施以来,共吸引2800万元的社会投资,已改建营运43栋建筑,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每户增收6000元至12000元。“以前龙广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枇杷、樱桃等水果产业支撑,现在主要靠‘水东乡舍’项目盈利。”陶大模说。

村规民约引领文明新风

“不准传播、沿袭陈规陋习,不准挑拨、破坏邻里关系……”在龙广村村委会,公示栏上的“五不准、五严禁”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

“这10条村规民约紧密贴合我们的生活,是大家结合村情实际提炼而来。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村风民风越来越正、村容村貌越来越美。”说起村规民约对乡村治理的作用,陶大模感触颇深。

为了让村规民约得以更好实施,今年龙广村正式实施积分兑换制度。村民可以通过参与村寨环境卫生整治、节日活动筹备、政策宣传落实等活动积累积分,获得积分后,不仅可以在积分兑换点兑换洗衣液等生活用品,还可以参与村里的“文明家庭”“优秀党员”等评选。

“这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人人参与、户户争优’的良好氛围。”龙广村村民李国俊说,“积分兑换制让我们更有动力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龙广村变得越来越好,陶大模带领全村发展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作为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我的初心不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记者 万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