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湖北一位老农慷慨解囊,借给红军400大洋,未曾想这笔钱成了家族代代相传的承诺。
2015年,他的孙子带着当年的借条寻求偿还,这段跨越数十年的债务纠葛,最终会如何收场?谁能预料结果?
烽火连天,何时了
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共产党人没有低头,而是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
毛泽东等一批优秀的革命者,开始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探索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红军从此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战火纷飞的年代,朝不保夕的生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种常态。
然而,在湖北孝感大悟山区,却上演了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
1930年,中央红军第一军团来到湖北孝感大悟山地区。
这里地处偏僻,人们安居乐业,对外界的动荡知之甚少。
一个叫杨长银的富农,见这支部队个个面黄肌瘦,便主动找到他们的首长涂杏,表示愿意捐助400块大洋和一些粮食,以解红军燃眉之急。
大洋虽多,情义无价
涂杏感动不已,当即表示欠条上的钱,革命胜利后一定会还。
杨长银摆摆手:"红军为穷苦百姓而战,我岂能昧着良心要回这个钱?只是这欠条,还请留着吧。
以后捐了款还有个念想不是?"
就这样,杨长银家里多了一张红军欠条。
尽管他与红军只有一面之缘,但他却把自己的命运与革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每每听到红军打了胜仗,他都为之欢呼雀跃;红军若是遇到挫折,他便彻夜难眠。
革命的烈火,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
为了筹集军饷,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革命的洪流,红军向老百姓借钱,这在当时是常事。
然而,与那些借了钱就忘的军阀不同,红军始终恪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
他们留下一张张借条,承诺革命成功后就归还老百姓的钱财。
这些朴素而真挚的承诺,成为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里最温暖的一抹亮色。
它见证了一个政党的人民情怀,诠释了一支军队的优良作风。
在老百姓心中,红军不仅仅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更是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组织。
正是凭借着这份信任和支持,革命的火种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生不息。
乱世悲歌,血泪斑斑。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
卢沟桥的枪声,昭示着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抗日大旗,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杨长银闻听后,愈发感到自己当初支持红军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他常对儿孙说:"咱家虽不富裕,但能为革命尽绵薄之力,死而无憾!"
浴血奋战,多少将士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中有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有来自工厂车间的工人,还有来自校园讲堂的学生。
他们告别父母妻儿,告别婚约与爱情,毅然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洪流中去。
杨长银常常想,那些革命军人能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是武器吗?是粮草吗?不,是信仰!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斗志!
千难万险,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千千万万像杨长银一样的普通老百姓,从电台或小道消息中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不热泪盈眶。
杨长银躺在病榻上,嘴角挂着欣慰的微笑。
他虽没能活着见证这一天,却把对革命的无限热爱永远铭刻在了心底。
弥留之际,他把儿子杨文顺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
"文顺啊,你可要记住了。
这张红军欠条,是咱们杨家的传家宝。
它不是让你去跟国家要钱的,而是要你永远记住共产党的恩情。
没有共产党,哪有咱们的好日子?"
精神永存,薪火相传
2015年,杨长银的孙子杨明荣不幸遭遇意外,家中陷入困境。
杨明荣自小听父亲讲爷爷当年帮助红军的事迹,如雷贯耳。
在那张泛黄的借条面前,他仿佛看见了爷爷慈祥而坚毅的面容。
多年来,杨家几代人都把这张借条当作传家宝,小心翼翼地保管着。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从未想过拿它去换钱。
然而此时的窘迫,让杨明荣踌躇了。
他知道,爷爷当年帮助红军,是为了革命,而不是为了钱。
可是,革命都胜利几十年了,家里的日子却还是这般艰难,难道就不能用这张借条换些钱,改善一下生活吗?
思前想后,杨明荣决定求助于当地政府。
当他们听说这个故事,无不动容。
那些官员中,有人的父辈就参加过革命,有人的家乡也受过红军的恩惠。
他们深知,老百姓的支持和帮助,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经过认真核实,政府决定按照当时400大洋的购买力,折合成现在的4万元人民币,归还给杨明荣。
有人说,400块大洋,折合成现在也没多少钱,还值得政府这么兴师动众吗?更有甚者认为,借钱不还,天经地义,还用得着还吗?
对此,杨明荣的回答掷地有声:"这笔钱,不在多少,而在大信义!当年爷爷帮助红军,不就是看中了共产党的诚信吗?
今天共产党信守承诺,把钱还给我们,正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信义千金,重于泰山
对杨家来说,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更令杨明荣感动的,是党和政府的诚信。
80多年过去了,共产党没有忘记老百姓的支持和帮助,始终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铭记在心。
这段跨越时空的还款故事,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们纷纷感叹,什么是共产党?这就是共产党!什么是人民军队?这就是人民军队!这份守望相助、生死与共的情谊,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了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从红军时期的"红色借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支前借据",再到改革开放时的"关系户存折"……一纸借条,汇聚了多少代人的记忆,承载了多少家国情怀。
它们犹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昭示着共产党为人民、人民拥护共产党的恩情谊。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峥嵘岁月,杨长银、杨明荣父子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
他们用朴素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中国百姓与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
这种情谊,是抵御一切风浪的定海神针,是开创美好未来的力量源泉。
这个故事,既是一个家族传奇,也是一段红色记忆。
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血肉联系。
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我们必当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永放光芒。
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向新的征程。
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
热门跟贴