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城市的活力所在,城市是青年的成长舞台。
姑苏,有历史底蕴,也有发展脉动。作为苏州的中心城区,姑苏区正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聚焦青年所思所盼,提供从就业到创业、从安居到乐居的“全链式”服务,让姑苏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姑苏更有为。
引育人才
实现专业到就业“精准对接”
“我们主要招聘专业技术及科研岗、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场收到了不少简历,之后将组织新一轮面试。”11月初,苏大附二院跟随姑苏区“校园苏州日”来到东南大学医学院,带来100个岗位需求。在“校园苏州日”东南大学专场活动上,苏大附二院、苏州名保集团等70家企业共收到1016份简历。
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之一便是就业机会。“校园苏州日”让产业与人才实现精准对接,“订单化联合培养”则打通了学生就业、企业用工堵点。
“这里的实习岗位与我所学的专业很匹配,希望能通过实习留在苏州就业。”今年,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轨道交通专业的王同学与同班60名同学一起,来到苏州轨道交通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
院校出学生,企业出岗位,能加速实现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今年,姑苏区促成苏州大学与苏州新东方学校、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与苏州金普顿竹辉酒店、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与苏州华贸中心等达成校企合作,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多元的就业实习岗位。
对接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也为古城涵养了技能人才“活水”。姑苏区探索“新型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去年以来新增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单位15家,培育企业新型学徒制人员340人。同时,选取优秀技工院校——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赋能古城酒店业高质量发展。
推送政策
解决青年安居乐业“后顾之忧”
“姑苏区不仅帮助我们入驻在云谷办公,还在落户资金、创业政策、资源平台等方面也给予了帮助和扶持。”苏州欧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登奎表示“很暖心”。该公司是“智汇姑苏”创新创业大赛“双招双引”赛一等奖获奖项目,致力于提供智慧水域运维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古城保护更新。
目前,姑苏云谷长三角数字经济双创中心孵化着智能汽车、数控产品等41个项目,其中不少都是像苏州欧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创新创业项目。
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姑苏区搭建了涵盖“创业培训、创业补贴、创业贷款、项目资助、孵化基地”的全周期扶持体系,并提供办公配套共享、创业政策解读等增值服务。全区创业补贴累计服务6.19万人次,涉及补贴资金8684.44万元;19个创业孵化载体共有在孵企业591家,带动就业2819人。
不止在创业园区,青年创业生态遍布姑苏大街小巷。姑苏区探索“创业小店”新模式,在平江路、十全街等街区打造“创业小店”生态圈,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落实等“一站式”创业服务。目前,已培育荷言旗袍、半月斋等创业小店80余家。
创业有扶持、安居有服务。年轻人来古城定居,不仅有天荟人才公寓和姑苏云谷人才公寓多个房源可供选择,还能申领优购房、购房贴、租房贴、助力贷等人才乐居补贴。去年,全区共发放人才乐居补贴1414.8万元,惠及2352人。
深化服务
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磁场”
将青年人才的创新创造融入到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走进古城、爱上古城、回归古城,是古城和青年实现“双向奔赴”的关键。
十全街是古城一条历史底蕴与时代潮流交相辉映的街区,“年轻力”涌动。今年启用的“殿春里人才会客厅”位于殿春里·霓美术馆,依托街区特有的文创IP、艺术展厅等业态,打造综合性人才服务空间。今年,“殿春里人才会客厅”陆续开展人才夜游美术馆、《八九不离十全街——漫步指南》分享会等活动,吸引青年人才走进街区,汇聚人才资源。
平江路上的“右见人才会客厅”是另一处青年人才的集聚地。这里原是一处破旧厂房,由室内设计师、艺术策展人和海归博士3位创始人合作改造,本身也是人才智力转化为城市更新动力的案例。会客厅里设置了“人才咖啡馆”“项目路演厅”等场所,打造了一处人文艺术休闲空间,并提供人才落户、社保办理、政策咨询等服务。
姑苏为青年就创业提供土壤,青年也为姑苏发展增添动能。“从工位免租到政策补贴再到推荐参赛,是姑苏帮助我一步步孵化创业梦想。”“最苏州”负责人纪文翰对古城充满感激。纪文翰毕业后带着“最苏州”项目入驻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十年间,他深耕姑苏文化深度传播与创新融合,深度参与“山塘早点来”等项目,助力拓展古城“数字+文化”新场景。在这一过程中,“最苏州”已发展成文化产业领域的知名新媒体IP。
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诠释着城市和青年之间最好的关系
这样的故事持续在姑苏上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