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好几天,我都在失眠,状态游走在似睡非睡中。
似乎睡了,似乎又醒着,精神备受煎熬,被忧惧之心萦绕,挥之不去。
一边提醒自己:你这个状态太不对了。一边又努力自救,哪怕再担心,再爱孩子,也得先爱自己。
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人,我有自己的工作,我要承担责任,我要极致交付。我还要为我陪跑的父母负责,我要保持着积极的状态,我需要能量满满来接住父母的焦虑、担心,我要溶解父母的焦虑,帮他们释放掉压力。
可是,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会忍不住想要哭出来。
有那么一刻,我绷不住了,我会担心自己做不好,我会心慌我会接不住,我会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可以接住和接纳一切?
当赋予自己更多压力时,我的整个人绷得很紧,完全靠着意志力和耐力在支撑。
就好像完全忽略了我自己,只是凭借着本能和韧性去做我该做的事。
当我有这样的感受时,我有了更多的觉察:
我想起我陪跑的父母,在面临孩子休学和厌学时无力和脆弱,以及欲哭无泪的绝望;
我想起我儿子失眠那段时的煎熬,是多么的无助和内耗以及担心恐惧;
我想到每个人在某一个时刻,都有身不由己和无处安放的瞬间。
我想起生活的每一个悲欢离合和每一次的离散相聚,只能眼睁睁看着走远;
我想起了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和得不到认可时的无处安放;
我想起奶奶离世的那一个晚上,我哭得撕心裂肺的疼痛。
我想起小时候没钱交学费,在那个大雪纷飞天的辛酸;
我想起害怕没有工作,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活不下去的无奈;
在这一刻,都有了具象化的感同身受,让我再次共情,带着觉察的共情让我理解了每个人的不同,理解了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着别人进不来,自己出不去的忧伤。
原来,我们都不一样啊。都有着脆弱,都有着无能力为,都有着自己的至暗时刻,也都有着自己的倔强与重启。
感受着别人的感受,难受着自己的难受,突然有点释然了。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觉察力的深浅而已。
此刻,我更明白了糖糖对我数次说的一句话:觉察即疗愈。
是的,我懂了。我懂了想让孩子变好,父母要先变好,想让厌学和休学的孩子上岸,父母不要急着去拯救,而要先去拯救自己。
同理,我想拯救我的孩子,我必然要先一步拯救我自己。
脚步不能乱,心态不能崩,自己不能倒。
糖糖在《别让情绪绑架爱》中说:
人生的另一个执念是,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应该对我好。应该思维,是让很多人痛苦的认知谬误。所谓应该,其实是一种妄念,试图控制非自己所能控制的东西,并因无法控制而产生痛苦。
我的痛苦和煎熬,源于我想让孩子为了成绩继续冲刺,我想让孩子不要有一个遗憾的青春,我想让孩子不要停下向上求索的脚步。
我不想让我这么多年对孩子的培养,不想让我对孩子的期待成为泡沫。
如果孩子明明可以飞得更高,为啥要选择自毁前程,去退而求其次。
我的价值观是: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实在是能力不能企及的就放过自己。但是有能力而不停止飞翔,是我不能容许的。
但,我的价值观仅限于我自己,我可以用这样的价值观来支配自己的人生与诉求,我可以为了理想,为了价值感,为了所谓的使命感,精益求精,极致付出。
这是我的选择,也是我现阶段能想到以及忠于我自己最自洽的选择。
可是,也要明白孩子跟我不一样,孩子的想法与我不同。我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能做的就是手放开,然后观察陪伴和在他需要我的时候伸出援手。
昨天,拔了十几根白发,有点触目惊心,觉得自己的青春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有点伤感。
细数自己的这些年,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能安身立命,一刻都不敢停下来。
拼命向前跑,拼命的成长和进步,拼命的让自己变得更好。
可是在某一个时刻,撑不住时还会泪如雨下,想想这坎坷的半生,似乎自己做到了,似乎又没做到。
糖糖告诉我,用你懂得的道理和心理学去爱自己。
我懂得糖糖的话,我也想慢慢放过自己,放弃过度付出,放弃一些背负太重的责任,放弃自己必须要做到极致努力的理念。
成长是让人欣喜和心安的,但过度的苛责自己,也是一场悲戚。
我是一个有执念的人,我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极致,会尽自己的全力去付出,这样我才有安全感,才会安心。
缺爱的人,缺乏安全感的人,才会这样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地去循规蹈矩约束自己。
我似乎看到了多年前那个为了数学能及格,而拼命学习但还是没及格的自己,好痛的体验,好挫败的经历。
就像我现在特别想帮助我的孩子,可是我又无能为力时的自责,内疚与挫败感。
读到糖糖书里的一句话:
放下执念,人生唯有变化才是永恒。在选择各种角色之前,先选择做好自己。
是的,我放过自己了,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今天又是被糖糖隔空治愈的一天,做好自己,加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