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泾县榔桥镇乌溪村园潭安置点,宽敞的水泥道路通往各家各户,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中式小楼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美观。
“搬来这里,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我打心底高兴!”冬日的午后,王瑶娣坐在客厅悠闲地纳着鞋底。
王瑶娣原是泾县榔桥镇乌溪村的村民,今年60岁了,和老伴守着几十亩的山场茶园生活,两人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
改变源于泾县牛岭水库建设搬迁安置。
牛岭水库建设项目是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坝址位于乌溪村程家坦组,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2023年12月30日,牛岭水库工程成功下闸蓄水。水库的建设,让王瑶娣等库区移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拆了老房子,卖掉山场茶园,拿到补偿款,王瑶娣在安置点盖起了一栋75平方米的小楼,加上装修一共花费约80万元,还剩一百多万。“如果不是水库移民搬迁,我一辈子都住不上这样的房子。”王瑶娣说,这里紧邻“江南第一漂”,以后旅游发展起来了,就把旁边自家另一块地皮利用起来做生意,“养老再也不用愁喽!”
在宣城市,像王瑶娣这样的库区移民超过5万人,为了做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让库区移民生活更舒心,宣城市不断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围绕移民群众衣食住行等需求,加大对移民的服务力度,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
宁国市汪溪街道汪溪村有移民40余人,近年来,宁国市在该村分批投入移民后扶资金370万元,并撬动所在街道、水利、农业农村局等项目资金430万元进行污水纳管、公厕新建、院墙改造、体育广场提升、绿化节点打造,村庄环境得到整体提升,成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老百姓住在这里特别舒适,生活舒心安逸。”村民潘龙清由衷说道。
乐业才能安居,产业是支撑移民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宣城市将移民搬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在产业扶持上下足功夫,引导移民群众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农业开发、农村旅游等产业,多渠道增加移民群众收入,让他们有收入才能住得更安心。
宣州区古泉镇九联社区,利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建设的600kwp渔光互补分布式发电项目,群众年发电收益近20万元。
旌德县孙村镇合庆村,申请利用移民后扶资金盘活村内闲置农房,规划打造康养文旅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宁国市天湖街道,2021年,该街道4个移民村联合组建天湖兴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分5年度整合3000万元移民后扶资金购置标准化厂房4栋,面积17000平方米,发展物业经济。目前4幢厂房已全部出租,每年每村新增村集体经济60余万元。4个移民村也由10-20万元的年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变为了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记者从市发改委库区办了解到,今年,宣城市编制了123个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计划,申报下达项目资金近9000万元,第一批移民后扶项目开工率达到100%,确保移民群众生活真正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再到“能致富”跨越升级。(王方鑫 全媒体记者 蒋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